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美国新闻 > 正文

在美团体举办“大一统与远东未来”研讨会

一场名为“大一统与远东未来”的研讨会,5月6日在加州湾区召开。图为本次会议与会者合影。

一场关于中国“大一统”观念的研讨会,5月6日在加州的弗里蒙特市(Fremont)召开。与会者就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大一统”观念进行探讨,并讨论了这一理念对现实政治的影响。

日常生活、历史与未来的“大一统”问题

八九学运领袖、“对话中国”智库负责人王丹在会上发言,以《大一统思想无处不在》为题,讲述了“大一统”观念的问题所在。认为“大一统”问题的严重性目前日益彰显,在日常生活中对政治制度和文明的侵蚀深入骨髓。他说道:“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讨论中,比如说在推特上,在一些社群媒体上,我们也看到绝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不太能够接受不同意见,一言不合甚至就变成个人之间的对立,我们永远也学不会什么叫求同存异,我觉得也是受到‘大一统’思想毒害的影响。”

他也认为,正常的思辨秩序,应该是人们互相尊重观点之下的平等讨论。

本次会议现场情形。(孙诚拍摄,独家首发)

“大一统”理念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提倡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统一的理论,自秦汉以来被古代王朝所尊崇。在当代中国,“大一统”理念也被不少人视为反对台湾独立及民族自决的理论依据。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在会上分析了“大一统”理念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的三种形态。他表示,第一种形态是秦汉式的大一统,对边疆地区仍采取特殊的笼络控制政策。第二种形态是清帝国式的大一统,对蒙古、新疆、西藏等区域采取不同的制度。第三种是中共式的大一统,虽然疆域和清代差不多,但在境内采取一元化的统治。

他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未来演变中会出现的三种博弈力量,认为包括既主张民主又主张民族自决的势力、主张民主又倾向大一统的势力以及专制大一统力量。如果中国未来出现变局,前两种力量会联手压倒第三种力量。而面对支持民族自决的主张,又可能导致部分倾向大一统的支持民主力量转而与专制联手。因此他认为:“在(转型)之初的时候,各派力量既然都追求自由民主,首先(应该)在中国推行自由民主的实现,有一个过渡期。在这之后,再把独立、分离这些问题提出来。”

本次会议现场情形。(来自王丹推特)

如何对抗“大一统”:消解民族国家还是进行民族建构?

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王军涛则在演说中表示,在未来世界上的民族国家需要被消解,目前跨国组织正在限制主权国家,跨国公民社会也在发展。他呼吁人们行动起来:“消解大一统的根本,就是这种通过主权民族国家的方式来保障人的安全和福利(的体系)。把这个基本制度消解掉,这样就没有什么大一统的问题了。”

上海民族党创办人何岸泉在会上介绍了上海本土主义运动的情况,以及“上海人管理上海”的理念,并以《中国民主运动的政治转型》为题发表了演说,表示中国民主运动曾经从改良主义转型到主张推翻共产党,而他推测目前正面临着又一次转型:“要第二次转型了,转型成什么呢?就是能够(接受中国)统一也可以,分裂也可以。”

现居加州湾区的华人基督徒公义团契创办人刘贻牧师则从上海的历史谈起,提到上海在上个世纪的租界自治时期曾比香港更为繁荣的史实,以及其后上海遭遇中国政府“大一统”之后面临的衰落。现居加州湾区的他,谈到了19世纪居住在当地的乌克兰裔神父霍查连科(Agapius Honcharenko)的经历。当时,反对沙俄当局、支持乌克兰爱国主义的霍查连科曾在加州湾区建立名为“乌克兰娜”(Ukraina)的农场,并在农场上运营教会。刘贻牧师表示,霍查连科神父的故事给他的启迪是:“我希望有更多上海人能在这个地方团结起来。”

本次会议现场情形。(孙诚拍摄,独家首发)

美国民间团体巴蜀独立会创办人罗宗渝则在演说中,从身份政治的理论出发,表示替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叙事、根植于乡土的民族建构非常重要。他说:“民族建构并不要求你去获得民主自由的启蒙,然后抽象地为一个远大的理想服务,或者要求你抛弃乡土,为中国无私奉献,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恰恰相反,它仅仅要求你重新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的出身、家庭和乡土,然后从自己开始一步一步改变。”

本次活动由美国亚裔政治团体远东青年自由同盟与民间组织“对话中国”智库合办,华人基督徒公义团契、沪裔美国人协会、燕独联、巴蜀独立会等团体赞助。除上述发言人之外,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国光、远东青年自由同盟召集人蔡泉、自媒体冬川豆创始人樊先生也从历史、政治、文化等角度,对“大一统”问题进行了分析。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夏雨荷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