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莫迪访美 印度成为最大的地缘政治受益者

华盛顿有意释放信息:莫迪对美国的此次访问将是美印关系的转折点和“里程碑”。拜登政府排除一切干扰,包括对乌克兰战争的态度及印度国内的人权问题障碍,致力于推动美印关系的战略突破,将两国关系升级到不是盟友但超越盟友的层级,最主要的驱动力是美国对外战略转型为以大国竞争为核心,针对主要战略对手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塑造新的战略环境和国际秩序,而美国将印度视为不可或缺的、主要的发挥支柱作用的关键合作伙伴,其地位甚至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日本。

印度总理莫迪2016年6月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时任副总统拜登(后排左)在场

印度总理莫迪正在美国访问。他是拜登政府成立两年多来邀请对美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三位外国首脑。

拜登邀请的第一位对美进行国事访问的领导人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因蓄意机密推进澳英美同盟(AUKUS)谈判并无视巴黎的利益和尊严使美法关系出现裂痕,为修补两国关系,拜登以国事访问的礼仪招待了马克龙,其安抚意味浓厚。

换言之,假如没有发生“AUKUS”事件,法国总统可能不会成为拜登政府任期首位对美进行国事访问的外国领导人。

华盛顿真正看重的地缘政治伙伴、韩国总统尹锡悦在马克龙之后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其访问期间,美韩签署了《华盛顿宣言》,围绕共同的地缘政治挑战,两国关系升级,并为美日韩三国机制的形成开辟了道路。

作为第三位以国宾身份访美的首脑,莫迪将在华盛顿出席拜登的私人晚宴,在白宫与后者会谈,享用其设下的国宴,并在美国国会联席会议上面对参众议员进行演讲,凸显了美印关系正在朝着高水准的方向发展。

在美国国会联席会议上再次进行演讲,使莫迪获得了两次进行同样活动的殊荣。

接受拜登政府全套国事访问规格招待的莫迪在访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德里和华盛顿对彼此的信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不少人可能会感到费解,过去16个月,莫迪政府对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未进行任何谴责,反而与其继续保持和加强经贸联系,特别是大规模扩大对俄能源采购。

但莫迪认为,批评印度姿态的观点在美国并不普遍,全世界都清楚印度的立场,首要倡议是和平,全世界对印度绝对有信心。

莫迪的话可能比较“外交辞令”,更准确地说,出于外交和战略目的考量,拜登政府决定对印度“网开一面”,只要其不对俄罗斯的战争提供直接支持,就睁只眼闭只眼。

拜登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的一席话也许能够解释这一点。他在谈到印度的新闻和宗教等受到约束时说,“我们会表明我们的观点”,但“最终,印度的政治和民主机构问题将由印度自行决定,不会由美国决定。”

这意味着拜登政府实行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地缘政治和大国竞争因素超越了人权和价值观外交,美国决心搁置与印度在乌克兰战争及宗教和新闻问题上的分歧,致力于深化与印度的战略关系,而不会在“人权问题”上对印度说教。

沙利文说,美印两国在各个方面都有切实的进展,外界会看到双方深入的战略讨论和实际进展的结合。它们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美印关系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决定性伙伴关系之一”。

在过去数年,特别是拜登入主白宫以来,美国政府以各种实际利益引导印度加强与美国的关系,这一努力正在收获成果,使印度成为美国的大国竞争和地缘政治战略的最大受益者(甚至可能没有之一),鉴于印度独特的地理位置——南亚-印度洋地区大国、印度-太平洋西翼的支柱以及其庞大的体量。

对印度具有强大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包括:

美国愿意同印度开展超越盟友级别的国防和军事技术合作,加快印度的军事现代化进程。这对于仍然存在诸多军事技术短板的印度来说无疑至关重要。

据信,莫迪此访将敲定斥资30亿美元购买31架MQ-9B“海上卫士”无人机事宜,并将与美国在国防合作、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签订合作协议。

美国鼓励和支持同印度发展贸易伙伴关系,并将其作为关键供应链从对手国家转移的替代目的地选择之一。美印领导人将重点讨论对印投资。

美方的政策使印度在近些年来深受其益。印度的人口优势和正在增长的市场潜力为美印贸易和供应链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美国扶持之下,印度有望成为亚太崛起的新的经济超级大国。

莫迪访美期间专程在纽约同特斯拉公司总裁马斯克会面,就特斯拉公司对印进行“重大投资”,以及将在乌克兰战场上大显神威的SpaceX星链网络带到印度的事宜进行讨论。

印度晚近以来的历届政府渴望该国发挥全球性大国作用。莫迪就认为,是时候让印度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重要角色,“印度理应获得更高、更深入和更广的形象和作用”,特别是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在这一问题上取得华盛顿的支持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正在顺应大国竞争新的时代现实,推动世界体系转型,构建新的世界秩序和规则。美印围绕联合国改革或者新的世界秩序开展合作具有宽广的想象空间。

华盛顿有意释放信息:莫迪对美国的此次访问将是美印关系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拜登政府排除一切干扰,包括对乌克兰战争的态度及印度国内的人权问题障碍,致力于推动美印关系的战略突破,将两国关系升级到不是盟友但超越盟友的层级,最主要的驱动力是美国对外战略转型为以大国竞争为核心,针对主要战略对手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塑造新的战略环境和国际秩序,而美国将印度视为不可或缺的、主要的发挥支柱作用的关键合作伙伴,其地位甚至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日本。

在此意义上,印度要感谢赶上了好时代,一个美国人声称的“轰轰烈烈的大国竞争时代”。假如不是这样,印度的崛起将要困难和漫长得多,而且它在相当长时间里不会与美国改善关系,只能在南亚-印度洋的狭隘区域扮演地区霸权的角色。

与此同时,美国的付出不是单方面的。作为回报,印度很可能将在印度-太平洋地区配合美国的战略,在不损害自身的战略利益的基础上。拜登本人最近就夸耀说,正是在其外交努力下,日本增加了防卫经费——其潜台词是日本将扮演美国在东亚-西太平洋的军事助手角色。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安达

来源:亚欧视点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