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外媒:衰退第二波比第一波更严重

MSNBC资深制作人约翰•舒恩(John W. Schoen)近期撰文“衰退第二波比第一波更严重”,他认为新的迹象显示,各国政府可能没有办法扭转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而且一旦真正陷入衰退,将比上次更难复苏。

他指出,目前,银行在长达十年之久的信贷泡沫中仍在努力复苏,同时各国政府为了应付不可持续的债务危机,也正努力削减开支,此外,就业市场萎靡,失业率处于几十年来的高点。克林顿政府时期任财政部高管的罗杰•奥特曼( Roger Altman)曾说,一个新的经济衰退将是“灾难性的”。

奥特曼在《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称:“我们可能会重复上个世纪大萧条后,经济复苏三年又于1937年陷入衰退的后尘。” 1929年到1933年,全球爆发大萧条。罗斯福总统执政后,政府大举投资进行基础建设,刺激经济。但是在短暂的3年经济复苏后,与1937年至1938 年再次陷入二次衰退。当时,失业率高达20%,而且一直维持到美国被迫参与二次大战,从而产生巨大需求,从此经济正式复苏。

根据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研究,虽然罗斯福总统现在仍备受美国人民爱戴,但是其经济政策非常失败。大规模政府投入效率比私营企业低得多,最后的结果只是暂时对经济有刺激,但是留下包括巨额债务在内的更多的问题。

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数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不仅造成每年高达一万多亿美元的联邦政府赤字,在短暂的经济复苏后,失业率仍高达9.1%,而且从上个月以来,不再产生新的就业机会。

近期新的数据显示,欧元区的服务业发生两年以来的首次紧缩,同时曾为该地区带来大部分经济增长的制造业指数,也出现连续第二个月放缓。这些导致全球投资人大幅抛售股票,使得全球股市大幅走低,当天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大跌近400点。

最近,有人希望,中国和巴西等地新兴经济体可以支撑全球经济增长。但是由于中国经济为出口型经济,国内需求很低,而其两个最大的出口市场欧洲和美国都面临困境,减少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近期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工厂生产已连续第三个月放缓。

劳埃德银行集团的全球研究主管洛雷(Jeavon Lolay)在接受《路透社》记者的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经济放缓,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毫无疑问正在增加。

周三(21日),美联储发表的报告中对经济前景感到悲观,为此决定采取将4,000亿美元的短期美国债券换成长期债卷的所谓“扭曲操作”(简称TO,有别于量化宽松的QE),希望能够显著压低长期贷款利率,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但问题是,各类利率已处于历史低点,没有人期望进一步的降低利率能够提高民众对贷款的需求。

一方面,消费者正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债务,而企业也面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疲软的困境。虽然房贷利率超低,但是数以百万计的屋主由于不能拿出更多现金投入房不抵债的房子,仍旧无法重新获得低利率贷款。

一些分析家更认为,美联储的最新举措会伤害经济增长,因为它不仅进一步挤压银行利润,降低消费者的储蓄收入,同时也使得公共和私人养老基金因收入减少备受压力。由于他们不得不拿出更多资金去获得足够收益以支付退休福利,因此面临更严重的资金不足。

前美联储理事普尔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美联储的这个“扭曲操作”将在未来几个星期内成为经济史上讨论的主题,人们都会讨论美联储正抓着救命稻草。他认为,这个救命稻草会使经济下沉更快。

周二(2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如果没有大胆的救市,欧洲和美国明年将陷入衰退。由于希腊和欧盟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的债券违约风险增大,引发人们对欧元区崩溃的担忧。但是,欧洲央行似乎越来越无法遏制不断扩大的银行危机。瑞典商业银行市场策略师马丁•恩路德告诉《路透社》记者说,除非欧洲各国政府能够迅速和有力的处理这个危机,否则欧元区可能在圣诞节前再次出现经济衰退。

作者还表示,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第三大经济体中国也面临艰难的抉择。经济学家指出,中国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已经造成两位数的通货膨胀,远高于官方设定的目标。为了遏制通货膨胀,自去年10月以来,中国已经5次上调利率,9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很可能造成该国经济放缓。

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大规模政府借贷,升级国有企业基础设施,以及中国自行处理银行危机等等。 McAlvany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麦克阿尔凡尼(David McAlvany)指出,在中国是个双轨系统,一方面大规模的借贷,另一方面不良贷款的比例目前处于令人不安的水平。他说:“最终,中国的银行将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王笃若

来源:大纪元记者李天宇编译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