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仿制药为何干不过印度?美中俄交恶,去全球化浮台面;中企遭美祭旗,外资狂抛;

 美国与中俄交恶“去全球化”浮台面 国际贸易正瓦解 忧中企遭美祭旗 外资吓逃 狂抛百亿资产 中国成俄售卖能源天堂 俄油气公司降低信贷门槛出口中国 中国趁火打劫?低价买进俄企业股票 中国人为什么用不上好药?仿制药上中国为什么干不过印度? “中国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关店230家

俄罗斯乌克兰的入侵正在改变世界政经格局,加速“去全球化”趋势,世贸为内核的国际贸易体系正在瓦解。

由于北京对俄罗斯的示好,中国公司恐遭美国祭旗,资金外逃,本周中国股市如过山车,引爆2年来最严重的资金外流。不过,中国企业也可能趁机低价买入俄罗斯企业股票。

为了缓解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油气公司对中国出口降低信贷门槛,但这能拯救俄罗斯能源产业吗?

中国人为什么吃不上好药?仿制药可以在印度、南非落地开花,为什么中国不行?中国人为什么只能在倾家荡产自费买进口药与用医保吃不到好药之间选择?请看自由亚洲电台中国“最钱线”节目的分析报道。

中俄与美国交恶“去全球化”浮台面,国际贸易正瓦解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面临的制裁几乎扼杀俄国际贸易能力;华尔街日报报导,这也标志着国际贸易“去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凸显,19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乐观氛围,从历史的漫漫长河来看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欧美的制裁包括停止购买俄罗斯能源,还有大幅切断俄国金融业的跨境支付能力,无不加大俄国对外贸易的难度;现在美国国会也在酝酿起草决议,敦促政府应致力将俄国逐出世界贸易组织(WTO)。

事实上,最近十几年来,全球化趋势就一直在慢慢消褪:2008年时,出口贸易贡献全球31%的国内生产总值(GDP),2020年降至26%;2010年时,牵涉到关税及贸易壁垒的国际贸易额为1260亿元,到最近几年,此数字已高达1兆5000亿元。

全球化一直受到诸如就业流失、未必符合国家利益等批评,前总统川普2018年发动对中国贸易战后,去全球化趋势浮上台面;新冠疫情下,美国高度仰赖外国生产的医疗用品及芯片更让此说备受讨论。

以世贸为内核的国际贸易体系,其实也不过是1995年冷战结束不久后才成形的态势;达特茅斯学院全球贸易史教授欧文(Douglas Irwin)表示,当时的思维是“从‘一个世界’看一切”,仿佛全世界都将在世贸的架构下,紧密地链接在一起。

在冷战后的乐观氛围下成立的世贸,不但没有逐出会员国的纪录,甚至根本没有创建相关制度;而随着美国与中国、俄罗斯的关系日趋恶化,这种思维已备受挑战。

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成员史剑道(Derek Scissors)就说,当时的氛围“既特殊且天真”,很快就禁不起检验,一个全球性的贸易体系“恐怕只是一时的幻想”。

展望未来,希尔曼推测,全球将会出现更多由各个志同道合的国家组成一个集团,有些可能类似美墨加协定(USMCA)那样明文公诸于世,也有可能是无形但事实上存在的集团。

忧中企遭美祭旗,外资吓逃,狂抛百亿资产

由于北京对俄罗斯的示好,中国公司恐遭美国祭旗,资金外逃,本周中国股市如过山车,引爆2年来最严重的资金外流。

彭博》报导,中国沪深300指数本周下跌4%,全年跌幅扩大至13%,成为全球主要指数中表现最差的指数之一。

由于全球投资者正在脱手中国股票,上周港沪通净卖出360亿元人民币,创下2020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股市之所以遭到外资抛售,彭博分析,除了中国两会公布的经济措施太少,不足以刺激增长,也与北京对俄罗斯示好,中企可能会受到制裁有关。

彭博认为,鉴于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拮据未除,监管逆风依旧存在,加以俄乌战争引发的大宗商品上扬,使北京的宽松政策进一步复杂化,预料中国股市可能继续承压。

中国成俄售卖能源天堂

受到西方严厉制裁打击的俄罗斯,正指望中国因对天然气和石油的强劲需求而抛售俄罗斯的库存。

法新社自北京的报道称中国是一个耗费能源的巨人。而中国与邻国俄罗斯有超过4000公里的边界线,中国的能源需求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而急剧上升。去年,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也是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正在稳步增长。

俄罗斯天然气只占中国消费的5%。虽然中国正在不断增加进口数量,但仍然远远低于俄罗斯天然气的主要出口地欧洲的进口。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去年欧盟进口了1550亿立方米的俄罗斯天然气,此数据大约是中国的10倍。

此外,根据澳新银行的数据,俄罗斯为中国提供了16%的石油,去年平均每天交付159万桶。

中国在获得俄罗斯天然气方面有两种选择:通过管道连接,或通过液化天然气(LNG)运入的气化终端,通常先通过海运。

第一条俄中天然气管道于2019年投入运营。该管道被称为"西伯利亚之力"。到2025年"西伯利亚之力"将拥有每年380亿立方米的产能。

第二条天然气管道,即"中国动力2号"。如果该项目顺利进行,它将为中国提供额外的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该报道称,伴随着俄中管道的是一份巨大的对华天然气供应合同,估计在30年内超过4000亿美元,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中国的CNPC经过十年的谈判于2014年5月签署。巧合的是,签约几个月前,莫斯科入侵并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普京吞并克里米亚行为导致西方制裁和与欧洲关系的大幅冷却。

在入侵乌克兰的三周前,克里姆林宫的强人普京在北京谈及一份向中国供应1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新合同。

[page]

中国趁火打劫?低价买进俄企业股票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至今还不止战,欧美经济追杀令齐发,外界正盯着中国如何驰援俄国。《经济学人》最新评论认为,中国对俄罗斯的帮助只有“一点点”,习近平看到俄国遭全球追杀后,第一要务自保,将3.2兆美元外汇存底进行乾坤大挪移,重新配置资金池,同时也不忘趁机占俄罗斯便宜,低价买进俄罗斯能源企业股权。

《经济学人》报导,俄罗斯遭国际制裁后,外界以为中国是俄国的希望,但中国的技术能力根本无法取代西方。其中,中国CIPS规模太小,还非常依赖SWIFT;另外,欧美也可能对想要帮助俄罗斯的中企或金融机构祭出制裁,中国银行小心翼翼的原因在此。

报导指出,看到俄罗斯的惨状,中国最优先事项避免遭到反噬,并且从中吸取教训,这包括改善其支付系统,并通过投资大宗商品等方式,将其3.2兆美元的储备资产从西方货币和帐户中分散出来,例如让外国公司和政府在中国自己的资本市场上发行更多证券,从而为中国开展新的资产池。

除了重新安排庞大的外汇存底外,中国也不会放弃趁机占俄国便宜。报导直言,随著麦当劳和壳牌等西方公司撤离俄罗斯,中国公司看到商机,可能会在俄罗斯寻找做生意的机会,诚如彭博日前披露,一些中企正在关注俄罗斯廉价能源资产,伺机而动。

俄油气公司降低信贷门槛出口中国

罗斯石油生产商苏尔古特油气公司(Surgutneftegas)为了绕过西方制裁,允许中国买家在不提供信用证(LC)担保的情况下获得石油。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称,这一条款调整让苏尔古特得以继续从俄罗斯远东的科兹米诺港(Kozmino)向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出售ESPO混合原油。

4月俄罗斯ESPO原油出口量为75.4万桶/日,是中国最大的现货原油来源。

消息人士称,为了绕过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限制,中国企业正在使用开放账户,这类账户允许客户延期付款,但要求在货物装船后三天内付清全款。

中国人为什么用不上好药?仿制药中国为什么干不过印度?

中国人吃不上国际上的好药,甚至还不如印度、南非等落后贫穷的地区,这背后有着利益相关方的深层博弈。中国人为什么只能在倾家荡产自费买进口药与用医保吃不到好药之间选择。药品采购体系和医疗管理出了什么问题。印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性的“穷人药房”?中国的进口药和仿制药有着怎样的江湖利益?

自由亚洲电台的“中国最前线”节目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分析,阿波罗网将持续把这些内容呈现给大家,告诉您中国药价居高不下的幕后真相。

进口专利药的高价格是专利制度的产物,而专利制度则是为了保护药企的知识产权,使他们能够收回前期巨大的投入,本身无可厚非。

这些国际大公司并非唯利是图之辈,它们不论出于何种目的,都在为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做着努力。比如默克公司在80年代近乎免费地向中国转让了乙肝疫苗的技术,遏制住了中国近乎失控的乙肝爆发传染。

印度发达的仿制药工业,和原创药的国际大公司之间关系并非水火不容。辉瑞、礼来、吉利德、葛兰素史克等公司都纷纷与印度药厂合作,生产所谓的“授权仿制药”在穷国销售。降低穷国穷人买药的成本,让药品拯救更多人的生命,这对于跨国公司并非是单纯的慈善。这也能够积累更多患者数据以便未来的研发,同时也培养未来市场。

据知情人士披露,这些公司在进军中国市场之初,便纷纷雇请出身红色权贵家庭的员工。这些代理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既不断阻挠中国利用“强制仿制”生产药品,也不积极与国外总部协商降低价格。而本国落后的制药企业也乐得利用这个空档继续销售自己过时落后的产品。使这得中国长期只能使用较富国和穷国都落后十年左右的药物。

2002年河南“艾滋村”事件爆发之际,许多专家鉴于中国农村严峻爹艾滋病防控局面,呼吁国家与各国际药企协商仿制艾滋病相关药物,或参照印度以“紧急卫生事件”为由对相关药物进行强制仿制,也遭到了各大药企中国代理商的阻挠。

中国2015年之后开始有意识推进仿制药的生产,但中国相关企业失去了发展的机会窗口,无论是产品数量、一致性评价水平还是成本方面,都依然落后于印度同行,而且加上中国极其不友好的医保给付政策,中国仿制药的未来仍不明朗。

“中国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关店230家

继海底捞此前宣布关店300家后,“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3月11日发布公告称,去年公司关闭了230家门店。

《中国证券报》报导,宣布关店的火锅巨头不仅仅呷哺呷哺一家,海底捞在2021年也关闭了300余家店,导致相关的损失达到33亿元~39亿元。

海底捞的股价从2021年初至今,最大跌幅超过83%,股价从85港元跌到现在的13港元。

相比之下,呷哺呷哺情况更糟。从2021年初至今,呷哺呷哺最大跌幅超过86%,股价从最高将近27港元,跌到现在不足4港元。

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吴莉亚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