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习治国新招 30年后重见第一书记 中共十余万人进村

海外党媒多维/中共日前宣布,在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和贫困的自然村恢复已经废止30年的“第一书记”制度,将在未来选派十多万人入驻各个贫困村强化中共的存在和影响力。

中组部、中组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

中共形象在基层遭遇信任危机

第一书记曾是地方党委的实际一把手。广东省委原第一书记任仲夷曾回忆,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省委、县委都设有第一书记,作为党委的第一负责人。在十二大之后,地方党委的第一书记称呼逐渐淡出。据《南方周末》报道,1982年12月换届时,四川省委杨汝岱任书记,保留了3名副书记,不再设置第一书记。到1985年,中共建政后沿用了30多年的省(市、区)委“第一书记”的称呼成为了历史,各市(地)、县也废止了第一书记称呼。但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的规定,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军分区(警备区)、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和预备役部队,实行军队系统和地方党的委员会的双重领导制度,党的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军分区(警备区)、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委员会,党的预备役师、旅、团和其他相当等级单位的委员会仍保留设立第一书记。

中共官方的这次《通知》明确了选派的重点范围,称对赣闽粤等原中央苏区,陕甘宁、左右江、川陕等革命老区,内蒙古、广西、宁夏等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四川芦山和云南鲁甸、景谷等灾后恢复重建地区,要加大选派第一书记力度,做到应派尽派。

事实上,根据公开资料,截至去年4月底,全国共排查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7,688个,占村党组织总数的9.6%。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今年两会期间受访时介绍,按2010年确定的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农村扶贫标准,2014年全国认定的贫困村共有12.8万个。按照此次中央选派第一书记“全覆盖”的要求,这些村都可能派驻“第一书记”,总数在十多万人至二十万人之间。

同时,当局文件还确定了充任者的来源和任期。第一书记被明确为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任期为1至3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评论说,自2010年,江苏如皋市开始从各机关选派中青年科级干部到村党支部任驻村第一书记。如皋市连续3年选派了56名市级机关部门科级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到任后,原村支部书记就成了第一书记的副手。

另有分析人士称,中共恢复历史传统,可能有意强化中共的薄弱环节。事实上,中共在当下号称八千万多人的大党,但“脱离群众”被认为中共面临的四大危机之一,中共迫切需要强化在薄弱地带的力量存在。而且,“天高皇帝远”,中共力量往往鞭长莫及,诸如村支书嫖娼之类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令中共在基层遭遇信任危机。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