新闻 > 军政 > 正文

左派集体压过来 温家宝谈政改迅速被孤立

杜导正:温总倡政改被孤立

接受本报专访谈中国民主宪政路

明报专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去年以来多次提及大陆政治体制改革,但有消息称,去年在中南海权利核心的一场“政改”辩论中,温家宝的政改主张却未获多数支持。曾任国家新闻出版署长,现任“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的杜导正在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虽然如此,温总仍顶住压力,屹立不倒。而中国未来的政改,改良主义是最佳路线,但需要时间。

今年3月两会,温家宝在记者会中曾说:“我应该像一个战士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天,做到『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杜导正解释说,温总去年多次发出政改呼声,但在9月中南海一场有关“政改”的辩论中,“左派集体压过来,温总迅速被孤立。”据杜导正获悉,一些温总的支持者亦未敢直言支持。“有的人心里支持,行动支持。有人心里支持,行动却左顾右盼... ...于是,出现了如庐山会议中彭德怀被孤立一样的情景。”

胡锦涛宽容对温态度未变

1959年7月中共政治局在江西庐山召开扩大会议。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在会议期间致函中共主席毛泽东,历数“大跃进”的弊端,受到毛泽东斥责后,与会者群起批判,彭最终被罢官整肃。

但杜导正说,在去年那种情?下,国家主席胡锦涛并未对温总改变态度。“在这一点上,胡至少是宽容的”,杜评价说,这一点证明胡是不错的政治家,不错的领袖,“宽容左的又宽容右的。”

杜导正评价,虽温总的政改思维在中南海属于少数,但获得包括杜本人在内的老干部们拥护。杜导正说,中共当年凭民族独立,解决温饱赢得人心,并以此作为执政资本。“但中国社会又处于新的起点... ...其核心是彻底解决主仆关系问题。”他解释,主仆关系就是“你给我服务好,我就选择你,服务不好你就走人“。中国现在反过来,共产党指手划脚”,对也得听,不对也得听我。“这种颠倒的主仆关系中国有几千年传统,改变需很长时间,而办法就是民主宪政,与温总的政改思路相同。

“改革必​​受利益集团束缚”

杜导正指出,中国未来的民主宪政道路,“自上而下基本不可能实现。”他解释,中共执政61年,治党,治国观念,理论等,内部已形成习惯性。更重要的是领导层和物质利益结合在一起,“改革必受利益集团束缚。”政改不能排除流血,动乱可能“,但这是要千方百计避免的。”在杜看来,应以自下而上为主体,推动上层与下层结合,走改良主义道路,这是最佳路线“,代价小,多数人都可以接受,右派和左派都可以接受。但需时间。”

左右之争虽烈其实是进步

杜导正认为,大陆舆论环境已稍见宽松,近期官方喉舌“人民日报”还发表要宽容“异质思维”的文章。目前左右之争虽然激烈,但他认为,“是好事。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多学说。时下看起来是乱,其实是治,是进步。“

对于“人民日报”日前刊登的署名“中纪闻”的文章,要求中共党员遵守“政治纪律”,并称这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杜导正认为该文矛头是针对温家宝的。 “不要理睬他,镇静。我们在党内生活这么多年了,是是非非,斗来斗去都有经验。(若)把温关起来,中国一下子就乱了。”

明报记者
来源:亲共港媒 明报


何清涟:“就是对全世界华文媒体的控制,应该说他是三种策略,对香港是一种,对台湾是在已经取得的香港经验上,再加以改造再推行,然后对全界以美国为中心,又是一种控制策略。

何清涟指出,香港与台湾媒体界有个共同现象,许多大老板争相收购媒体,原因不是他们对于经营媒体有兴趣,而是为了帮助中共控制媒体才去买媒体,目的是要取得在中国更多的资源。摘自希望之声报道何清涟:中共控海外华文媒体 迷惑视听 三种策略 

即使没有公职或勋衔,但在国内营商、有经济利益的亦不缺乏;《明报》企业主席、马来西亚华裔商人张晓卿旗下多份消闲刊物,在大陆各主要城市发行。1995年10月, 和北京关系密切的马来西亚华人木材工业大亨戴图克.熊许金(Datuk Tiong Hiew King)收购了《明报》。此后《明报》的立场亲北京。摘自何清涟:晾晾多家港媒老板的政治面目-【港媒,党媒】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王笃若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