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赵紫阳女儿王雁南专访

 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女儿、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雁南这几天携带百件嘉德2006秋季拍卖会上的精品,在新加坡举行预展。

自1993年进入拍卖行业至今,王雁南已有13年经营艺术品买卖的经验。

这次她接受联合早报专访,畅谈过去10年中国拍卖市场的转变、新加坡收藏家收藏艺术品的情况,在记者询问她孩子的近况时,她也谈到了对现代年轻人的忧虑。

  (邝启聪摄)

1993年5月18日,一群30多岁中国文物界的年轻外行人,在北京长城饭店后的花园草坪上,成立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当时身任长城饭店副总经理职务的王雁南,也是其中一人。她挑起了这家国际拍卖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大家一切从零开始。

吴冠中《乞力马扎罗雪山》拍卖起价人民币1000万至1500万元。

去年总成交额3亿余元

筹备了半年,他们在1994年举办了春秋两场拍卖会,很成功,总成交额是人民币1400万元(新币279万元)。结果超乎他们的意料。更想不到的是,在11年成功举办300多场国际性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拍品总数多达16万3000余件后,去年的总成交额高达人民币17亿元(新币3亿4000万元),比第一年超出120倍。

王雁南受访时对记者说:“这10多年,中国的艺术品的拍卖价有了很大变化。10多年前,一幅人民币两三万元的名家画作,还不容易卖出去。10多年后,加10倍的价钱也买不到。中国的水墨画和油画在过去10年,都不只上涨了10倍。

“我们在2002年,以人民币2530万元(新币504万元)成交的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当时刷新中国书画拍卖世界纪录,但是转眼就觉得太便宜了,才不过美金320万元。今后10年,并不是每种艺术品都会涨10倍,但是因为交易量大,买的人多,拍品的价格还是容易被推高。”

艺术品拍卖价飙升,和中国经济持续大好,买主越来越成熟有关。

王雁南说:“每一次,我们都看到新面孔在拍卖场出现。他们的行业也有从房地产业、股票业,转移到制造业、资讯通信业的趋势。他们的年纪越来越轻,作风也越来越成熟。他们明白买艺术品是长线投资,需要知识、了解和研究,不能盲目跟风,不是像买股票那样,今天买,明天价格就大涨。”

她说,近几年从买家的出价,已经能注意到他们学得很快,也很认真学习。她总结了几个买家“成熟”的现象。

她说:“首先,他们已能挑少见的东西、素质上好的东西买。对于稀缺的文物,能‘敢敢’付出高昂的拍价,因为他们有信心这样的好东西,日后不容易碰得上,很清楚付出这样的价格是物有所值的。

“其次,对于普通东西,他们不会再付更多钱去抢,他们对艺术品市场,已经因为曾经付出学费,受过教训,累积很多经验了。”

这个“成熟度”,也可从去年中国书画价格,出现调整,有了下滑现象可见。

靳尚谊《塔吉克姑娘》。

二流画作价格调整

王雁南说:“前两年中国书画的价格,出现了不可理喻的高涨。很多并非一流,也不是稀缺的画作,价格都高涨得不明不白。大家逐渐意识到情况不对,去年底开始,价格曲线有了滑落,其中以二流画作的画价滑落最大,我们认为这样的调整是成熟的,也是正确的。”

谈到货源,2006年找货会不会比1993年困难?中国艺术品在经过10多年在拍卖场被抢购,是不是出现了“被掏空”的现象?

王雁南说:“我本来也以为如此,但其实不是。因为好价,有越来越多手上有好东西的收藏家,愿意拿出来拍卖。市场的高价,让很多人看到很多从前看不到的好东西。这是古玩界行话‘价高照远货’的意思。从前货源可能来自传家之宝,收了几十年、上百年,现在的货源很多来自新的卖家。收藏家的收藏品就是买了又卖,好艺术品的价格短期虽有少许上落,但是长期还是看涨的。”

从儿子看年轻人:高薪优差今后还奋斗什么?

今年51岁的王雁南,有一个26岁的儿子王斗斗。

问起这个从小喜欢音乐的年轻人近况,做妈妈的王雁南说:“斗斗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这两年在香港一家投资银行工作,平日非常忙碌,连交女朋友也没有机会。他对这份工作的投诉是‘没有时间生活’,从前喜欢音乐,现在好像也不喜欢了。”

1997年王雁南到新加坡来做嘉德拍卖会预展,接受记者专访时,还透露当年17岁喜欢音乐的儿子,熟知国内外音乐动向,是学校电视台音乐主持人,每天中午时分,引导同学欣赏音乐。

当时她还很高兴告诉记者,斗斗也开始对文物的欣赏产生兴趣。她说:“嘉德开拍卖会,或开文物演讲会,斗斗也常来看来听,借此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我觉得这样很好。”

可是现在,王斗斗却“没有时间生活了”。

王雁南说,儿子从前在美国读书,每年还有放假回家的时候能够见面,现在到了香港,距离虽然近了,却反而见不到面。

她不无感慨地说:“斗斗常到中国出差,不过很少到北京。即便到北京,也很少回家。我们现在只能写写email、通电话而已。”

除了见不到面,她更担心的是儿子的将来。

她说:“我蛮担心这样的年轻人,第一份工作拿的是高薪优差,今后还奋斗什么呢?是拿更多的薪水吗?即便他不一定喜欢这份工作,可是很难放下。我只看他将来是不是有决心抵挡物质的诱惑,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们也许是另一代人,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长大;斗斗面临的问题,也许真的跟我们不一样。”

讲英语新加坡人会欣赏中国前卫艺术

如果不是对新加坡的社会有相当的了解,王雁南不可能对新加坡艺术收藏品的市场有这样的判断:“讲英语的新加坡人很了解世界艺术潮流,相信也会欣赏中国当代前卫艺术,这次我们一定要到新加坡来预展,就为了吸引他们。”

中国嘉德2006秋季拍卖会有380件中国当代前卫画作,针对的就是这个市场。

王雁南注意到近年不少新加坡收藏家在《文物复出境》条例推出后,纷纷把手上许多珍贵文物带回中国去拍卖,为的是怕小辈不识宝,自己死后被糟蹋,宁愿趁早脱手,让自己的所爱能落在懂得欣赏的人的手里。

她说:“新加坡年轻人因为读英文的关系,对中国书画上写什么字,不甚了了,也没有兴趣,但是他们不是不爱艺术,所以我们希望他们能喜欢没有中文字的中国当代前卫艺术。”

《文物复出境》吸引海外文物回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2002年12月3日颁布后,其中第63条,被称为让“文物回流”的《文物复出境》条例推出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场的拍品中,已有30%到40%是海外回流的。

《文物保护法》第63条条文说:“文物临时进境,应当向海关申报,并报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登记。临时进境的文物复出境,必须经原审核、登记的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查验;经审核查验无误,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发给文物出境许可证,海关凭文物出境许可证放行。”

王雁南说:“文物回流是好事,但是拿不出去,却又不好了。海外收藏家拿回来的文物能拍卖出去,当然高兴,但如果流标,却拿不回去,是很麻烦的事。这样也影响很多人不想把好东西拿回来。

“所以在我们和同业争取下,政府的《文物复出境》条文出台,吸引了很多海外优质文物回流。日本、新加坡很多收藏家知道中国人不断购买自己流失在海外的宝贝,价格也很好,他们就把好东西拿回来,我们才能越拍越有东西。事实上,这些回流的文物,最终都被中国买家买去,留在中国。《文物复出境》条例只为让拿东西回来的海外收藏家放心。”

另外,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有“定向拍卖”条例,规定顶级珍品仅允许国家博物馆、图书馆购买,可实际上博物馆、图书馆却不一定有财力购买,结果很多顶级珍品就在缺乏竞买的热心和出价上的授权,因为拍卖达不到底价而流拍,浪费很多资源。

这个“定向拍卖”规定,也在上述《文物保护法》的第58条,获得修改为“优先购买权”。第58条条文说:“文物行政部门在审核拟拍卖的文物时,可以指定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优先购买珍贵文物。购买价格由文物收藏单位的代表与文物的委托人协商确定。”

王雁南说:“‘定向拍卖’出现的问题让我们和同业不断跟政府商谈,最终获得取消,以‘优先购买权’取代。这样能在博物馆、图书馆放弃优先购买权后,其他有心的收藏家或机构,还能购买到稀世顶级珍品。”

孙中山三封信札、鲁迅两件文稿、米芾的《研山铭》、怀素的《食书帖》、宋高宗的书法、朱熹的手札等在拍卖时都曾被规定是“定向拍卖”。

责任编辑: 王笃若  来源:联合早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6/1023/1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