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千年佛像被修成喜羊羊 比文盲更可怕的 是美盲

《我为故宫修文物》一次次刷屏,大家为工匠精湛的手艺、别致的匠心惊叹不已。

然而在摄像机没拍到的地方,却有大量文物,不仅没有巧手相待,甚至还要被伤害一把。

「可以不保护,但请不要伤害。」在奇葩修复背后,是整整一代人的「美盲」。

这两天,一组来自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讲解员@许鑫NixUx的对比图,刷屏了。

没点开小图之前,看这颜色,你以为这是小卖部门口一块钱坐一次的「喜羊羊」摇摇乐。

而打开大图,令人窒息的是,这分明是一尊低眉垂目的佛像。

网友的怒意止不住了:

我上幼儿园的小妹也会修复文物了……

眼怀慈悲神态安静的神佛生生被画成了地主家的胖儿子

背后那个是什么?波板糖吗?

更令人心痛的是,这尊处于安岳石窟的佛像,兼具唐代之浑厚和宋代之精美,堪称精品。在没有被「喜羊羊」化之前,他是这样的:

图片发布后不久,官方发布了声明,说是附近附近信佛的村民自发所为。

把文物造像涂上20块一桶的油漆,这是谁给的勇气?

有人说,这是「不重视美学教育的结果」。

上面这尊被重绘是1995年的事,这么多年过去,民众的审美,文物管理部门的看护,总该有些长进吧?

很可惜,并没有。

网友@三山落青天说,「我们四川太多默默无闻的摩崖造像,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任何保护。」

1986年,金凤山立下了「广安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碑,可惜形同虚设。

满山的造像,

都披红戴绿喜气洋洋,

但在喜欢文物的人那里,

只觉得悲哀。

图来自:@三山落青天

尤为让人可惜的水月观音,

看过的人说「次次看,看不腻」。

南宋时就在这里背靠山石夜月,

眼观江水。

也因此得名「水月观音」。

没想到有一天,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江水还是那个江水,

水月观音却被披上大红绸缎,

安上了比例极其奇怪的水泥右手。

图来自:@三山落青天

在官方说明中,我们才得知,这样的事,已经发生过两次。

1994年,2015年,两次重绘,20年中国巨变,审美却一直没变,不知是喜是悲。

这样的审美循环一直在发生。

连上了中国美术全集的南宋拈花微笑图也没能幸免。

在经过一次破坏后,本还尚有修复喘息的机会,但在种种因素之下,破坏再次发生。

如今,「文物价值尽失」。

除了水月观音,

这尊数珠手观音像,

也没能逃脱「妆彩」。

修复前的色彩非常高级,

富有层次感。

然而修复之后,

不仅风采尽失,

双目被涂得无神,

身旁的云彩随意得可笑。

更可惜的是,

龛内很多碑刻题记,

从公元1044年传承过来,

极具文物价值,

如今再也见不着了。

[page]

都是群众的错?不尽然。

为了评上文物保护,以修复之名,行「毁容」之实。

这是木羽山原本已经脸部风化的二位菩萨。

风化不要紧,

用水泥给你补上。

更为讽刺的是,

有贼看上了这水泥质感,

直接凿走。

无独有偶,

国保千佛寨观音,

本来已经隐入青苔,

有见天地见众生之感。

直接水泥糊脸上。

不知道,是观音见众生哭,

还是众生见观音哭?

还有马罗坤佛寺摩崖造像。

曾经飘逸俊美,在山水之间。如今金光闪闪,像个暴发户。

「金灿灿的就是好」——这在不少修复主管机构、民间群众那里,可以算作真理了。

比如号称「国宝中的国宝」的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历经8年,终于从以前历经沧桑的样子:

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永兴寺的摩崖造像,

从石碑到造像,

粉饰一新后,

像是从义乌小商品市场批发来的。

除了造像,从东到西,从墙上画的,到山里凿的,到木头雕的,还有很多文物,遭受了喜羊羊审美的洗刷。

丹山镇巍峰山寺山门清代西游记石雕,唐僧骑得好像不是白龙马,是小毛驴。

辽宁省朝阳市景区的云接寺,

墙上壁画修复前,

尚能看到人物身上所缠绶带的灵动线条,

衣服的纹饰细节。

而修复后的,

好像开了「一键美颜」,

所有的细节都消失了。

这样仿佛小学生用12色水彩笔涂鸦的作品,

竟然和寺庙外的修复一起,

要花掉100多万。

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次维修所聘请的公司,根本不符合资质。而文物局准备进行几次稽查,也被神秘的「有关部门」拒之于外。

我们不是没有好的文物修复专家,只是真的开展开来,困难重重。每次文物修复,都是一次艰难的旅程。

来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是怎么做文物修复的吧。

日本唐招提寺,是鉴真东渡后修建的寺院,千手观音,正在其中。

从2000年,

唐招提寺开始修复。

金堂如同庖丁解牛,

被拆解成单体,

且标号为「可用」「修复后可用」和「不可用」

以原貌恢复。

而千手观音的修复,

极其困难。

由于手和佛身以木钉相连,

为了在不破坏的前提下拆卸,

使用了X光技术。

拆解之后,

再依次将每个部件进行修复。

日本的修复者认为,

「佛像身上保留的江户时代的技术,

以及过去时间留下来的痕迹,

也是需要守护的一部分。」

2009年,历时9年,修复完成。

最终见到修复后的佛像,让人体味到「对时间的敬意」,天平时代的黑漆、金箔与江户时代的红漆、金箔,都在这里了。

[page]

我们有没有好的文物修复呢?当然。

安岳毗卢洞的南宋紫竹观音右手在运动中被毁,一开始,是如同之前的「水泥补脸」,补上了一个右手。

可以看出来,手的形状僵硬,像是人的「义肢」,和整体格格不入。

这两年,敦煌研究院专家根据早期照片,重新修复,终于有了动作,也有了魂魄。

甚至有的时候,残缺的文物,也有残缺的美。

比如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的造像,在西方展览时,折服了无数观众。有几尊菩萨像,被誉为是「东方的维纳斯」。

有些只余一只手,半张脸,蕴含的生命力和悲悯,已经让人移不开眼睛。

如果现有的技术和审美,不能复原当初的光彩。不如,还他们一分「清静」。

看到这些受到善待的文物,更觉得因为制度不完善、群众为功德进行的奇葩修复,让人痛心。

在诸多网友评论中,有一条尤其扎心「真怕几百年后后人看到这些喜羊羊,就以为国人的审美就是这样了。」

虽然,曾经我们美过。比如宋代的时候,我们老祖宗就玩过了如今大热的极简主义。

雍正时期的审美,放到今天仍旧不过时。

民国的海报设计,直到今天,还有人在复古当初的字体。

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如今,随着几十年的扫盲,狭义的「文盲」,已经很少,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美盲」下的悲剧?

当地的善男信女,可以想象,是一群年纪比较大的人,在他们成长的年代,目之所及,簌簌掉粉的白墙上,刷的标语追求的是声量大、底气足。

等那个年代过去了,街上的招牌,也都是饱和度最高的颜色,胡乱地拼接在一起。

而我们这一代,小学的那一天,穿着不合身西装的数学老师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说出「这节课美术老师有事,我来代上,大家把课本翻开到87页。」

一片压低的唉声叹气之后,大家顺从地把数学课本掏出来。

事情都是从最不起眼的一件事开始变化,从那一天开始,所谓审美的培养,就成了一个伪命题。

而我们的下一代呢,坐在魔幻的摇摇车里,度过了他们的童年。不知道等他们上学时,还能甩开奇葩审美吗?

蔡元培先生说:一个没有审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恶的。

也许只有等我们这代人和下代人真正的变了,才不会有「佛窟」变「佛哭」的悲剧。

而当我们在讨论这件事时,当我们这代人懂得敬畏文物,不再刻「XX到此一游」时。或许,就是改变的开始。

乐山大佛和脚下的游人们

本文图片和资料来源于@许鑫NixUx@三山落青天@南腔北调李颖及网络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赵丽

来源:有束光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