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揭秘基辛格如何出卖台湾 详细内幕

作者:

1971年7月1日,基辛格出发去北京的前夕,尼克松与基辛格商讨会谈策略。对行前的准备,尼克松最不满意的就是对台湾问题的表述,认为基辛格准备的立场“不够强硬”。他特别提醒基辛格:“不到迫不得已,不要表达我们放弃对台湾支持的意愿…与中国人的会谈,不能让人看起来是我们在出卖台湾。”尼克松强调:总的来说,应当让中国人对美国愿意在台湾问题上让步的意愿“捉摸不定”,不能看起来像是“抛弃了老朋友”。此外,尼克松还提出“挂钩”策略:“我们在台湾驻扎的6,000名士兵,直接与我们在南越的作战行动相连。所以,如果越南战争问题解决了,那些军队也就不再需要了。”言外之意是,如果中国想要美国从台湾撤军,那么 中共领导人就得做北越的工作,协助美国尽快“光荣而体面地”结束越南战争。尼克松还特别指示:在会谈中有关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问题,“应只提一次”,而不是如基辛格所准备的要贯串全部谈判。

当天下午,基辛格还特意会见中华民国驻美大使沈剑虹,基辛格首先说“美基本政策为以匪制俄,故不影响美对我友好关系,明知美如此做法增加我方困难,但此决非美本意。”基辛格强调美国决不出卖朋友“尼总统对我总统及我政府之友谊极深,对我当其在野时之温暖招待又每念念不忘,其决心尽力维护我在联大席位,实不容怀疑。”看似再三保证对台支持,但基辛格却藏了一手,他没有透露对沈几天后他就要与周恩来会面。

1971年7月9日下午,基辛格同周恩来会面时首先表示“尼克松总统已授权我告诉您,美国不会在没有事先同你们商讨并考虑你们意见的情况下,采取任何有损你们利益的重大举措”。类似的话,他才刚刚对沈剑虹说过。面对基辛格的保证,周恩来马上回应“对于台湾问题,我们不得不指责你们政府。”这指责的根源,必须回到1950年年初,当时的美国政府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并且声称对台湾没有领土野心,不会干涉中国的内部事务,让中国人自己解决内部问题。没多久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却包围了台湾,宣称台湾地位未定,以致于直到今天,国务院发言人仍坚持着这一立场,这是问题所在。如果这个关键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整个问题都很难解决。周恩来说“要承认中国,美国必须无条件地这么做:它必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毫无例外。...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已经归还中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周恩来接着要求“美国必须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出全部的军事力量、拆除所有军事设施。这是自然的事情。当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看来,美国和蒋介石之间,由杜勒斯在1954年签订的条约是非法的,我们不承认。就台湾问题来说,这是关键的”。周恩来这番话,是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1971年5月的决议,向基辛格抛出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尼克松和基辛格早已料到,在与周恩来的会谈中,台湾问题是不得不接过来的烫手山芋。

在访问之前,基辛格认为中国对美的积极姿态,不是因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问题,而是为了同美国建立对抗苏联的国际态势,目的在于解决中国的安全问题。他原以为周恩来会首先提出最容易获得解决的焦点:撤走美国军队。然而,听完周的这一番谈话后,基辛格顿时阵脚大乱,慌张的回应:“我注意到,总理的评论超出了我们先前联络中交换的意见。在这些联络中以及我们的华沙会谈中,您说到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出驻军和军事设施。您今天还说了一些官方的政治性宣言。”周恩来回答:“这是因为如果要交换看法,每一方就必须把对问题的全部看法都说出来。”可见,周恩来只是作一个政治正确的官方宣言,并没指望基辛格全盘同意,可是,基辛格误解了。

面对周恩来的攻势,基辛格似乎将尼克松临行前的那些关照忘得一干二净。喘定之后,基辛格取巧地向周提出,对台湾问题的讨论可以分为“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军事问题、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关系演进”两个部分。但是老练的谈判对手立刻听出其中的不妙,周恩来打断他说:“这不同于我们的看法。我们坚持,我们同台湾的关系是中国的内部事务。我们在华沙会谈中屡次重申这一点;并且在所有公开的声明中,我们也始终保持同样的立场。”周恩来接着威胁说:“如果要在我们中美两国间建立关系,美国必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回归中国大陆。在这些前提下,美蒋条约将不复存在。”

基辛格赶紧说:“我明白您说的关于建交的问题。但是先让我谈谈在我们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台湾在我们关系中的状况。”基辛格有些自乱阵脚,没能坚持尼克松交代的策略,他首先表示,美国在削减驻台军力方面已经做了主动,例如:终止军舰在台湾海峡巡逻,从台湾撤出一队空中加油机,并且削减了20%的驻台军事顾问组成员。接着,他向周说明:美国驻台军事力量由两部分组成,三分之二的军队同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相关,其余三分之一用于协防台湾。美国从台湾的撤军计划是:在越南战争结束后的一个明确的、较短的时间内,撤出与台湾无关的三分之二军队;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美国将逐步减少其余驻台军队。他讨好地说:“如果这样做的话,军事问题不会成为我们之间的原则性障碍。”他还果真让人“捉摸不定”告诉周“这是尼克松总统的私人决定,还没有经过我们的官僚机构和国会的讨论。”这句话的含义是:美国国会对尼克松有所掣肘,因此,撤军计划并非板上钉钉之事,中国不要太强硬而得罪美国国会。基辛格在同中国交往中很爱玩“国会牌”。

[page]

至于台湾问题的政治方面,基辛格明确表示:“我们不支持‘两个中国’的解决方案或‘一中一台’的方案。”但对于美中建交,则是:美国不急于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当然,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基本的共识,也不会阻挠双边关系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基辛格企图把发展美中外交关系的责任推到中国一边,迫使中国在建交的条件上做出妥协。他强调:就台湾而言,“实施军事步骤比实施其他需要更长时间完成的步骤更为容易”。基辛格在开场白就给了北京超乎预期的东西,他只差没有当下正式承认中共政权。

针对基辛格的表态,周恩来对美国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表示赞赏,认为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景很有希望,“我明白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留给尼克松总统的时间并不多了。”尼克松总统任期还剩一年半,如果连任,则是五年半,那就到了美国建国两百年的时候。周恩来又逼了一下,中美建交的时机已到,“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这就成为影响他能否连任的因素之一。”周恩来直导尼克松的软肋。

基辛格当然心知肚明,但如果他承认这一点,岂不让周握住把柄,成为要价的砝码!于是,他立刻否认:“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与总统的连任没有关系。世界和平不能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与,这是尼克松总统毕生的信念。这些决定是基于美国的永久利益而做出的,并非尼克松总统的个人利益。”他又着急地问:“总理是否将总统与毛泽东主席的会面,同实现建立外交关系相联系?或者,两者是否可以分开?”周恩来回答:“并不是绝对的…建交可以让他们的会谈更轻松。但是,如果你们需要一些时间,我们也能理解。”看到周恩来并非咄咄逼人,基辛格马上讨好地说:“我把我个人的推测告诉总理,如果东南亚的战争结束,我们能够在这一届总统任期内基本解决涉及台湾的军事问题。我们肯定能在总统第二任期的初期阶段解决政治方面的问题。当然,我们之前会先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就这样,基辛格交出了撤退在台美军和美中建交的时间表,但他并没要求中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还没讨价还价,他就把尼克松的底牌掀了。

基辛格的信誓旦旦,仍不能让周恩来放心。周追问:“贵国政府对于所谓的台湾独立运动,是什么态度?美国政府的一些人、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是否给予了支持?”对此,基辛格出人意料的回答“台湾人?我们不会支持。在世界上很多人的头脑中,中央情报局的能力都被夸大了。”基辛格向周恩来保证,他会努力“管好”美国的情报部门,美国不会支持“台独”。周恩来说,他很重视基辛格所陈述的美国未支持,将来也不会支持所谓“台湾独立运动”。周恩来还提及彭明敏已经到美国,要求基辛格不准他活动。基辛格与周恩来在北京的第一次会谈,持续了将近7个小时,对于台湾问题,一守一攻,基辛格被逼到死角,毫无招架之力。虽然当晚的会谈持续到11时半才结束,周恩来还是连夜去向毛泽东汇报,当周恩来讲到美国还想在台湾保留军队时,毛泽东表示:“猴子变人还没变过来,还留着尾巴。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它已不是猴子,是猿,尾巴不长。”

7月10日中午12点至7月11日上午12点,基辛格与周恩来又进行了三次会谈。7月10日,周恩来提出:“台湾问题的解决,不能将军事方面的撤军同台湾的政治地位及归属问题分开,军事与政治两方面应同时、同步解决。若要实现中美关系改善、台湾问题在政治上得以解决,美国政府应做到以下几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以及承认台湾属于中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归还中国。正如你昨天所说,美国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并且不支持所谓的‘台湾独立运动’。此外,你昨天已经明确指出,你们的国务院发言人不再重复他所说的:‘台湾地位未定’。”

周恩来接着质问:“如果这些问题不在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得到解决,那么,他访问的成果将是什么呢?”不等基辛格回答,他话锋一转:“当然,我们并不将此作为总统访华的前提,但是我们认为朝着这个方向的努力应当成为总统访问的成果,因为我们一直认为台湾问题是我们的内部事务,必须由我们自己来解决。如果这些问题被搁置,那么,存在于我们双方的紧张关系将会持续下去。”周恩来寸步不让,不惜以牺牲美中关系缓和为代价,警告基辛格:尼克松来访并不意味着美中关系将有实质性突破,除非他接受中国解决台湾的方案。

[page]

周恩来进一步说:如果美国还没有决定采取哪些政策、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计划,而是走一步看一步,那么,结果很可能是日本插手台湾。“这是因为,一旦美国先从台湾撤出部分军队,再观望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那么,蒋介石就会明白你们在做什么,就要另寻他途了…如果他觉得美国靠不住,他就会找日本,而日本自己也想卷进台湾,并且已经认为台湾在它的安全范围之内。”原来,周恩来在指导基辛格如何暪骗蒋介石。

对周恩来一再逼迫,基辛格只好就范,他表示,美国的时间表是在尼克松的本届任期内解决一部分,其他留待下任的前两年完成。他保证,尼克松会向毛泽东重申:“我们不支持‘台湾独立运动’,不支持‘一个中国、一个台湾’,不支持‘两个中国’的解决方案。”对于“台湾属于中国”,基辛格认为其他三点要求满足之后,这一点自然就实现了。“因此,只有一点我们要等到总统大选之后,这就是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基辛格澄清,美国对缓和与中国关系是有决心的,并非出于诡计,因为它非常重要、事关其他所有问题。但是基辛格避免直接和明白的承认台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根据国务院对旧金山和约的法理分析,他无法直接宣布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基辛格与周恩来还讨论了美国对联合国中国代表权的新政策。

接着,在周恩来的追问下,基辛格重申对于“台湾独立运动”的态度:“我们不会给予任何支持,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我们不能为没有美国参与、没有美国支持的事情负责,但是,我们不会以任何形式支援它。我重申,如果您有任何关于美国支持它的情报,请告诉我,我会立即制止。”基辛格还表示,尼克松政府不仅不会支持“台湾独立运动”,而且绝不会支持国民党政府对中国大陆的进攻。他特别说明:“从技术上讲,如果没有我们的支持,他们无力入侵大陆。”

7月11日,基辛格临行前,周恩来再次提到了台湾问题,并且在中方提出的五点要求之外,又提出两点:第一,中美建交时,美国和蒋介石之间签订的“台美共同防御条约”必须废除;第二,针对日本,美国需承诺,在美军撤离台湾之前不能让日本的军事力量进驻台湾,并控制日本不参与“台湾独立运动”。对于第一点,基辛格表示,美国政府非常希望台湾问题能够得到和平解决,对于“废约”的要求,在日后美中关系的发展过程中,自然会得到解决。基辛格这里提出一个因果关系:如果中国和台湾和平统一,则“台美共同防御条约”会自动废除。周恩来当时默认了这种因果关系,但后来卡特总统没有坚持这一关系。对于日本,基辛格承诺“只要在我们能够控制日本的程度之内,我们将反对它这么做。”

基辛格同周恩来会谈,算不上真正的“外交谈判”,美国对台湾问题不经争取便认可了中国的主要立场。事后,为了掩饰其不战而降的作为,基辛格狡辩:中国人的谈判手法,就是尽可能确定一项合理的主张,一步就跨到那里,然后坚持立场不变。这让他感到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因此在同周恩来的谈判中,他也尽量使用这种“先发制人的让步”。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一步跨到一个合理立场,明确无误地摆出无可改变的姿态,相比于那种旷日持久、零敲碎打的细小步伐的让步,这种方式更容易维护自己的立场。结果,基辛格完全违背尼克松对他的事先指示,直接向周缴械投降,亮出底牌,而周却坚持立场一成不变。基辛格曾将美中苏的“大三角”战略称为“均势”游戏,这场游戏的胜局,关键在于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为了赢得周恩来信任,台湾就被牺牲了。

1971年7月11日晚上,中共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中美会谈,毛泽东和周恩来得意地认为中美很快就会建交,此后,台湾既孤立、又弱势,很快就会崩溃。中美会谈时,周恩来曾清楚地表示:“台湾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回归祖国。”对此,基辛格回答:“身为历史学者,我的预测是,政治演变可能朝着周总理指给我看的方向发展。”基辛格担保“我们不阻挡这一基本的演变。”与基辛格会谈后,周恩来欢欣鼓舞地认为目标已近,美国不会挡路,台湾即将成为中国的一个省,可是,这并未发生,毛泽东和周恩来后来觉得被基辛格误导了。

回到加州后,基辛格向尼克松报告,得意的预测此事一宣布会震撼全球,“在台湾造成暴乱。”他建议对台湾“减低损害”,即便“我们预见到未来几年的政治演变”,也应重申外交关系及防卫承诺,只不过,对台湾的未来不抱有任何幻想。他强调“我们同中国任何其他人的交往需要有信用、准确性、策略。如果我们能掌握这个过程,我们将制造一场革命。”尼克松夸奖他“历史会将你的这次访问铭记为本世纪最重大的外交政策成就。”1971年7月15日晚上,尼克松却公开宣布“我们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老朋友们的利益为代价。这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

7月15日,美国国务卿罗吉斯告知沈剑虹,“吾人绝不背弃朋友…美总统将对贵我两国关系更形密切,并对两国共同防御协定坚守不渝…吾人自可了解贵方之震惊,惟希不因此而影响两国之关系。”日本驻美大使牛场严厉谴责美国不该如此对待中华民国,罗吉斯骗牛场“基辛格与周恩来会谈时未涉及台湾问题,亦未提及联大代表权问题。”

当时台湾各界对基辛格访问北京大为震惊和气愤,许多人一度对台湾前途失去信心,但是社会很快安定下来,并未发生基辛格预测的暴乱。7月16日,尼克松特别写给蒋介石一封道歉信。蒋介石日记中写道:“尼克生小丑来函,彼派密使前往北平,事前不及与我商谈表示抱歉。余决置之不理,否则彼将宣传其出卖我国民得我谅解矣。”7月27日,在华府,沈剑虹去见基辛格,季的谈话内容充满矫情和谎言。基辛格称,与报纸报导相反,美中双方“对台湾问题并无秘密交易”。但事实上,基辛格向周恩来作了五点承诺,并称尼克松会向毛泽东重申。基辛格告诉沈,依他“个人评估”,北京当局相信台湾是一个“历史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那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解决。9月8日,蒋介石听蒋经国报告巡视马祖各离岛军情,记曰“据报一般士兵并未受美尼对匪谄媚之影响,认为出乎意外云。余则认为只要社会与教育安定,则军队士气不致受外交之影响也。”台湾社会能安稳渡过这场海啸,确实让周恩来和基辛格跌破了眼镜。

谢谢李少民教授的漫画。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作者脸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