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坏账率近27% 农商行究竟怎么了?

事件:江苏连云港东方农村商业银行(下称:连云港农商行)2013年营业利润为-49.31万元,归属于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162.56万元。资本充足率降至-4.56%,而导致该银行经营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贷款的大面积爆发,其不良率高达26.76%。

连云港农商行不良贷款激增,经营持续恶化

利息收入大减,盈利能力恶化。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三项均较上年大幅下滑,盈利能力全面恶化。贷款利息收入下滑是导致盈利能力恶化的主要原因。

存款流失严重,存贷比攀升。11年以来存款规模不断下滑,13年下降幅度达15.2%,与此相对应的是存贷比的不断攀高,13年存贷比高达108.9%。

不良贷款双升,资本充足率转负。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双双上升,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降至-4.56%(标准值≥8%)。

区域经济与贷款流向共同导致不良激增。连云港所属的长三角地区是不良贷款的重灾区。大量贷款投向不良贷款率较高的批发零售业和农业。

农商行总体风险可控,暂无系统性风险

历史包袱重,不断改善中。农商行的前身为农村信用社,改制初期普遍具有较重的历史包袱。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专项票据置换等向其提供大量资金,以购买和核销不良贷款。农信社改制的过程中,也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使其资本基础得以加强,农信社的平均不良贷款率已由改制前2002年的37%降至2013年的4.5%。

不良贷款率略有抬头,总体仍可控。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重新进入双升通道,但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无论是农商行还是商业银行总体的不良贷款率仍位于较低水平,为抵御系统性风险的产生留有较大的安全边际。

经营状况总体较稳,存款余额逐年增加。改制以来,农商行的整体经营状况稳步提升,总资产与总负债逐年提高,农商行占整个银行业的比重也逐渐增加,ROE走势与行业一致。从微观个体来看,农商行存款余额逐年增加。

警惕局部区域和行业信用风险

农商行地区分布差异明显,经济发达地区较密集。农商行地区分布的密集性将大大加剧风险产生和蔓延的概率。

谨防风险沿高危区域扩散。东部地区不良贷款存量大,增速快。具体到各个省,浙江、江苏、上海等长三角省份和福建、辽宁、山东等东部省份值得警惕。

警惕部分高危行业。从不良贷款存量和增速来看,信贷风险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农林牧渔业,而农商行流向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的贷款均高于行业整体水平。需要密切关注高危行业,防范风险蔓延。


正文:

1.连云港农商行不良贷款激增,经营持续恶化

1.1利息收入大减,盈利能力恶化

连云港东方农村商业银行(下称连云港农商行)的前身是2004年合并成立的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07年改制为江苏连云港东方农村合作银行。2011年5月开始进行股份制改制,筹建为连云港东方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并在1年后获得江苏银监局正式批复且开业,下设36家支行,是当地唯一的地方性商业银行。

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三项均较上年大幅下滑,营业利润由上年的1.3亿下滑为负,凭借营业外收入科目,净利润才勉强达到2.04万元,利润总额与净利润的下降幅度均接近100%,显示公司盈利能力全面恶化。贷款利息收入下滑是导致盈利能力恶化的主要原因,13年利息收入较上年大幅下滑43.12%。

1.2存款流失严重,存贷比攀升

公司11年以来存款规模不断下滑,13年下降幅度达15.2%,存款流失导致银行当年末存款基数减少,在存贷比的考核约束下,下一年度可供发放的贷款数量下降,利息收入减少导致盈利能力恶化。

与此相对应的是存贷比的不断攀高,13年存贷比高达108.9%,较12年上升18.8个百分点,早已突破银监会规定的75%的红线。存贷比越高表明银行资产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越强,更高的利润率来自于增加贷款利息收入。然而,如果存贷比过高,银行就会因日常流动性不足而导致支付危机,甚至会引发挤兑而最终走向破产。

1.3不良贷款双升,资本充足率转负

近三年来,公司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双双上升,2013年不良贷款率达到26.76%,较上年上升了13.74个百分点,远高于监管标准5%,亦高于同期全国农村商业银行总体不良贷款率。

2013年,其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降至-4.56%(标准值≥8%),较上年下降约20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是五级贷款分类中的损失类,可疑类和次级类,其关注类贷款比例也达35.21%,正常类贷款比例只有38.03%。不良率过高直接导致计提坏账准备过高,资本扣减项远高于资本,资本充足率由正转负。

1.4区域经济与贷款流向共同导致不良激增

连云港所属的长三角地区是不良贷款的重灾区。以建设银行为例,其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率为2.29%,比全行平均水平高出约2个百分点。

连云港农商行大量贷款投向批发零售业和农业。2013年,连云港农商行44.64%的贷款投向批发零售行业,16%左右投向农户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和农村工商业贷款,而批发零售业与农林牧渔业不良贷款率远高于其他行业。

2.农商行总体风险可控,暂无系统性风险

2.1历史包袱重,不断改善中

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农商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信社体制在中国农村合作运动期间创立,合作社成员一般为农民及农村家庭,农信社向其提供储蓄、借贷等金融服务。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农信社进行集中管理。

2003年,国务院发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改革重组,整合县内机构法人,将管理权移交各省级政府,并由中国银监会加强监管,允许私人参股信用社改革股权结构,股份制改革成为主导。2011年银监会提出,现有农村合作银行要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且通过5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股份制改革。

由于在农信社阶段经营管理不够规范、风险管控能力较差,农商行改制初期普遍具有较重的历史包袱,具体体现为较高的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率。连云港农商行2013年不良贷款飙升,据传部分原因就是改制期间隐匿不良资产导致风险逐渐暴露。

为了帮助农信社摆脱历史包袱,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专项票据置换等向其提供大量资金,以购买和核销不良贷款。农信社改制的过程中,也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使其资本基础得以加强,农信社的平均不良贷款率已由改制前2002年的37%降至2013年的4.5%。

2.2不良贷款率略有抬头,总体仍可控

截至2014年一季度,农商行总体的不良贷款率为1.68%,较2013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为7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5%。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重新进入双升通道,反映了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不振,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企业渐趋羸弱的信用状况。

但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无论是农商行还是商业银行总体的不良贷款率仍位于较低水平,为抵御系统性风险的产生留有较大的安全边际。

且受益于农信社改制等改革因素,当前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仍处于下降的通道中,银监会已于近期重申以后不会再批设新的农村合作银行,现有的农村合作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步伐将会加快,这将有利于农信社甩开历史包袱,增强资本实力。

2.3经营状况总体较稳,存款余额逐年增加

改制以来,农商行的整体经营状况稳步提升,总资产与总负债逐年提高,农商行占整个银行业的比重也逐渐增加,2013年末农商行总资产约8.52万亿,占银行业总资产5.63%,较2003年增加5.5个百分点。

从盈利性来看,农商行税后利润逐年增加,ROE在改制初期由于股本增大而逐渐下降,但从08年期开始保持平稳增长,2013年底农商行ROE为15.9%,虽较行业整体ROE低,但走势基本与行业一致,未出现风险在农商行体系内积聚而导致盈利明显分化的趋势。

从微观个体来看,农商行存款余额逐年增加。18家有完整数据的农商行存款余额显示,2011-2013年18家农商行的存款余额合计分别为574亿元、626亿元和723亿元,呈现逐年稳步增长趋势,其中2013年的同比增长达15.5%。

具体到各农商行,2013年末存款余额规模最大依次为北京农商行、重庆农商行、天津农商行、江南农商行等,18家农商行中除连云港东方农商行外2011-2013年各年末存款余额均保持逐年增长,数据显示仅有连云港农商行存在存款流失现象。

3.警惕局部区域与行业信用风险

3.1农商行地区分布差异明显,经济发达地区较密集

据央行201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现全国农村商业银行共有492家,WIND中披露农商行基本信息364家。农商行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其中江苏52家,占比最高,这主要受该地区经济发达,农民收入水平较高,农业生产已基本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农村信用社具有良好的经营基础影响。除江苏外,山东、广东、浙江、福建等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份农商行分布也较为密集。

农商行地区分布的密集性将大大加剧风险产生和蔓延的概率,第一,农商行自身有其异地扩张能力弱的局限性,业务一般集中在本地,不能依靠跨区经营分散风险,而地区分布密集将进一步加剧这种局限性;第二,农商行由于历史原因,目标客户主要为农业生产者和小微企业,同一地区的农商行经营高度同质化,若风险因素在某一行业积聚,极易在该地区的农商行系统内产生连锁反应,导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由于金融系统的共生性,甚至有可能影响该地区的整体金融生态。

3.2谨防风险沿高危区域扩散

东部地区不良贷款存量大,增速快。截至2013年底,东部地区不良贷款占比高达67%,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且从2013年增速来看,东部地区不良贷款率较上年增长0.1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增长25.02%,均高于其他地区。

具体到各个省,从不良贷款率来看,东部省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浙江省2013年底不良贷款率高达1.98%,江苏、福建、辽宁、山东等东部省份也较高,分别达到1.23%、1.22%、1.18%和1.17%;从不良贷款率增速来看,福建省增长最快,较上年增长0.46个百分点,浙江、江苏、上海等长三角省份的不良贷款率增速也较快。

3.3警惕部分高危行业

截至2013年底,多数行业不良贷款率低于1%,信贷风险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其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16%、2.27%和1.79%,远高于其他行业,不良贷款存量也较大。

从增量来看,批发零售业、采矿业、制造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较上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较上年分别增59%和55%,以钢贸为代表的子行业资金流紧张是造成近期不良贷款飙升的重要原因。

综上,需要特别警惕的行业为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农林牧渔业,而这些行业也正是农商行涉足较多的行业,从披露贷款流向的18家农商行数据来看,流向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的贷款分别占14.7%和25.28%,均高于银行业总体。需要密切关注高危行业动态,防范风险蔓延。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王笃若

来源:华尔街见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