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蓝牙技术渐入寻常百姓家 用户须知

两名模特展示利用蓝牙技术研发成功的电脑芯片。(PATRICK LIN/AFP/Getty Images)

摩托罗拉HS801蓝牙耳机是市场上数以百计蓝牙耳机种类中的一种。

一款带有内嵌蓝牙耳机的太阳镜,可以在阳光下休闲时聼手机音乐,当然也可回手机中的电话。(TORU YAMANAKA and SAEED KHAN/AFP/Getty Images)

福特Edge车上出现的蓝牙设备联结中心,通过此接头各种蓝牙器件,如手机、MP3、卫星导航仪等,均可很容易地在车上使用。

奥迪A6车上配备的蓝牙卫星导航仪可以直接和掌上电脑或手机链接,将地图打在掌上电脑的屏幕上。(Bryan Mitchell/Getty Images)

日本西鉄城(Citizen)公司展示世界上第一个蓝牙手表"i:VERT",它可以和蓝牙手机联系,将通话者的电话号码和名字等信息从手表中显示,同时来电话时还会震动提醒主人。(YOSHIKAZU TSUN

MoGo Mouse BT公司推出的超薄型便携蓝牙鼠标,它在不用时可以插入手提电脑边上的卡槽。(Business Wire via Getty Images)

索尼公司出品的蓝牙"AIBO ERS-31L"机器人小宠物。(YOSHIKAZU TSUNO/AFP/Getty Images)

东芝公司的一款新型蓝牙移动网卡,可以插入手提电脑的PCMCIA卡槽,通过手机信号上网。(YOSHIKAZU TSUNO/AFP/Getty Images)

蓝牙技术渐入寻常百姓家 用户须知




【大纪元4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孙灿、魏德编译报导)如果您居住在美国,您一定不会对蓝牙(Bluetooth)这个词感到陌生。尽管这个无线通讯技术在近几年才开始普及,其用户量每日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蓝牙产品已渐入寻常百姓之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蓝牙的使用将像无线宽频网络一样普及。

也许您会问,何必需要这么多种通讯科技呢?不是已有红外线、无线网络、移动手机网络(GPRS)等服务了吗?为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特别为读者介绍蓝牙技术的特点。相信读者在看了之后答案就明了了。

蓝牙的性能

首先,从传输范围来看,红外线传播距离很短,一般不超过六英尺,并且需要两个红外线传输口面对面才能够运作。而对于无线网络,相信每一位使用过移动手机无线网的读者都有过信号不佳,到处寻找好信号的经历。在这方面,蓝牙传输范围可高达三百英尺,最普遍的则至少有三十英尺。而且,蓝牙的120到720kbs的传输速度虽然没有无线网络快,但比红外线传输多出一个量级,对于大多数蓝牙器材而言,这已经足够了。

视频:都是"蓝牙"惹的祸

蓝牙的最大特点便是能够同时连接多个电子器件(有报导可高达八个),比如在家里或办公室里,最适合用于个人电子器材,把家里的网络、电脑、手机、耳机, MP3 播放器、掌上电脑等联系在一起。这种短距离通讯功能也为使用者的隐私与安全带来好处,因为任何想要窃听用户信息的黑客不但需要有破解蓝牙网络的高科技技术,同时还需要身在用户的身旁。此外,短通讯距离也确保不同用户的信号不会互相干扰。

举例说,有了蓝牙功能,您能够把家里所有的电器联系起来,不需要下楼也可以接听电话,甚至启动你的微波炉把饭热好。在路上,您能够佩戴蓝牙耳机,不需要拿出手机也能够接听电话。如果您的蓝牙耳机还配有语言识别功能,您还能够通过耳机直接拨通电话。还有,如果您的手提电脑、电话与掌上电脑都有蓝牙技术的话,您将能够很快地把某一器材上的讯息转换到其他器材上来。甚至完全不需要拿起手机,利用笔记本就可直接往外拨电话。

哪些电器设备配有蓝牙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电子器件配有蓝牙功能,而新的配有蓝牙的设备还在不断产生之中。以下罗列的是比较常用的蓝牙器件:

. 数码相机,录像机
. 打印机
. 扫瞄器
. 手机
. 掌上电脑
. 笔记本
. 硬盘、鼠标
. 耳机
. 车内用品
. 卫星导航器
. 家庭用具(微波炉,冰箱,洗衣机,烘干机等)
. 电脑


蓝牙技术标准

市场人士估计,随着蓝牙技术的普及,相信未来在一个器件上装备蓝牙传输器只需多花费$5-10即可。然而,这里提醒读者,每个电子产品都需要各自的蓝牙传输软件才能运作。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蓝牙1.1标准,而相信很快便会开始转用最新研制的蓝牙1.2标准。蓝牙2.0标准目前正在研发之中,相信它能够增加传输速度三到十倍,同时减少电池耗费量。

对蓝牙技术感兴趣的读者可到蓝牙国际网站www.bluetooth.com查询更多详情。www.jonsguides.com/bluetooth也是一个包含各种蓝牙综合信息的网站,可供大家参考。

责任编辑: 王笃若  来源:EPT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7/0413/3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