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中共视角 王毅访美:字少,事大

作者:

这是2021年1月20日拜登政府成立以来中国部长级及以上官员首次到访美国首都。

由此可见此次访问的特殊重要性。

应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邀请,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兼外交部长王毅于本月26日前往华盛顿,对美国进行一场关键时刻的关键访问。

此次访问从26日开始,28日结束。美国国务院是王毅此访的接待单位。

从对等的角度来看,王毅此次主要以外交部长的身份与布林肯进行会晤。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外办主任的身份加持了王毅此访的分量,作为中国的最高外交官员的访问,中美可以讨论更多具实质性的问题。

在访美期间,王毅有望与美国总统拜登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等官员会晤。从时间安排来看,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议程,包括与美国智库和民间人士的互动。

拜登入主白宫以来,中美进行了频繁的各级别互动,包括两国元首去年11月在巴厘岛的面对面会晤,以及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杨洁篪和外交部长王毅同沙利文和布林肯于2021年3月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举行外交安全对话。

今年5月下旬,商务部长王文涛在美国底特律参加APEC贸易部长会议期间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贸易代表戴琪进行了对话。中国外交官至国家副主席在出席联合国会议期间也与美方官员进行了交流。

但王毅是本届美国政府建立以来中方正式到访的最高级别官员。

在此之前,双方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铺垫,在巴厘岛元首会晤达成的共识框架下,王毅以中央外办主任的身份同沙利文当地时间5月10日至1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进行了两国最高安全顾问管道的会晤,此后美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里滕布林克、财政部长耶伦、“气候沙皇”克里、布林肯及雷蒙多相继访华,展开一系列会谈。这些为王毅访问华盛顿并就双边关系、地区事务和世界局势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奠定了基础。

字少,体现在双方对外发布的信息都很简短。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0月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王毅访美的消息时说,他将同美国高层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同美国各界人士友好交流,表明中国在中美关系上的原则立场和正当关切。希望美国同中国一起将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落到实处,共同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美国务院发布的消息也是惜字如金:

布林肯国务卿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华盛顿接待中华人民共和国(PRC)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外交部长王毅来访。

布林肯国务卿和王毅主任将讨论一系列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为负责任地管理美中关系和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做出持续努力。美国将继续通过外交手段推进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着手应对有分歧的领域,并在应对共同的跨国挑战上取得进展。

事大,体现在这是一场关键时刻的关键访问。

关键时刻:

自奥巴马政府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就开启了质变的进程。

到川普担任总统,重塑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定义为战略对手,宣布“轰轰烈烈的大国竞争”时代来临,并秘密制定《印太战略框架》(在其离任前夕主动公开)。

川普任职期间对华大打贸易战,中方强烈反制,中美关系跌入历史性低谷。

拜登政府成立后,继承了川普贸易战的既有局面,对华科技战升级,两国关系继续惯性下滑,美国大国竞争政策制度化,印太战略全方位推进,中美关系变得不可逆转。

但与前任不同的是,拜登政府将外交置于对外战略的中心地位,自成立伊始就重启对华外交,试图制止双边关系恶性下跌、无序竞争、对抗蔓延甚至演化为激烈的冲突,缓和、稳定和改善双边关系,有效管理彼此竞争,避免冲突,并在可以合作的领域推进合作。

安克雷奇2+2会晤由此登场,不过美国对华新方针确立后的首次战略对话唇枪舌剑,气氛紧张,却也由此为双方建设了接触道路,最高安全顾问对话此后持续开展。

此次访问的第二个背景是,中方进入新时代:三年新冠疫情及其他因素带来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多,中美关系螺旋式惯性下跌有损双方战略利益,重塑关系对于经济企稳增长至关重要,而拜登也执政过半,目标盯向新一届总统选举,寻求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加强务实合作,在关键领域取得重要政绩,以说服选民支持其连任。

对双方来说,缓和、稳定和重塑中美关系的关键的时间窗口正在到来,在美国下届大选进入高潮前,双方必须努力将两国关系稳定住,重建新型关系。从明年开始的一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中美关系的变数又将增多。

而这一时间窗口的下一个节点更为关键。拜登政府将于11月15日至17日主持2023年APEC领导人峰会。这为双方在最高层面为双边关系拍板定调提供了本届美国政府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机会。

中美双方无疑都高度重视此访及下一场最高会晤,并为此开始暖场。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无人飞艇被击落事件软着陆、拜登政府对续签《中美科技协定》展现出灵活性并为韩国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向其位于中国的工厂提供半导体设备开绿灯,一系列让步都在为两国高级会晤凝聚氛围。

以强硬形象示人的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率领参议院代表团时隔数年首次访华,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中方也在行动。一支大宗商品进口商代表团10月23日出现在爱荷华州举行的中美可持续农业贸易论坛上,签署了数十亿美元、主要是大豆的农产品采购“框架合同”(不具约束力的购买意向书,没有正式的销售条款),对拜登政府听其言观其行的意味浓厚。

中美领导人罕见同时为最近举行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度颁奖晚会致贺信,是双方高层正式对话趋于成熟的表现。

布林肯对此访充满期待,24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前吹风说,安理会成员有责任防止巴以冲突蔓延,他期望在王毅访美期间与中方合作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访问的“关键”还体现在,这是一场“承前启后”的访问,“承”此前双方部长级、事务官级互动的共识和分歧,在本次访问期间继续展开磋商、辩论和质疑,进一步凝聚重要共识,明晰并缩小分歧,厘清双方可以合作的领域;“启”此后两国领导人新的面对面会晤,梳理共识、问题及可以达成的协议意向,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便在此后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继续推敲双方最高会晤的内容和成果。

按照两国元首巴厘岛共识,王毅访问华府要与美方共同达成的首要目标是重塑双边新型接触关系的框架、原则、机制及沟通渠道,重建部分建设性,缓和、稳定并尽可能改善双边关系,为各自的经济和发展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其中设置安全护栏,重启双边军事交流,管控竞争和对抗并防止其逾界为冲突,是焦点,也是难点。

其次是围绕台海、贸易、科技、供应链、南海、网络安全等双方存在分歧的所有领域展开全面、细致和深入的对话,表达各自的原则立场、政策措施及诉求和愿景,努力缩小分歧,扩大交集。

第三是围绕全球性和地区性热点、重点问题展开磋商,交换意见,寻求解决,比如全球粮食危机、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朝鲜半岛、缅甸问题,美方有美方的意图,中方有中方的打算,所有这些问题都高度复杂,掺杂着地缘政治、大国关系等因素,不会简单地达成一个结果,而是继续在维持分歧的情况下寻求继续对话,但双方会在一些方面形成建设性的合作意见,以凸显双方有意在共同关注的跨国问题上展开合作的意愿。

第四是,双方努力寻求达成一些立竿见影的合作成果意向,留待两国领导人定夺,向两国人民展示新一轮战略对话是认真的、拿得出成果的。

第五,最好的结果是双方就重塑两国关系达成一份公开的联合声明,但也有可能形成一个不好不坏总体向好的结果,达成了基本目标,但不发表联合声明。这主要取决于双方正式谈判的成效。

美国对华开启战略竞争政策以来,中美关系经过了跌宕起伏并总体自由落体下滑的历程,竞争因素突出,不时发生对抗,双方的互信降至四十多年来最低水平,两国积累的历史成果消失殆尽,直接伤害两国的经贸、政治和外交关系,伤害两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在一些领域出现冲突的危险态势。

过往不堪回首,现状不可持续,未来呼唤合作,王毅主任此访的重要性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