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集 > 正文

王维洛:为保所谓的18亿亩耕地展开的大折腾

——三论中国耕地数据不靠谱

作者:

在《中国耕地数据不靠谱——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一个天方夜谭》的结束语中笔者指出:习近平坚持中国人碗中装的是中国粮,而且初心不变。那么缺少的耕地从哪里来?其实中共政府早已经有计划,就是要在农村地区搞大折腾。前段时间油管上有多个关于退林还耕、退园还耕、“水稻上山”的视频。不久前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撰写了题为《又在折腾基层!逼村干部种田,逼群众砍茶树,深山老林开荒喂野猪……》,谈到了这个大折腾。有人将水稻上山,以工代赈、退林还耕称为习式烂尾。

纵观1949年以来的中国耕地数据的变化,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耕地数据不靠谱;耕地数据不靠谱,中国粮食产量也同样不靠谱。中共顶层在不靠谱的数据上做出的重大决策,更不靠谱。不靠谱的决策必然导致基层干部群众层出不穷的大折腾。

制定18亿亩耕地红线的依据是中国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4亿亩(有的耕地一年播种两次或三次),17亿亩种粮食年产1.3万亿斤粮食,保证14亿人碗中装的是中国粮,其余7亿亩用于棉、油、糖、菜等种植。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于2021年8月公布的数据,中国有农作物播种面积为32亿多亩!比计划需要的24亿亩多出8亿多亩,多出三分之一。为什么还要高喊坚决保卫18亿亩耕地红线?

图1:水稻上山,以工代赈、退林还耕被称为习式烂尾

一、又在折腾基层!

不久前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撰写了题为《又在折腾基层!逼村干部种田,逼群众砍茶树,深山老林开荒喂野猪……》[1],写得很实在,也很接地气。

文章开篇先谈到:最近,全国各地都在整改“进出平衡”问题。过去几年被占用的非粮化的耕地,各地得想办法1:1补回来。这个政策主要是为了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守住粮食安全。这个大道理,干部群众都理解。

其中最后一句“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守住粮食安全,这个大道理,干部群众都理解”是一句客套话,为了防止触犯政治红线。但是文章接下来就是一句:“但基层干部群众不理解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借用基层干部群众的立场,把这个大道理给怼了回去。

进出平衡,就是说不管什么原因减少了一亩耕地,就要新增一亩耕地,不管用什么办法。没有人继续问一下,这新增的一亩耕地又从哪里来?这项措施可能是学德国国土规划中的替补原则:城市建设占地,砍伐了一棵大树,需要在其他地方补种一棵树。不是减少了一亩林地,需要另外新增一亩林地,而是一棵树对一棵树的补偿。

吕德文谈到很多地方非要把种了经济作物的土地腾出来,群众很是不理解。在一些山区,由于人口都搬迁了,土地荒芜了很多年。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发展果园,还把国土整治等项目放进去,种植户也把身家性命都投进去了。结果,好不容易收成了,现在却要人家砍树!这是什么道理?西部某地,茶叶是很多地方的“养老经济”,现在都是“机采”,平时管理也简单,老年人每年靠几亩茶叶有个一两万收入,非常舒服。结果,现在也要人家把茶树砍了,这真是要老年人的命啊!

图2:退林还耕、退园还耕,增加中国耕地面积,果树园被挖土机连根挖起,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

图3:在坡度大于25度的山坡上机械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必然造成大规模水土流失,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

其实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发展果园、发展茶园等是习近平过去曾经多次提倡的,举一个例子。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这里原来是贫困地区,山下耕地少,山上土层薄,村民长期靠种水稻、玉米勉强维持生计。后来学习了外地水果种植技术,考察水果市场,先后引进蜜橘、椪柑、柚子、猕猴桃等品种。过去种粮的土地改种了柚子、桃子、蜜橘、椪柑、猕猴桃等的果园,农民收入提高,生态环境也得到改善。习近平看了大为赞赏地指出,“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2]。而如今,搞水稻上山,搞退林还耕、退园还耕搞得最厉害的,湖南省算得上一个。

图4: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农民放弃种粮改种水果,收入提高。习近平在考察时表示赞赏,如今湖南省大搞水稻上山,搞退林还耕、退园还耕,图片来源:新华社

按理说,习近平于1968年12月至1975年在山西延安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当知识青年,种地、打坝、挑粪的活儿也干过,据说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长时间不换肩(以前说是扛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不换肩),对农村应该有所了解。1999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习近平主编的《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一书(ISBN:7-5334-2727-0),全书400余页共收录了38篇文章,没有一篇文章是专门论述粮食生产的或者是专门研究保护耕地面积变化的。2001年12月习近平完成的博士论文,题目就是《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这里所说的中国农村市场化不仅仅是粮食市场化。2002年起习近平出任浙江省委书记,于2003年2月25日在《浙江日报》头版设“之江新语”的专栏,作者署名“哲欣”,发表了232篇文章。《浙江日报》集团总经理王一义是笔者的校友和球友,也曾听他说过关于“之江新语”的事(王一义因受贿336万元于2014年被判有期徒刑12年半)。

2005年8月24日“哲欣”在“之江新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3]的文章。文章不长,摘录在下: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许多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据说这是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提出的[4],而余村过去的发展靠办石灰厂、水泥厂,后来转向种植茶树(白茶)和种竹子,搞休闲农业(实际上是搞小产权房屋建设),就是不搞种粮。在这段论述中强调的是,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两者不是等同的关系,绿水青山的价值是高于金山银山的。

可是到了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把这个理论“发展”了,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学生问题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先来了一个既要……也要……,再来一个宁要……不要……,最后以A就是B的结论结束。既然A就是B,那么B也是A,推翻了之前所有的论述,完全偏离了最初“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的认知。

从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对其理论的解释,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要搞耕地“进出平衡”的措施,要把过去几年被占用的非粮化的耕地,想办法1:1地补回来,要搞退林还耕、退园还耕,搞“水稻上山”。

2006年12月11日“哲欣”在“之江新语”发表题为《为政者需要学与思》[6]的文章,提到《左传》有云,“政如农功,日夜思之”。

“政如农功”,习近平在农业上的折腾(农功),退耕还林,退林还耕,政策反复多变如烙大饼一样,与政治上的折腾是一脉相承的。

二、第三次国土调查的目的之一就是大折腾

在中国三次国土调查中各种土地使用类型的定义是各自不相同的。中共政府专门制定了新的国家标准,于2017年11月1日发布和实施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7],这是为第三次国土调查(2017年至2021年)专门量身打造的。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共分12个一级地类,分别是:(1)耕地、(2)园地、(3)林地、(4)草地、(5)商服用地、(6)工矿仓储用地、(7)住宅用地、(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9)特殊用地、(10)交通运输用地、(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其他用地。

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又增加了1个一级地类,是(0)湿地。

图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专门制定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地类认定细则》[8],以耕地为例,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耕作层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page]

在中共政府公布的耕地中,不但包括了人们通常理解的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还包括被严重污染的耕地,就是规范中所说的整理地。此外还包括已垦滩涂和海涂。部分园地、林地和草地,可以随时划入耕地。部分建设用地也可以划入耕地,比方说烂尾的住宅楼、烂尾的工业园区和鬼城,它们只是临时改变了用途的耕地;果树、茶树和林木也可算耕地,它们也只是临时改变了用途。也可以说,对耕地的定义就埋下了大折腾的地雷。

关于已垦滩涂和海涂成为耕地一事,笔者记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南京大学地理系和生物系的许多老师都研究在滩涂和海涂种植一种叫大米草的植物,是一种野生大米,能在含盐量较高的海水中生长,可以用来当饲料用来喂猪,但那时滩涂和海涂都不算耕地。后来这种植物经过改良,据说可以食用,但品质很差,产量很低,基本上还是当饲料用来喂猪。现在中国少耕地,便拿滩涂和海涂来滥竽充数,从数量上来说,潜力非常大。不要忘记,18亿亩耕地中有不少是滩涂和海涂。

德国的一句俗语,魔鬼往往藏在细节中。《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地类认定细则》规定,下列土地确认为耕地:

1.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主要包括种植粮食作物、非粮作物,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轮种、间种和套种等。其中,粮食作物包括谷类、薯类、豆类等作物;非粮作物包括蔬菜、棉花、油料、糖料、饲草、烟草等作物。

2.复合耕作条件下,以种植和收获农作物为主的土地,主要包括间种(如农林、农果间种)、套种、复种、轮歇(休耕)等。

3.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等原因,人为不耕种而使耕地荒芜,但通过简单措施即可直接恢复耕种的土地。

4.有计划地“休养生息”的耕地。

5.因降雨、洪水、地震、塌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耕地受灾,但耕作层未被破坏或通过简单措施即可直接恢复耕种的土地。

6.因气候、水源条件等原因,造成干旱或缺水,暂未能耕种的土地。

7.因地下采矿等造成地面塌陷,但耕作条件未损失且仍在耕种的土地。

8.非牧区原有耕地上种植饲料作物的土地,如饲用玉米、苜蓿等。

9.耕地上修建简易塑料大棚或地膜等,用于培育秧苗、种植蔬菜等,对耕作层无实质性影响的土地。

10.耕地已征用,有完整、合法用地手续,但实地仍在耕种的耕地。

11.科研、教学、试验基地内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但科研、教学建筑物(如教学、办公楼等)等建设用地除外。

12.城镇村庄内部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13.在林区范围内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14.在江、河、湖、海等围垦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且平均每年能保证稳定收获一季的土地。

15.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土地整治工程,或农民自主开垦等新增的耕地。

16.耕地整治项目区范围内,因盐碱化、沙化等原因未耕种的耕地。

从这些可以确认为耕地的细则来分析,中共政府发布的耕地数字中,水分很大。

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宣传口径,按照“三调”规程和用途管制要求,这次调查严格区分了“耕地”“园地”“林地”地类,这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园地、林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2021年8月26日举行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朱留华说:“三调”结果显示,10年间,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类合计净增加了2.6亿亩,可以看出生态建设上取得的积极成效。同时,“三调”成果也反映出,10年间,全国有2.29亿亩耕地流向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而又有2.17亿亩上述地类流向耕地,说明当前我国国土利用和生态建设格局在局部地区还不稳定。一些地方还暴露出生态建设的盲目性、生态布局不合理的现象。比如,“三调”发现有880多万亩坡度25度以上的林地被开垦成了耕地,而同时,又发现有1.8亿亩坡度25度以下的耕地上种了树,其中有6200多万亩是坡度2度以下的平地。年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新增乔木林地4900万亩、灌木林地1.8亿亩;年降水量200mm以下地区,约6500万亩草地流向林地。这些与自然地理格局不相符合的做法,既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又影响国土绿化成效长期巩固。这个问题必须高度重视[9]。

从朱留华的这段讲话中可以看出,引发了中国改革开放、经济政策改变的自下而上的中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政策,如今已是荡然无存。过去获得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可以自己决定种什么,怎么种。现在回到了计划经济,由各级政府机构,特别是中央政府机构,来决定每一户农户种什么,用高科技大数据(卫星监测和卫星照片)来指导。

吕德文在文章中提供了自动提取“非粮化”耕地复耕地块前后时相对比图。前时相中应该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通过卫星照片判读,认定为“非粮化”耕地,这些土地面积已经计算在公布的耕地面积中,是所谓的临时改变了用途的林地和园地。后时相则反映了大折腾之后,园地、林地重新转变为耕地。

简言之,如今在农村地区的大折腾,正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目的之一,“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园地、林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图6:自动提取“非粮化”耕地复耕地块前后时相对比图(资料图/新华网),图片来源:吕德文

三、第三次国土调查中的耕地面积

2021年8月25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关于耕地有如下数据:

(一)耕地12786.19万公顷(191792.79万亩)。其中,水田3139.20万公顷(47087.97万亩),占24.55%;水浇地3211.48万公顷(48172.21万亩),占25.12%;旱地6435.51万公顷(96532.61万亩),占50.33%。64%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等5个省份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国耕地的40%。

位于一年三熟制地区的耕地1882.91万公顷(28243.68万亩),占全国耕地的14.73%;位于一年两熟制地区的耕地4782.66万公顷(71739.85万亩),占37.40%;位于一年一熟制地区的耕地6120.62万公顷(91809.26万亩),占47.87%。

位于年降水量800mm以上(含800mm)地区的耕地4469.44万公顷(67041.62万亩),占全国耕地的34.96%;位于年降水量400-800mm(含400mm)地区的耕地6295.98万公顷(94439.64万亩),占49.24%;位于年降水量200-400mm(含200mm)地区的耕地1280.45万公顷(19206.74万亩),占10.01%;位于年降水量200mm以下地区的耕地740.32万公顷(11104.79万亩),占5.79%。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7919.03万公顷(118785.43万亩),占全国耕地的61.93%;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959.32万公顷(29389.75万亩),占15.32%;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712.64万公顷(25689.59万亩),占13.40%;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772.68万公顷(11590.18万亩),占6.04%;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422.52万公顷(6337.83万亩),占3.31%。

四、中国耕种面积可高达32亿亩

为什么说第三次国土调查中耕地这个数据不可靠呢?

[page]

前面已经提到,根据耕种的定义以及确定耕种的具体规定,里面的水分太多。其实,数据造假,就象狐狸的尾巴一样,迟早要露出来的。

这里看一下分布在一年三熟制、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一熟制地区的耕地:

耕地

复种指数

可耕种面积

一年三熟制地区

28243.68万亩

3次

84731.04万亩

一年两熟制地区

71739.85万亩

2次

143479.70万亩

一年一熟制地区

91809.26万亩

1次

91809.26万亩

累计

191792.79万亩

320020.00万亩

如果全部耕地面积都充分利用,中国耕种面积(不是耕地面积)可高达32亿亩。

中共一直强调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那么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的依据是哪里来的?

据说18亿亩耕地红线是国家根据人均用粮标准、粮食自给率、粮食单产、复种指数、粮食需求预测以及耕地需求量预测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来的。考虑到复种指数,18亿亩耕地对应每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4亿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约17亿亩,其余用于棉、油、糖、菜等种植。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粮食亩均单产不到800斤,以17亿亩的播种面积计算,对应的产量是1.3万亿斤以上,这正是目前粮食产量所站稳的台阶[10]。根据中共官方发表的数据,中国已经连续八年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11]。

18亿亩耕地对应每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4亿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约17亿亩,粮食亩均单产不到800斤,17亿亩乘以不到800斤,粮食年产量是1.3万亿斤以上,14亿人,平均每人粮食920斤以上,远超过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平均每人400公斤(即800斤)。这样,18亿亩耕地就保证了中国粮食供应的安全。

而在2013年11月29日时任中央农村工作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财经》年会上表示,需要30亿亩以上的农作物总面积(不是指耕地面积),而当时的农作物总面积只有24亿亩,大约20%左右的缺口[12]。

第三次国土调查,中国耕种面积可高达32亿亩,比原来估计的24亿亩高出8亿亩,比陈锡文所说的30亿亩还高出2亿亩。从数量上来说,这32亿亩耕种面积完全可以中国国内粮食包括油料的所有需求,中国人的碗中装的是中国米,中国人的油瓶中装的是中国油。

2023年3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3]的讲话,这是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体现了习近平对农业的认知。习近平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习近平又说:“农业还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农业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反复延宕,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一旦农业出问题,饭碗被人拿住,看别人脸色吃饭,还谈什么现代化建设?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与习近平访问俄国与普京告别时的“百年变局我们共同来推动[14]”这句话是一脉相承的。

习近平在会上还专门论述了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高平台上,越往前走难度越大。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把任务落实下去。提产能关键还是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要优先保粮食,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蔬菜园艺更多靠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种植。治理“非粮化”政策性很强,要统筹考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障、农民增收的关系,留出一定过渡期,加强政策引导。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尽快提出落实办法,该拿的钱要拿到位,建设质量和管护机制也要到位,确保建一块成一块。

图7:2022年10月26日下午,习近平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苹果园视察,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燕雁/摄。笔者注:此图为《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插图。此苹果园也是由耕地转为园地,是“非粮化”的土地,应该重新种植粮食。

看来习近平是不相信第三次国土调查所得耕地数量,所以要治理耕地“非粮化”。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所得19.18亿亩耕地,特别是中国有32亿亩耕种面积,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有了坚强的物质保证。有学者认为,今后中国粮食供应的20%至30%要靠进口,这和陈锡文的观点一致。

2022年1至12月,中国累计进口粮食14687.2万吨,是自1949年以来进口粮食量第二高的年份,其中,大豆进口量9108.1万吨[15]。

2021年,中国粮食进口量创历史最高。根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2021年1至12月,中国进口粮食16453.9万吨,其中,进口大豆9651.8万吨[16]。这9651.8万吨大豆,如果中国生产,以亩产130公斤计算,只需要7亿多亩播种面积。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中国有8亿亩播种面积多出来,可以种植大豆。

为什么总是喊,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而且是退无可退?

原因很简单:第三次国土调查中的耕地面积19.18亿亩耕地中猫腻太多,这32亿亩耕种面积就是天方夜谭。要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就需要大折腾,不停地折腾!退耕还林、变耕为园、退耕还草……退林还耕、变园为耕、退草还耕……在折腾中展现中共领导人的伟大才能。

附录:

习近平博士论文:中国农场市场化研究(点击标题可下载)

注释:

[1]吕德文:又在折腾基层!逼村干部种田,逼群众砍茶树,深山老林开荒喂野猪……,观察者网,2023年3月21日,https://www.guancha.cn/LvDeWen/2023_03_21_684913.shtml

[2]走向胜利|“首倡地”的答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精准扶贫”生动实践,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0年7月27日,https://www.hunan.gov.cn/hnszf/hnyw/sy/hnyw1/202007/t20200727_13076762.html

[3]习近平:【之江新语】140: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二〇〇五年八月二十四日,http://www.71.cn/2013/0607/715444.shtml

[4]王炜丽、胡馨元:安吉:“两山”路上“三字经”,《党建》杂志,2020年5月9日,http://www.dangjian.com/shouye/zhuanti/zhuantiku/dangjianzazhi/202005/t20200522_5600663.shtml

[5]记者杜尚泽、丁伟、黄文帝: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9月8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3/0908/c64094-22843681.html

[6]习近平:【之江新语】210:为政者需要学与思,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十一日,http://www.71.cn/2013/0905/731729.s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https://www.cqsccr.com/uploads/ueditor/file/20190911/6370379627926451454231799.pdf

[8]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地类认定细则,https://m.mnr.gov.cn/zt/td/dscqggtdc/zl/201906/P020190604539900543194.pdf

[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新闻发布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1年8月26日,https://www.mnr.gov.cn/dt/zb/2021/qggtdc/

[10]蔡继明:如何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2年4期,2022年4月28日,刊登在参考网, www.fx361.cc/page/2022/0428/10714451.shtml

[11]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人民日报,2023年1月23日,http://www.gov.cn/xinwen/2023-01/23/content_5738524.htm

[12]陈锡文:我国粮食若全部自给将出现20%耕地缺口,新浪财经,2012年11月29日,https://finance.sina.com.cn/review/hgds/20121129/104913839431.shtml

[13]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求是杂志,2023年3月15日,http://www.gwytb.gov.cn/topone/202303/t20230315_12518529.htm

[14] BBC:习近平向普京道别:“百年变局我们共同来推动”,BBC News中文,2023年3月22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YYcQdr3LM

[15]邵海鹏:2022年粮食进口量较上年下降,进口占国内粮食总产量21.4%,第一财经,2023年1月14日,https://www.yicai.com/news/101650453.html

[16]邵海鹏:中国粮食进口量再创新高,食物自给率持续下降,第一财经,2022年1月18日,刊登在新浪网,https://finance.sina.cn/china/gncj/2022-01-18/detail-ikyamrmz5813015.d.html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