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老夫少妻,65岁熊希龄割须求婚37岁毛彦文

毛彦文和熊希龄结婚一周年合影

1894年,曾担任沅洲府的太守,后创办宝山书院的朱其懿为自己的胞妹,素有“宝山才女”之称的朱其慧征婚,选择的方式,也很古典,就是对对联,选佳婿。

朱其懿出的上联是“养数盘花,操春秋消息。”,宝山书院的男学生们,绞尽脑汁,也没能对出让朱其懿满意的下联,便在这个时候,在宝山书院求学的熊希龄大笔一挥,写下“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

朱其懿看后,是拍案叫绝,在征得胞妹朱其慧同意后,为二人定下婚事儿。

1895年,25岁的熊希龄与朱其慧成婚,也是在这一年,熊希龄高中进士,此后,与谭嗣同创办长沙时务学堂、出洋考察、参加武昌起义、出任北洋财政总长、热河都统,甚至在1913年担任国务总统,走上人生巅峰。

虽然后来的熊希龄,辉煌腾达,但与妻子朱其慧,感情却极好,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羡煞旁人。

但可惜的是,1932年,陪伴熊希龄37年,为熊希龄生育3个子女的朱其慧先一步离开人世,老妻的离世,对熊希龄打击极大,痛苦不已的熊希龄蓄长须、持手杖,表示自己此生不再续弦。

可谁也没有想到,3年之后,熊希龄竟然会“性情大变”,把老妻抛到九霄云外,65岁高龄,向37岁的毛彦文“割须求爱”,为何37岁的毛彦文,会嫁给熊希龄呢?原因很简单,毛彦文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毛彦文,浙江江山县人,9岁时,父亲给她定了一门儿娃娃亲,但长大后的毛彦文,接受新式教育,对包办婚姻很反感,在成婚前夕逃婚。

后来,毛彦文喜欢上了自己的表哥朱君毅,并且二人还定下了婚约,但可惜的是,后来朱君毅出国留学,移情别恋,此事儿,对毛彦文打击极大。

再后来,毛彦文的表哥为了补偿毛彦文,将自己的好友吴宓介绍给了毛彦文,当时的吴宓已经成婚,为了追求毛彦文,甚至与妻子陈心一离婚。

可这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即便吴宓付出再多,毛彦文是一点儿感觉都没有,为了从乱七八糟的感情生活中挣脱出来,毛彦文从南京跑到北京,去找好友熊芷散心,这位熊芷,正是熊希龄的女儿。

当时的熊希龄,因为丧妻,整日闷闷不乐,而毛彦文,也因情感纠葛,郁郁寡欢,于是,熊芷便开始撮合二人。

1935年,已经65岁的熊希龄向37岁的毛彦文求婚,可能是觉得熊希龄年纪有些大,在求婚之时,毛彦文提了个要求,那就是让熊希龄割掉胡子,扔掉拐杖,这才有了“割须求婚”的一幕。

1935年2月9日,二人在上海成婚,这场忘年恋,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毕竟民国不比现代,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二人的结合,也成了许多人调侃的对象。

比如,结婚当日,有人给二人送对联:“以近古稀之年,奏凤求凰之曲,九九月成,恰好三三行满;探朱其慧之慧,睹毛彦文之文,双双如愿,谁云六六无能。”。

还有人打趣道:“熊希龄雄心不泯,毛彦文茅塞顿开。”。

最有意思的是,毛彦文同学,熊希龄一位名叫陈昭宇的晚辈写的对联:“旧同学成新伯母,老年伯做大姐夫。”,让人哭笑不得。

不管怎么样,熊希龄与毛彦文都走到了一起,成婚之后,二人一起做公益,做慈善,很是恩爱,但可惜的是1937年,67岁的熊希龄因脑溢血离世,只做了两年夫妻,毛彦文便守寡。

熊希龄离世后,毛彦文终身守寡,独自一人生活了62年,直到1999年离世,享年102岁。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东方白

来源:汉嘉女1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