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李濠仲:柯文哲两个弊大于利的操作

作者:
柯文哲“缺乏韧性的退让”,再又伴随在支持者面前拭泪,加上近日不断自我强化了“自己选不赢赖清德”讯息,等于双重示弱,“彻底痛恨他党”则是愈加显现他在一场国家领袖的竞争中,夹杂着浓厚个人和民进党(新潮流)的情绪私怨。他的“退让”让自己的支持者有遭背叛感觉,他的“仇恨民进党论”,实则也相当程度抵销了竞逐大位者理当的鸿鹄之志,且正因为只想着下架民进党,遂选择“退让”拉抬国民党,逻辑虽通,却难免目光短视、胸怀浅薄,这恐怕才是让支持者为之气结(难过)的主因。

以美国为鉴,柯文哲似是出现政治人物“缺乏韧性的退让”和“彻底痛恨他党”两弱点。((美联社

9月底,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共和党)遭同志罢免,成为史上任期最短议长。在美国愈显尖锐的政治角力下,麦卡锡的下台是由诸多外在因素堆成,但当时也有美国媒体以他行事风格切入,认为正是他个人一连串“缺乏韧性的退让”,才导致自掘坟墓。

年初麦卡锡虽然如愿选上议长,却是耗时四天,历经15轮投票才底定,当时他因为受到同党极右派团体反对(其中不乏私人恩怨),导致他迟迟无法获得足够票数当选。折冲过程,他选择向极右成员退让,许诺将大幅增加他们在程序委员会的重要职务,和优先处理极右派提案,并同意不必依现行规定由党团领袖发起动议,而是只需5名共和党人,就可强制投票罢免议长。几番交易,麦卡锡终于过关,但当时共和党中间派已提出警告,认为此例一开,未来众院将陷入失序危险。

9月初,麦卡锡再于极右派施压下,同意了对拜登展开弹劾程序,且将政府支出削减至极右派要求的水准,虽顺应了同志,却惹恼了民主党,大肆批评他是史上最弱的议长。不过,到了9月底,在联邦政府出现关门危机时,麦卡锡却又反过来协助通过几项短期开支法案,和民主党议员合作,暂时解除了政府关门危机,结果此举马上引来党内同志不满,斥责麦卡锡“投降”。接着,共和党极右派人士便借由年初议长选举,麦卡锡向他们交换选票的发动罢免条件,要求麦卡锡下台,此时,民主党议员则因麦卡锡先前附和共和党极右派弹劾拜登,选择不出手援救,麦卡锡最后就在带有羞辱味道下交出议长宝座。

美国媒体观察麦卡锡下台角度之一,即面对高强度竞争的政治环境,一名领导者若出现“缺乏韧性的退让”,首先就是直接折损自己的威望,再者,也会表露自己的抗压性不足,一旦暴露这缺点,恐怕谁都可以对你予取予求,一个受人左右的政客,距离失败将只剩一步之遥。

另外,除了发生在麦卡锡身上的国会之乱外,共和党这段时间以来,也愈来愈警觉到一件事,就是党内极右派的声音何以愈来愈大,甚至愈来愈有操控党路线的能力?关于这点,一个几乎公认的事实是,共和党自川普之后,在和对手的竞争上,就一直采取传布恐惧和愤怒策略,尤其以为只有不断主打“拜登政府正在将国家推向崩溃边缘”,共和党就有重返执政机会。

甚且,在共和党选民和政客之间,也有仿佛被川普感染的迹象,即对“选举失败”产生莫名的恐慌,影响所及,就是自川普争取连任,到去年国会期中选举和地方州长选举,再到即将而来的2024大选,共和党选民似乎有愈来愈不考虑政党既有价值理念的趋势,全然只关注如何赢得选举,“下一次选举中如果川普没有获胜,美国就完了”,几乎成了这一类共和党人目前琅琅上口的简单危机论。但这正是共和党中间派,或说温和派对党内发出的警讯──一个党若长期弥漫“负能量”和“末日感”,是否还有正派、理性政治人物出线的空间?

以上,“缺乏韧性的退让”和“彻底痛恨他党”,都曾在不同时间点,被指为是共和党现阶段必须面对的弱点,两者也确实分别在不同事件、议题或人物上,成为共和党的致命伤。

借鉴美国,观看近日台湾沸沸扬扬的“蓝白合”,其中柯文哲先是出人意外“妥协”和他党主席、总统参选人签下“不公平协议”(之后甚至明显透露出已有当副手准备),继之,遭党内同志、选民反弹,他再以“虽讨厌国民党,但更痛恨民进党”为由,解释自己为何选择退让。如此,则等同兼具了“缺乏韧性的退让”和“彻底痛恨他党”的表现。尤其,柯文哲“缺乏韧性的退让”,再又伴随在支持者面前拭泪,加上近日不断自我强化了“自己选不赢赖清德”讯息,等于双重示弱,“彻底痛恨他党”则是愈加显现他在一场国家领袖的竞争中,夹杂着浓厚个人和民进党(新潮流)的情绪私怨。他的“退让”让自己的支持者有遭背叛感觉,他的“仇恨民进党论”,实则也相当程度抵销了竞逐大位者理当的鸿鹄之志,且正因为只想着下架民进党,遂选择“退让”拉抬国民党,逻辑虽通,却难免目光短视、胸怀浅薄,这恐怕才是让支持者为之气结(难过)的主因。

尽管“蓝白合”在两党对民调积分未达共识下尚未完结,但短短数天,柯文哲再又尽显个人“意志软弱”和“剩下仇视”的一面,这对有意担任国家领导者来说,应该是非常不利的两种模样。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安达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