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心有余悸 3年前我与郭美美首次相逢

面对无解的真相,其他两家采访过郭美美的北京媒体选择了撤稿。真相也在不断地逼近之中,而我却心有余悸,不敢在标题中郭美美的名字前附加任何定语。

  2011年,我参加媒体工作发表的第一篇人物稿是写郭美美,标题叫《洗不掉的“红字”》。

  那时距离郭美美事件爆发大约已过了三个月,我收到郭美美的经纪人J某发来的短信,表示愿意安排采访,希望为郭美美澄清坊间传闻。经过权衡考虑,当时我供职的媒体决定接受邀约去采访她。

  此前,J某已经为郭美美和其母郭登峰安排上郎咸平主持的《解码财商》,那是郭美美第一次公开的公关,却只给这对母女招致更多骂声。

  采访当天,J某先到事先约好的咖啡厅。等人过程中,经纪人说郭美美冤,只要见到她就会知道,她还是个单纯的孩子。

  半小时后,我见到了郭美美。她穿一件宽松的T恤和一条热裤走进来,头发披在肩上,虽然化了妆,但能看得出皮肤干净透亮。

  她说自己刚和朋友聚会赶过来,似乎大多数时候也还沉浸在聚会中,不停地在回复信息。我试探性地和她聊天,她并不设防却也并不真的想澄清什么。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我和王军根本不是他们说的那样”,“我是有男朋友的,这我的朋友都知道”

  当问到豪车、奢侈品的来源,郭美美一副气不打一处来的语气,说玛莎拉蒂是生日礼物、有时候她和王军一起逛街,看到喜欢的包,王军就会买下来送给她。

  “那些车和包包送给我就是我的了,我发微博招谁惹谁了?”郭美美说,骂她的人就是“酸葡萄”。

  我几次问她,“也许这个时候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选择”。

  她反驳我,说她性格如此,不能忍受冤屈。

  我顺着她的情绪,希望问出她来北京前的经历,她也并不避讳,脱口而出自己家不是从小就有钱。尽管在郎咸平的节目里,其母郭登峰说她很早就靠炒股发了财。

  更多时候,是经纪人截住郭美美的话,把主题拉回到正题上----郭美美要发专辑,郭美美要拍电影。

  那次采访,我并没有完成预期的信息核证,也没有和郭美美进行单独的交流。

  时间并不长的采访中,我确实感受到,郭美美虽然年龄和我所差不多,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却完全不同。

  但她也很容易相信别人,她告诉我说,J某是因为同情才帮自己度过难关。这和J某告诉我,他选择为什么郭美美的原因一样,但他却回答不了我的追问,为什么同情郭美美,却还要让她不断在媒体中曝光。

  那一次,有媒体和我采访到了相近的内容,发表了一篇人物专访,文中郭美美被描述为一个单纯稚嫩却因炫富遭受质疑的女孩儿。稿件刊发后,公众质疑其为郭美美洗白,重压之下该媒体公开道歉。

  面对无解的真相,其他两家采访过郭美美的北京媒体选择了撤稿。

  《新京报》执行总编王跃春在新浪微博上写道:“如果没有真相,好奇心与关注度是不是一种病毒?今晚毙稿,对不住记者编辑们的辛苦,我们的价值观不能被看不见的利益操纵,我们不能传播病毒。”

  最终,我的成稿改变方向,以郭美美要进军娱乐圈所引发的关于社会底线争论为主线,甚至连郭美美的话都没用上几句。

  稿子发表后,J某又发来短信,谴责我诽谤郭美美云云,不久后 J某因害怕被拖下水弃郭美美而去。此后,郭美美和J某再也没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如今,王军说郭美美是一生的噩梦,算是终于给这段丑闻盖棺定论。

  真相也在不断地逼近之中,而我却心有余悸,不敢在标题中郭美美的名字前附加任何定语。  (文/闫小青)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搜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