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世界文化 > 正文

利玛窦与徐光启

  明清之初,进入中国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高峰期,大批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传播“天学”,对于世界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利玛窦就是这些传教士中最著名的一个。
  利玛窦,明万历年间旅居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意大利人。他取汉文名,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他在中国度过其后半生,不仅取汉名,习汉语,而且穿儒服,行儒家礼仪,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字,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宗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利玛窦中国札记》是耶稣会士介绍中国国情的重要私家著作,对研究明代中西交通史、耶稣会士在华传教史和明朝后期历史,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作为正式介绍西方宗教和学术思想的最早、最重要的奠基人,他为发展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

一、生平简历
  1552年10月 6日,利玛窦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边境地区的马切拉塔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乔瓦尼·巴蒂斯塔·利奇(Giovanni Battista Ricci)是一位药剂师,母亲名乔瓦娜·安焦莱莉(Gionanna Angilelli),其祖上是卡斯特尔维基奥的侯爵。1571年8月15日,利玛窦进入罗马奎里纳尔的圣安德烈备修院,学习神学与自然哲学。在这期间他向著名的克拉维斯学习了几何学、算术与天文历法。
  在罗马时期,利玛窦涉猎历史、研究数学。在葡萄牙,他遇上了亚里士多德哲学。如果将利玛窦到达澳门后才开始学习的汉语不计在内,那么他在进入中国前,学识已经遍及神学、哲学、数学、历史、天文学,以及钟表、机械、印刷等实用手工艺领域。如此广播的知识,使他在进入中国之前就具有了其他传教士无可企及的优势。
  1578年3月29日,利玛窦离开葡萄牙,从海路前往印度,9月13日抵达果阿。1582年8月,利玛窦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与他前后到达中国的传教士还有圣·方济各·沙勿略、马莱多(又名巴莱笃)、培莱思、黎伯腊、黎耶腊、加奈罗爵、范礼安、罗明坚、巴范济等。
  到达澳门后,利玛窦开始随罗明坚学习中文。在1583年给他以前的修辞学老师弗纳里(Martino de Fornari)的信中,利玛窦表现出对中文的强烈兴趣,他介绍了中文的基本情况,并且说中文对他而言不算困难。同年,利玛窦到肇庆定居。1584年中期,他开始做一些布道工作,也随时听听忏悔。同年10月,他能够不用翻译自己讲汉语了,并且感到能相当好地读写中文了。1585年11月,他已进步到可以流利地讲汉语了,而且声称在中国助手的帮助下,几乎能读任何东西。
  1583年,利玛窦和罗明坚应肇庆府太守邀请到肇庆,太守感谢其进献多种礼物,因而指定太守府东河滨一块空地允许他们建造教堂居住。利玛窦初到中国,效仿佛家僧侣削发剃须,穿僧服。他还将教堂题名为“仙花寺”,中堂题“西来净土”四字。但渐渐地利玛窦发现僧侣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中国社会中最受人尊敬的是儒士,儒士不但有学问,而且可以通过科举成为朝廷命官,成为社会上层。在这期间,利玛窦前往韶州,知遇儒士瞿太素。瞿太素出身名门,好游学,在儒士中颇有影响。在他的劝导下,利玛窦换去僧服,改着儒服,积极与中国儒士相交往。儒士大多勤学好问,利玛窦就将其在罗马初修院所学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以及语言、逻辑等等知识向儒士讲解,还将所带来的各种天文仪器、机械物品向儒士们展示。这些他们闻所未闻的“奇谈”和见所未见的“奇物”使儒士们大开眼界,因此对利玛窦极为钦佩,称他为“学问大家”,一时间利玛窦美名远扬。
  1582年-1600年间,利玛窦在肇庆、韶州、广州、南京、杭州等地活动。他积极和士大夫们交往,谈天论道,藉此传教。这种传教方法,后人称之“学术传教”。利玛窦在学术传教中结识的鸿儒很多,也确实以其新奇的西学吸引着这些人。在这期间,他写成《交友论》、《二十五箴言》、《畸人十篇》等著作。
  1595年,利玛窦到南昌,知遇江西巡抚陆万垓,向他展示三棱镜、西国记数法和钟,并讲解西方书籍的内容,他还向当地学人讲解数学问题与日晷记时问题。同年,利玛窦在南昌与建安王、乐安王交好,并赠建安王一座卧钟、天球仪、一部《交友论》和另一部书,其中记有几幅地图、九幅天体轨道图、四种元素之组合,数学演示及对所有图画的说明。1598年,利玛窦到南京,晋接应天巡抚赵可怀,南京提学使陈子贞,与他们讨论数学问题,陈子贞请利玛窦制造历算仪器。在南京时,利玛窦所结交名人还有:魏国公徐弘基(徐达之后)、丰城侯李环、守备太监冯保、南京国子监司业焦竑,学者李贽、刑部侍郎王樵、礼部侍郎叶向高、国子监郭明龙、翰林荆岩、学者李心斋、文学家祝世禄等。南京吏部尚书关左海曾印行利玛窦修订的地图,贵州巡抚郭青螺(子章)依照利玛窦所画地图,集成《古今郡国名类》一书。
  利玛窦在南京交友中最重要一人就是后来成为文渊阁大学士的徐光启。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吴淞(今上海)人,官至宰辅。1600年徐光启在南京做官,当时还未考取进士。徐光启结识利玛窦以后,对其所讲“格物穷理之学”极为赞叹。徐光启作为有识见的士大夫,已深刻认识到“清谈心性”之理学的空洞,明王朝的强盛,必需“经世治用”之实用。他与利玛窦学习、讨论天文历法、数学、测量等学问。在利玛窦等传教士的影响之下,徐光启于1603年入教,1604年入京会考,点为翰林庶吉士。徐光启到京之后,更与利玛窦研究西学,翻译著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前6卷,该书于1607年译完并印刷,这部书对后来中国数学和科学的发展影响巨大。
  利玛窦与徐光启

  1600年5月,利玛窦北上进京,行至山东临清,为督税太监马堂拦截,被看守在一庙宇内。几经交涉,才得以放行。由马堂派人带领利玛窦于1601年1月24日到京。随即觐见万历皇帝,并进献了圣像、自鸣钟、圣经、十字架等礼物。万历皇帝命礼部待以上宾,并赐以宣武门外东首一宅地居住。此后,利玛窦在京内与士大夫晋结、传教。
  利玛窦在京交往的朝臣中,除徐光启外,还有一位重要人物李之藻。李之藻(1564—1630),字振之,号我存,浙江仁和人, 1598年中进士,时任南京工部员外郎,1610年入教。1601年在京与利玛窦相遇,曾作《天下总图》,后因见到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而深深佩服利玛窦。他重印此书,学会用克拉维斯的方法制各种日晷、星盘,写成《浑盖通宪图说》(1607)、《经天说》(1601)。他与利玛窦研究西学,翻译著作,最著名的是《同文算指》(1614)、《圜容较义》(1614)两部重要数学著作。这两部著作对后来中国数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北京期间,利玛窦还写成天文著作《乾坤体义》与语言学著作《西字奇迹》(1605)等。利玛窦在京交友还有:沈子木、佥事曹于汴、阁老沈一贯、刑部尚书萧大亨、吏部侍郎冯名琦、吏部尚书李戴、冯应京等。
  利玛窦于1601年在北京创建河北传教区。自1697年起,受教廷委派,任中国传教区会长,直至1610年去世。1609年,他在北京玛利亚修会,创建中国基督教历法,传教成绩卓著,到他去世时,全国已有2500多名教友,朝臣巨儒、宫中太监也有多人入教。
  1610年5月初,利玛窦忽患重病,5月11日上午七时去世,终年58岁,但在中国已有28年。

二、利玛窦的汉化政策
  汉化政策是利玛窦一生在华传教的思想和实践的集中体现。在华二十八年,他始终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相对于这一目的而言,科学、交游都是手段而已。这种来华动机和个人信仰不仅决定了他在人文文化方面传布的主要是神学思想,而且在介绍自然科学方面也囿于传教目的的需要。
  利玛窦初到亚洲时也曾被一日归化成百上千人的景象所鼓舞,并也梦想着自己能置身这种情景。但是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后,他凭借一种逐渐增强的敏感性而日益严肃地对待中国文化,彻底抛弃了曾一度热衷的赢得成千归化者的梦想,甘心于在有知识的、持怀疑态度的、并经常表示敌视的学者群中开展缓慢、耐心的工作。
  在浸染过中国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后,利玛窦越发清楚地认识到首要任务不是去大量施洗,而是使基督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赢得一个被接受的位置,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点,教会始终会面临被敌对的官员驱逐出中国的危险。因此,他将自己的工作定位在给未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融合中国文化与基督教而建设一种“中国—基督教”式的综合体。利玛窦之所以选择了儒学而非佛教或道教作为这些因素的中方载体,不仅仅是基于当时传教士在中国所面临的政治形势,也是出于对中国这几种教义各自的内在动力的考虑。利玛窦明白,在基督教与佛教间存在某种相似性,佛教通过自然法发展出一套类似基督教的道德;但也正因为此,他认识到佛教是基督教的一大竞争者,这也成为他对佛教持尖锐批评的重要原因。
  确定以儒学与基督教进行嫁接融合之后,利玛窦开始通过四个方面的适应来完成他所设想的“汉化”或“本土化”:生活方式(带有基本思想和概念的)术语、伦理道德、具有意识形态性的礼仪和习俗。
  第一步:在生活方式上,为了便于和中国士大夫交往,利玛窦根据自己意大利文名字的发音,取了个汉文名字,叫利玛窦。后来,河漕总督刘东星给他起了个号叫“西泰”,表示他来自遥远的西方。像许多中国士大夫一样,利玛窦还有好几个号,如清泰、西江,他还曾自号“大西域山人”,西方传教士按汉人习惯为自己取字号始自利玛窦,这是他接受的第一个中国习俗。之后,利玛窦在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全面进行汉化,像一个中国人一样生活。他们不仅穿士人的丝质长袍,还模仿士人蓄起胡须、雇佣仆人,并学会向有影响的人物赠送价值不菲的礼物。由于中国官员视徒步旅行为耻辱,神父们出门也乘轿子。
  第二步:当利玛窦发现中国上流社会一般都很少关心宗教事务时,便试图利用这些科学新成果把他们吸引到圣教方面来。在1595年11月4日发自南昌的书简中,利玛窦把他取得声望的原因归纳为六大类:虽然他是来自远方的西洋人,但却能熟练地读写汉语,通读了孔夫子的四书;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学识渊博;携来一些能吸引人的科学成果;中国人认为他具有炼丹术的本领;他布讲的宗教引起人们的注意。他还补充说,那些真正为宗教而与他交往的人数最少。向中国士大夫赠送礼物,以此笼络感情、取得帮助,是他汉化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利玛窦的礼物包括三棱镜、日晷、四分仪等测时及天文学观测仪器、自鸣钟、西洋书籍、油画等,其中以自鸣钟最为有名,影响也最大。
  第三步:在利玛窦的汉化政策中,最重要的是他努力消释天儒冲突,成功地实现了“补儒”和“合儒”。利玛窦通过与中国士大夫十多年的亲密来往,对儒家在中国思想界独尊的统治地位以及儒生享有的特殊社会地位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他认识到在中国儒生集团是统治集团,天主教教义倘若不结合儒家思想,就难以得到广泛的传播。在韶州,他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并加注释,把它作为来华新教士学习中文的读本。1595年,他首途北上毅然抛弃了僧服,改穿儒服,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虔诚的孔子信徒。这一策略的改变是利玛窦在华传教取得成功的起点。他吸取儒学中于己有利的成分,把它们融合到天主教中,这种建立在充分尊重儒家学说基础上的合儒补儒之说成了他汉化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得到了中国士人的广泛赞赏和支持。
  在术语问题上,利玛窦采用中国古籍中频繁出现的“天”或“上帝”指代“God”;在伦理道德方面,他以儒家的仁、德、道等概念来解释基督教伦理,并且在他创造的中国式教义问答教学法中,构成天主教徒精神约束制度的天主教戒律中有六条被他忽略,天主教七件圣礼中有六件被他抹去;在礼仪问题上,他起初因有叩头举动而禁止基督徒从事祭祖祀孔礼仪,但当地发现叩头礼也用于对皇帝或父母等活着的人时,便把这些礼仪理解为社会性和政治性举动而允许执行了。
  利玛窦清楚地懂得欧洲文明与中国文明的悬殊是中国人归正的最大障碍。他在临死前一年指出,对于一位入华耶稣会士来说,熟练地运用汉语和掌握中国经典著作要比归化万名教徒还重要。他所需要的不是表面上的归正,而是要求对天主教具有真正深刻的了解。
  因为利玛窦过多地注重学习中学,传播西学,中国信徒人数少而遭致西方教士对其汉化政策的责难。人们指责他过分关注与士大夫的交往而忽视了传教事业,并且指责他对儒学的过分宣扬有损基督教教义的纯洁性。他去世后,汉化政策成为教会内部攻讦的对象,最终引起礼仪之争。随着康熙禁教,汉化政策也归于失败。

三、利玛窦的主要著作
  从内容上看,利玛窦的著作中最重要的有两大类:一类是宗教与修身,另一类是科学。前者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后者约占三分之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中文写成或译述自西洋著作的作品,也有一些将中文经典著作译为拉丁文或用拉丁文撰写的作品。
  1.翻译《四书》
  1593年,利玛窦将中国传统经典著作《四书》翻译为拉丁文,并略加注释。这是第一本《四书》的西文译本。此书的拉丁文标题为Tetrabiblion sinense de moribus,1594年利玛窦把这部《四书》拉丁文译本寄回了意大利。利玛窦翻译《四书》原本是为了给日后的传教士用,因为在他看来,传教士来华若不精通儒家经典,决不会有什么收获。出于同样的目的,利玛窦也是西方最先编辑中国字书并附以欧洲语言注释的人,用以方便后来的传教士学习中国语言。
  2.《交友论》
  1595年,利玛窦发表了他的第一部汉文著作《交友论》,它收集了西方名贤(如哲学家、神甫)格言凡百则,专题论述交友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交友的原则。利玛窦宣扬友谊的珍贵,是对更深伦理观念的有益补充,因此很受中国士大夫欢迎。初版的《交友论》用薄且耐磨的日本纸印刷,按欧洲装帧风格装订,人们对它的内容和装帧都感到新奇,因而广为推荐,赣州府的一个县令将此书重版后发行到全国各省,许多文人在自己的文集中,都引用此书语言,在很短时间内,此书广为流传,被誉为一部杰作,为利玛窦在名流中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声望。
  3.《坤舆万国全图》
  善本书/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编绘

  利玛窦在北京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修订、重印世界地图。早在他居住肇庆期间,先任知府、后升岭西道的王泮就曾经刻印过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1584年版)。之后在南京,受南京吏部主事吴左海之请,利玛窦对第一版地图认真修订后再版。第二版(1599年版)的世界地图印量很大,散发很广,还流传到日本、澳门等地。利玛窦定居北京以后,工部官员李之藻向他学习地理知识。他再次修订旧图,扩充内容,绘成六条合幅的《坤舆万国全图》,学术界称为1602年版。此版全幅宽361厘米,高171厘米,分为六幅,卷在精制木轴上。图中收录了850年地名,附95条注释,代表了16世纪欧洲比较先进的地理知识水平。
  利玛窦在北京的这几年昼夜忙碌,日理万机,除了《几何原本》、《同文算指》、《坤舆万国全图》外,他还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合作翻译了《测量法义》、《圜容较义》、《浑盖通宪图说》等科学著作,亲笔用中文撰写了《乾坤体义》、《西字奇迹》、《二十五箴言》、《畸人十篇》等书,并再版了一些早先写的书。
  4.《天主实义》
  利玛窦阐述他的神学思想和基督教思想的著作有《天主实义》、《畸人十篇》、《辩学遗牍》、《交友论》和《二十五箴言》等,其中以《天主实义》最为著名。
  《天主实义》分上下两卷,全书八篇及序共五万余字。此书仿照托玛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5-1274年)《神学总论》的体例,以中士、西士问答的形式概述教理,是利玛窦神学思想系统的、全面的阐述。顾名思义,所谓“天主实义”,意即关于神的真实教义。利玛窦大量援引儒家古代经典为依据,系统地论证天主教的基本信仰和根本教义,并从天主教立场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宋明理学和佛道两教的宗教世界观。
  5.《几何原本》
  利玛窦自从定居北京后,就再也没离开,直到走完他的余生。从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至1610(万历三十八年),为中西文化交流成就了若干大事,其中影响最大、最有意义的是与徐光启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的翻译出版。这部书是由利玛窦根据他的老师克拉维斯(Christopher Clavius)神甫整编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前6卷口授,由徐光启笔录而成。1605年在北京印行(一说系于1607年在北京印行),收入《天学初函》和《海山仙馆丛书》。《几何原本》的刊印出版改变了中国数学以实用计算的《九章算术》的经典地位,这是对中国传统数学的革命,因而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史的起点。
  6.《畸人十篇》
  《畸人十篇》于1608年撰写完毕,同年2月底在北京刻印,后在南昌与南京重版。此书内容全部是利玛窦与中国士大夫的对话及评论,共十篇。书中大量引用格言、实例、哲学家、神甫及圣经中有关生命的短促性、财富的无益性及虚荣性的一些思想警句,深入浅出地探讨各种天主教信仰问题,通俗易懂,影响很大。
  7.《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一生将众多的西方科学、文化、宗教书籍翻译成汉语,第一次系统地将西方科学引入中国,同时,他也将中国文化较为充分地介绍到西方,最为完整的著作就是《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中国札记》是利玛窦去世后,给后人留下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原稿用利玛窦的母语意大利文写成,详细记述了他在中国的传教经历。书稿封面上除了“耶稣”、“玛利亚”几个字外,没有其他任何说明。据金尼阁说,利玛窦撰写这份文献的目的是要把它呈送给耶稣会会长审阅,并让同会的会友们传阅,希望人们了解中国和他在中国的传教事迹。
  这部著作是西方汉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在书中,欧洲人第一次较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科学技术,第一次认识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东方文化的无穷魅力以及带来的震撼,并由此引发了西方世界汉学研究热潮。拉丁文本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一经刊行,在欧洲便不胫而走。在不长的时间里,各种文字译本陆续出现,其中拉丁文本有1616年版、1617年版、1623年版及1648年版等四种,法文本有1616年版、1617年版及1623年版等三种,此外还有德文本、西班牙文本和英文摘译本各一种。由于金尼阁拉丁文本的极度流行,利玛窦著者的身分渐被湮没,人们只知金氏译著,不知有利玛窦原著,所以1621年还出现了一个意大利文译本。
  利玛窦逝世三百周年之际(1910年),耶稣会士汾屠立(Pietro Tacchi Venturi)神甫在耶稣会罗马档案里发现了利玛窦原意大利文手稿。至此,利玛窦原著者的身分无可置疑地得以澄清,人们也因此同声谴责金尼阁喧宾夺主,乱译者为著者。其实,金尼阁虽然在书名上自题为作者,但在书中已明确说明此书的作者是利玛窦,他自己只是修订补遗而已。后来,汾屠立神甫把他发现的这部手稿连同利玛窦的其他书稿一起刊行于世,是为两卷本的《利玛窦全集》(原书名为Opere Storiche del P. Matteo Ricci,意思是利玛窦神甫的历史著作集)。这部著作集的上卷即该书原稿,题名为《中国报导》(I commentarj della Cina),于1911年出版;下卷为利玛窦的书信,于1913年出版。1942年,意大利汉学家、罗马国会大学教授德礼贤(Pasquale M. D’elia)神甫再把它收进他编辑的《利玛窦全集》(Fonti Ricciani)中。这部《全集》的第一卷和第二卷分别刊行于1942年和1949年,第三卷则是全书的注释和索引,这是迄今为止研究利玛窦生平事迹的最重要文献。1942年,加莱格尔(Louis J. Gallagher)重译此书,题为《十六世纪的中国——利玛窦札记,1583-1610》,是为第一个完整的英文译本。1978年,贝西尔(Georage Bessere)新译的一个法文本问世。
  利玛窦的这部著作共有五卷,第一卷力图全面概述中国当时各方面的基本情况,第二卷到第五卷记述来华传教士,主要是利玛窦本人的中国传教经历。在利玛窦研究中,人们无一例外地以此书为首选参考文献,但经常忽略了第一卷的重要意义。该书第一卷共分十一部分,对明末中国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描述,内容涉及国名、地理位置、版图、物产、机械工艺、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科举取士制、政府机构、习俗、宗教等。第一卷与本书其他部分一样,来自利玛窦本人的亲身经历,他用西方人的眼光看中国,并且毫不隐讳他自己的褒贬评价。
  《利玛窦中国札记》再次为欧洲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扇大门是300年前由马可·波罗首先敲开的。同时,此书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从而使我们了解十六世纪以后欧洲人对于中国的影响。他从侧面展示了明代晚期中国国内以及东西方交往的各种状况。《利玛窦中国札记》的价值在于它不是传闻与幻想,而是以耶稣会传教士的亲身经历与见闻为根据汇总而成的一部宝贵的历史文献,它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历史事件和生活细节的基础之上,对中国社会作了深入的观察,记录了一段近代中国开始走向衰落的历史。

四、沟通中西第一人
  虽然在利玛窦之前来华的传教士已开始向中国介绍西方文化,但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无法和利玛窦相比。他不仅大量地将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还将大量的科技知识传入中国,包括地学、天文学和数学。他不仅亲自翻译西方的科技著作,还带出不少中国学生。他传入中国的科技知识,不仅影响教内人士,而且在中国学术界、文化界乃至朝廷和民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利玛窦传播西方科技与文化有案可查的方式是书籍与实物,但是不容否定,布道交谈和辩论是传播的另外三种重要方式。虽然那些口头表达的内容大都没有记录下来,但从《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还是可见一斑的。
  1.利玛窦传入中国的西方科技与文化
  明末时的中国仍是世界强国,而利玛窦等传教士仅是向慕中华来“进方物”的西洋人,所以他的态度一直是谦虚谨慎、恭敬卑顺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教活动既不能借助兵火,就只有倚重传播西方科学技术来达到传教目的。
  西方传入的社会文化制度——婚姻法、教皇制度、出版法。
  西方传入的科技——星盘、西洋建筑、西书、望远镜、日咎、三棱镜、天球仪、地球仪、钟表、砂漏、地图。
  对汉语的贡献——利玛窦在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在许多领域有着开拓性的意义,甚至在汉语词汇的发展上,其贡献也是十分显著的。
  考察利氏著译,《交友论》(1595)、《西国记法》(1595)、《上大明皇帝贡献土物奏》(1601)、《坤舆万国全图》(1602)、《天主实义》(1603) 、《二十五箴言》(1604)、《西字奇迹》(1605)、《几何原本》(1607)(此书是与徐光启合译的)、《浑盖通宪图说》(1607)、《畸人十篇》(1608)、《理法器撮要》(1610)、《乾坤体义》(1610)。在这12种著译中,可查找出很可能是利玛窦著译中首见的而现在仍在使用的83个词 如:半圆、北半球、北极、比例、 测量、赤道、大厦、地平线、地球、钝角、多边形、古典、角、几何、金刚石、金星、面、 面积、木星、南半球、南极、平面、平行、平行线、曲线、锐角、三角形、三棱镜、上帝、 圣经、圣母、审判、十字架、水星、四边形、天国、天球、天主、天主教、体积、土星、推论、纬度、西历、虚线、阳历、耶稣、银币、阴历、仪器、月球、造物主、枕骨、直角、直线、子午线、主(基督教徒对上帝的称呼)等。利玛窦所创造的这些词,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丰富了汉语词汇,而且对汉语词汇学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对中国天文学的影响——利玛窦在中国内地开展天文测量和研究,是首先在广东肇庆开始的。他在那里观测过两次月食,一次是在1583年11月27日,一次是在1584年的5月24日。并在刻印世界地图后制作了一批天文仪器,包括地球仪、天球仪、浑仪、日晷,作为馈赠当地官员和名流的礼品。后收又瞿太素为学生,向他传授西方天文学知识,制作出星盘、罗盘和象限仪等天文仪器。他把各种天文仪器和其他科技机械陈列在居所中供人参观,他又向中国士大夫讲解推算日历的方法和这些仪器、机械的应用方法和原理。利玛窦对西方天文学知识的传播和实践活动,为其赢得了“托勒密第二”的盛名。
  利玛窦在南昌时根据当地经度,制作了“地平日晷”,可以准确反映出南昌当地的地方时间。他还制作“卧式时钟”,受到人们的极大赞赏,后来甚至成为中国苏州制钟手工业者供奉的“祖师爷”。
  1592年9月22日,发生一次月偏食,人们发现朝廷钦天监所发布的与实际观察不符,利玛窦借此机会向人们介绍了月偏食在不同地区出现大小不同的现象的原因,这是中国学者从未解释过的。
  后来,利玛窦在南京收了三名学生向他们教授历算知识,并一同制作了各种天文仪器,又考察了当时位于鸡鸣山上的南钦天监观象台。此间,他正式向在罗马的耶稣会总部要求派谙熟天文历算的教士来中国服务。
  在利玛窦抵达北京后,于1601年6月15日,12月9日和1602年7月4日三次观测月食,并推算出1603年5月11日的日食时间,他的推算比钦天监的时间更为准确,这又为他赢得更大的声誉。为了让中国信友过瞻礼,利玛窦还在小范围内介绍和推广部分《儒略历》。
  利玛窦对中国天文学更大的影响是通过与他交游过的中国士大夫,如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参加崇祯朝修订历法而产生的,《崇祯历书》可以反映出利玛窦传播西方近代天文学在中国传播和实践的成果。书中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第谷天体体系和几何计算方法,清晰地引入了地球概念和地理经纬度概念,以及球面天文学、视差、大气折射等重要的现代天文学概念和有关的计算方法,使中国天文最早与国际“接轨”。
  传入非欧氏几何——明朝末年,利玛窦来中国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传入了欧氏几何,同时,他也通过各种活动传入了当时流行于欧洲的非欧氏几何。这些几何知识主要有圆锥曲线、平行正投影、球极投影、画法几何和透视法等。这些非欧氏几何更加直接地应用到了平时科学技术活动中,特别是天文、地理和绘画艺术中,更有利的促进了当时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2.利玛窦传入西方的中国科技和地理知识
  利玛窦通过书信、书籍与实物的形式向西方传播中国的科技文化与地理知识。
  介绍中国科技——自然观、天文学、茶、漆、硝石与焰火、印刷术、丝绸技术、屏风、轿子、船、宝石、长城、纺织。
  介绍中国地理知识——纬度位置、距离测量、历史地理、军事地理、南京城、北京、澳门、广州、肇庆、韶州、吉安、绍兴、南昌、临清、苏州、上海、洋子江、黄河、运河、鄱阳湖、梅岭、庐山、南华寺、气候、煤。
  3.利玛窦对中国人的认识和对社会的批判
  利玛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广泛的研究和理解,在书中向西方人介绍了他的分析和态度
  中国人的特征——崇尚知识、尊师、宗教自由、人民勤劳、喜欢文字传播、南北差异、升官心理、易受惊吓、虚伪性、天生猜疑、男女之防。
  对中国的批判——利玛窦看中国的事物,多能看到正反两面。以“纸”来说,他注意到中国是最普遍地使用纸的国度,但又觉得中国纸容易撕坏,不耐久,且因太薄,不能像西洋纸那样两面书写。再如中国的科举制,在利玛窦看来是文明的产物,有其可取之处。这种不问门第、通过公平竞争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由利玛窦等人介绍到西方,先是在耶稣会的学校里试用,后来渐渐发展为欧洲的文官考试制。当然,利玛窦对科举制的弊端也未放过,批评它太重伦理说教和诗文词藻,而忽略了哲学、逻辑学、自然科学。
  除批判科举制度和纸质差外,利玛窦对中国传统的宇宙观、社会心理、外交政策、皇权、社会问题、术数、道教、哲学、科技、语言、艺术等方面进行了中肯的批判,其中包括:天圆地方、“天下之中”思想、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外交政策、朝贡政策、运河、皇帝矿税、贵族制度、文官制度、宦官、虐待军人、礼节繁缛、厚葬、裹脚、作伪、虐待儿童、溺女婴、自杀、盗窃、道教、择吉、风水术、算命、炼银术与长生不老、缺乏逻辑推理、钦天监落后、天文仪器不精、数学缺陷、轻视科技、工艺原始、语言文字复杂、不懂透视原理等。

五、学术评价
  利玛窦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耶稣会士。他虽为传教士,但入华后认真学习华文,研习中国典籍,习汉礼,从华俗,用中西文写下了大量著述。他把当时西方的一些舆图、钟表、琴画和天文、历史、自然、宗教知识传入中国,同时又将《四书》以及其他中国经典译成拉丁文或其他西文,通过其著作和大量书简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科学、工艺、园林、医药、文学和艺术等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明。他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是西方汉学(中国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综观利玛窦一生,他是带着传布福音的使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的,但是他在华最大的成功却不在基督的事业,而是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巨大贡献,虽然利玛窦来华没有达到传教的目的,但是他在华传播科学,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之功却是显著的。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卓越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占有显著的地位。这方面的成功一部分是由于利玛窦个人性格品学所致,更重要的是由当时历史条件决定的。他在源于希腊罗马的西方文明和古老的中华文明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可以肯定地说,有着具体内容和较系统体系的西学东渐是从利玛窦开始的。这一轮文化交流涉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若干重大领域,他输入了第一张世界地图,翻译了《几何原本》等西方数学书籍,传入一系列天文学知识,对中国历法改革起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作用,编制了第一部欧洲文字和汉文对照词汇表,输入天主教教义,用独特的眼光对儒学进行分析和反思,掀起了天主教与佛教的第一次论争,西学东渐为中国知识分子打开了见识近代科学的门户。另一方面,有着实际意义和巨大影响的东学西渐也由他开创,利玛窦这位泰西儒士真诚地为中华文明所折服,他尽其传教余暇竭力向西方介绍灿烂的中华文化,后来东学西渐的知名代表莱布尼兹、伏尔泰都深受其影响。
  
  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和评价利玛窦的著作很多。1983年是利玛窦入华传教的400周年,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此前后举行了纪念性的学术讨论会。1982年在意大利的马切拉塔和罗马、美国的芝加哥罗耀拉大学、比利时的鲁汶大学和法国都举行了这类专题讨论会和纪念活动。1986年,比利时鲁汶大学又举行了有关耶稣会士柏应理(Couplet)的学术讨论会。法国于1974-1992年以三年一次的期限共举行了7次专门讨论入华耶稣会士问题的讨论会。德国于1992年召开了有关汤若望的讨论会,美国也于同年举行了有关礼仪之争的讨论会。这些会议上都有专门或附带研究评价利玛窦的论文。近年来,国外也出版了不少有关利玛窦的专著和论文。

利玛窦年表
  1552年(明嘉靖三十一年)10月6日:利玛窦生于意大利马尔凯省马切拉塔的一个药店老板家庭。
  同年12月2日夜:方济各·沙勿略病故于广东上川岛。
  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耶稣会创始人依纳爵·罗耀拉去世。
  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5月:利玛窦进耶稣会办的小学念书。
  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4月24日:徐光启诞生于上海徐家汇。
  1568年(明隆庆二年)10月或11月:利玛窦离开故乡,前往罗马,进耶稣会办的日耳曼公学念书。
  1569年(明隆庆三年)年底:参加圣母报喜团。
  1571年(明隆庆五年)8月15日:进入圣安德烈备修院。
  1572年(明隆庆六年)9月15日:初宣三誓;9月17日:迁入罗马公学,有一年多时间指导老师是克洛德·阿夸韦瓦(以后任耶稣会总会长)。
  1577年(明万历五年)5月18日:离开罗马,经佛罗伦萨和热那亚,前往葡萄牙。
  1578年(明万历六年)3月24日:向葡萄牙国王辞行;3月29日:偕孟三德神父、罗明坚神父从里斯本出发,从海路前往印度;9月13日:抵达果阿,居住至1582年,继续攻读神学,同时教文学,中间曾前往科钦,返回果阿后在攻读神学的同时学习钟表、机械、印刷手艺。
  1578年(明万历六年)7月:范礼安神父抵达澳门。
  1579年(明万历七年)7月7日:范礼安离开澳门,前往日本。
  1581年(明万历九年):利玛窦受神父职。
  1582年(明万历十年)4月15日:利玛窦神父奉远东传教团视察员范礼安神父之命,前往马六甲,转往中国;7月3日:抵达马六甲;8月7日:于病中抵达澳门,同罗明坚神父、巴范济神父在一起;在澳门学习汉语、汉字,参与撰写范礼安著《圣方济各·沙勿略传》的三章《论中国的奇迹》(全书写成于1583年6月13日)。
  将近12月初:肇庆制台函示澳门神父:可去建造圣堂和寓所。
  12月31日:巴范济、罗明坚由澳门前往肇庆,利玛窦留澳门等候佳音。
  1582年(明万历十年):教皇格列高里公布“新历”,以代替原来通用的朱里安历。是为今日之公历。
  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2月13日:澳门收到巴范济、罗明坚信件,报告已在肇庆安顿下来;2月以后:二人改穿中国佛僧服装;3月:二人被逐回澳门;8月,肇庆新任制台又准其建圣堂和寓所。
  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9月1日:罗明坚神父、利玛窦神父离开澳门;10日:抵达肇庆;知府王泮促使制台郭应聘批准租与东关仙花塔附近地皮建造仙花寺(圣堂);冬:与秀才们打官司,几乎被驱逐出境。
  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4月:肇庆居留地房屋竣工;6月或7月:开始同一秀才合作,审订罗明坚编写的《教理问答》,从口语改写为文言文。
  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8月:孟三德神父奉范礼安神父命,来肇庆主持工作。
  10月:罗明坚神父携艾美达修士前往绍兴开辟传教工作(1586年6月:被逐回肇庆)。
  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利玛窦在肇庆广泛结交达官贵人、名流士人,通过交谈介绍西方文明并宣传天主教教义。
  春:西江泛滥,肇庆许多居民寄寓教堂。
  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日本丰臣秀吉禁天主教;范礼安避居果阿。
  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孟三德返回澳门。
  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1月:罗明坚返回澳门,从此,中国传教团工作由利玛窦一人承担。
  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7月31日:范礼安从果阿来澳门,居留二年,派艾美达修士去肇庆。
  是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全军为英吉利海军覆没。
  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8月、9月:利玛窦被肇庆耆宿控告与澳门葡人勾结谋叛,幸得顺利解决,从此有了自己名字的准许居留凭证(原为罗明坚神父的名义)。
  12月:新任制台刘节斋谕示彻查肇庆神父奸细案,拟将利玛窦解回澳门或押往韶州。
  1589年(明万历十六年):利玛窦回澳门请示,范礼安同意将居留地迁往别处;利玛窦回肇庆后得识瞿太素;8月初:刘节斋给予六十两银子,令利玛窦返回故里,利氏拒绝,被押解上船,舟行至广州,忽被召回肇庆,制台命其在广州、肇庆以外另选广东一地居留;8月15日:乘船离开肇庆;24日:抵达韶州南华寺;28日:被送至韶州城里,在西关择得地址为居留地。
  10月:范礼安从印度召来苏如汉、罗如望二神父,要他们在澳门准备去内地。
  10月4日或5日:韶州居留地房屋动工兴建。
  10月(?):瞿太素前来拜会,从此学习西方文化和天主教教义,在韶州居住一年。
  1588年(明万历十七年)3月:万历帝诏免升授官面圣,自是神宗视朝日稀,以后索性深居大内不出,“西夷”利玛窦日后晋京更是见不着他。
  1589年(明万历十八年)年底:利玛窦在韶州与官员们交往,开始研究中国儒、释、道三教。
  1590年(明万历十九年)1月1日:前往英德拜会县令,受盛待,次日回韶州。
  7月初:孟三德被任命为澳门公学神长、驻华传教团教长,来韶州视察三日。
  1591年(明万历二十年)10月:艾美达修士病故于韶州居留地;12月:孟三德从澳门派遣裴德立修士前来协助利玛窦神父传教。
  1592年(明万历二十一年)2月18日(阴历新年):利玛窦应瞿太素邀请前往南雄,与官员、商人、士子交往。
  1592年(明万历二十一年)4月:日本侵略朝鲜,7月:明军援朝。
  1592年(明万历二十一年)6月底:发生袭击韶州居留地事件,利玛窦跳窗伤足,其他多人受伤;11月:往澳门见范礼安,不想竟成诀别。
  1593年(明万历二十二年)1月:利玛窦从澳门回韶州;秋:南京礼部尚书王忠铭返故里海南岛,途经韶州,接见利玛窦,交谈一天一夜,从此成为天主教会的保护人;10月5日:裴德立修士病故于韶州。
  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明军大捷于平壤、开城,朝鲜王表谢复国,明遣使与日军议和。
  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7月7日:郭居静神父奉派抵达韶州。利玛窦勤奋研习中文典籍,用拉丁文意译“四书”并予注释,并用文言文做作文。
  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10月:日本议和使小西飞抵北京。
  1595年(明万历二十三年):利玛窦誊清拉丁文意译“四书”手稿,以后利氏对新来传教士讲解“五经”;停止散发在肇庆刊印的《教理问答初阶》,拟另编写;这时的利玛窦神父俨若中国“读书人”,“穿着打扮悉随乡俗”;利氏引见郭居静,谢姓知府按秀才礼仪对待;利氏书信中提及倭犯朝鲜事,未涉及万历立嗣之争。
  4月:北京兵部侍郎石大人(以后为兵部尚书)由原籍返回北京,为治其子病,同意带利玛窦北上;4月18日:利玛窦随石大人乘船至南雄,改走旱路,至赣州又乘船,覆舟遇险得救;石大人劝其留居南昌;韶州首途后第二十二日过安庆;5月31日:抵应天府(南京),6月16日:请求定居南京,被拒绝;次日:乘船回南昌;6月28日:抵南昌,在南昌被称为“举人”,对士大夫显露其过目成诵本领,拜会显宦、皇亲、名流,结识大儒章斗津,得见总督,获面允留居南昌(7月底或8月初);8月29日以前:晋见建安王,以后多次拜谒,互有馈赠,以后乐安王也予接见,弋阳王未得见。
  10月:刊印《交友论》。
  12月24日:苏如汉神父抵南昌,协助利玛窦传教(罗如望则去韶州同郭居静在一起)。
  1595年(明万历二十三年)2月(按阴历为正月):遣使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王。
  1596年(明万历二十四年)6月28日:利玛窦等在南昌迁入所购新居;10月13日写道,在南昌这个人文荟萃之地有了新的居留地,“在帝国的两个地点有了四位神父和两位修士”(按:在南昌为利玛窦和苏如汉神父,在韶州为罗如望和郭居静神父)。利玛窦决心暂时不谈自己奉行的宗教,仅仅作为“西学”的代表出现;更广泛介绍西方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章斗津主持的豫章学院,多次辩论,利用儒家学说,证明基督教教义符合中国古代一切优秀传统。10月13日以后:建安王印制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10月写道:在此开始阶段不宜开设教堂和小堂,只像书院那样设立讲堂。
  1596年(明万历二十四年)7月:万历以东西用兵及营造宫室,经费支绌,遣官开矿,以太监督税,遂开矿税之弊;以后各种税监分赴各地,才有利玛窦晋京受阻于马堂事。
  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5月:有一万人来南昌应乡试,12月有四千人来应会试,拜会利玛窦神父者据云不可胜数;7月20日:范礼安由日本抵澳门视察(逗留至次年初),在此期间,任命利玛窦接替年老体弱的孟三德为来华传教团教长(孟三德后来病故于1599年10月26日),任命李玛诺为澳门公学神长;10月12日:利玛窦写道,谋求机会直诣万历帝的条件已经具备;10月15日写道:“花了十四五年的工夫,(受洗的中国)人数超过一百并不算多”,认为在中国传教有六大困难。
  12月28日:奉范礼安派遣,龙华民神父由澳门抵达韶州,担任韶州居留地教长;次年,据他描述,仿佛柏拉图理想国在中国已经实现。
  是年,徐光启赴广西途中遇见郭居静神父。
  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日本又寇朝鲜,明援朝军大破倭军。
  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6月25日:利玛窦离开南昌,携郭居静,随王忠铭首次晋京,抵达南京后结交总督赵可怀;8月底沿运河北上;9月7日抵通州起岸,未得进入京城;11月5日只得赁舟南返;往返途中利玛窦确定所经各大城市纬度,辨明马可·波罗所说Cathay究竟是不是中国,编制汉语拉丁拼音表。
  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抗倭援朝战争相持,丰臣秀吉死后日本罢战;西班牙—葡萄牙与荷兰开始争夺海外殖民地。
  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阴历年:利玛窦过镇江,在知府王应麟府邸过年,有许多高人雅士作陪;乘王知府官舟去南京;2月6日:从挨近大运河的一道城门步行入南京城,寄寓承恩寺;2月10日:在南京礼部尚书王忠铭府邸欢度元宵节;南京国公、五军提督、太监头等竞相邀请;与南京礼部侍郎叶向高(后为首揆)结成友谊,相与还有户部尚书张孟男等;经多人挽留,决定定居南京;买房子安顿后结识名士李贽;8月15日以后:编写《二十五箴言》;祭孔日前夕:被王忠铭带往(南京)天坛目睹次日祭孔典礼预习;进一步研究儒家学说,传授西方数学;观赏郭守敬制造的天文仪器;以官费刊印《舆地图》,广为散布,并被翻印;结识大儒厉汝进;与和尚三槐辩论;王肯堂刊印利玛窦所讲科学与伦理学。
  8月15日:写道 “我们目前在中国还不到收获的时候。……中国是一个文明帝国……我们眼下有困难,就是,他们极少、也不愿同外国人交往。……今年成绩不小:在全中国最大、最高尚的城市,几乎就在全国中心,建立了这个居留地。……我们非至直诣皇帝之时不会有新的扩展。”
  10月底:郭居静、庞迪我二神父由澳门至广州。
  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阴历四月:征倭“告捷”,御午门受俘,枭磔平秀政、平正成,传首九边;太监马堂征税临清,民怨,逐马堂。
  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年初:郭居静、庞迪我乘船抵南京;徐光启路过南京,会晤利玛窦;5月18日或20日:利玛窦、庞迪我偕两名修士、四名仆人,乘太监官舟二次北上晋京;过济宁,再次会晤李贽并受到仓运督办款待;7月3日:抵临清,受阻于税监马堂;7月18日:始得再启程前往天津;7月23日或24日抵达天津;三个月后,10月底前后:圣旨下,诏命“另本上奏,前本语焉不详”,马堂趁机勒索,又由于阉党与清流之争,至冬未见圣上(礼部)答复;马堂迁利氏等至城内;马堂欲逼交宝物,搜查神父们所带行李物品,发现耶稣死难十字架,斥为妖术十字架,认为利玛窦等行蛊,要加害皇帝。
  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1月9日:“天津贡税监马堂奏远夷利玛窦所携方物及随身行李,铎审已明,封记题知,上令方物进,利玛窦伴送入京,仍下部铎审”;1月24日:利玛窦和庞迪我等经官道驰抵京城,下榻南城外;1月25日或28日:利玛窦打点好贡物,开列礼单并附表章上奏;1月25日(或28日):马堂携贡物诣皇宫,呈献皇上;1月底至2月:二位神父多次应召入宫调自鸣钟,皇上数次派太监询问欧洲事并命造一钟楼装大自鸣钟(可能在交泰殿),庞迪我教四太监习西琴,以后利玛窦编写《西琴八曲》;2月底:神父表示定居北京的愿望,结交祁光宗和其他士大夫,再与李贽来往;3月2日:礼部主客司蔡郎中下令逮捕利玛窦、庞迪我等,审问明白后于中旬送进四夷馆居住;下旬:奉召在午门外“参拜龙座”,然后,利玛窦、庞迪我拜谒代署尚书事的礼部侍郎;礼部表奏认为不宜留居京都,请遣其去广州,押解登舟回国,留中不发;5月28日:迁出四夷馆,租赁民房居住,从此皇家给予实物供应;5月28日以后:去狱中探望与竖党斗争的冯应京(慕岗),遂成莫逆之交,冯为利氏著作写序称他为“利进士”,狱中书信往返(1604年出狱后,病故前受洗);6月至9月:各衙各署官长前来拜会,武英殿大学士沈一贯予以接见,互有馈赠,交往的还有礼部尚书冯琦、尚书李戴、萧尚书、王侍郎等显宦;与南京工部主事、居住于北京的李之藻交往频繁。
  是年:徐光启在韶州再晤郭居静神父。
  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阴历冬十月十五日:万历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至此,从1586年开始的立嗣之争(争国本)才告结束。
  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年初:李玛诺神父由澳门来韶州,代利玛窦管理华中、华南三居留地;是年,利玛窦在北京继续广泛交往;8月10日:李玛诺从韶州抵京,同利玛窦用了两个多月时间讨论传教组织问题。
  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阴历年前:徐光启在南京由罗如望神父施洗,教名保禄;2月:范礼安来澳门,命利玛窦留任驻华传教团教长,批准李玛诺代管其他三居留地;翰林院编修黄辉、吏部尚书李戴、礼部蔡郎中批驳利玛窦天主教学说;神父们闭门不出。
  是年,徐光启在南京会晤罗如望神父。
  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阴历十一月:发生反对立皇长子为嗣的密揭(即“妖书”)事件,株连者众。
  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4月:徐光启中进士,在京期间同利玛窦交往密切,从此不断利用闲暇时间协助神父撰写文学著作:年底:徐返回上海;利玛窦的《二十五箴言》,由徐光启和冯慕岗作序;是年,利玛窦刊印《天主实义》,《交友论》再版;冯慕岗刊印利氏著作,李之藻再次印刷《舆地图》(有三种版本在京流传);8月:李玛诺(10月回南昌)、费奇观、黎贝罗三神父抵京。
  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夏:北京大雨两月,官府赈灾民,神父们出力救济;9月:武昌“楚宗之乱”,巡抚赵可怀死于民变;顾宪成于无锡成立东林书院,利玛窦等神父友人中有不少东林党人,其中许多是猛烈抨击基督教的。
  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初:利玛窦写道:“在中国,通过我们的科学,就能收获累累硕果。……我建议,所有在这里的神父努力学习中国文化,把这作为一种很大程度上决定传教团存亡的事情看待。”5月12日的信要求耶稣会总会“派数学家并随身带科学书来北京”。7月致函总会长:“皇帝想要我们做官,我们上表力辞。……不过,官员待遇还是保留了。……皇上的意思是要我们留在京城。”5月写信给家人:“老实说,我再也不能指望有好多年可活,我现在已经须发尽白;中国人见我岁数不算大,就已经这样苍老,很是惊讶。”
  初春,骆入禄、林安多、高一志(即王丰肃)三神父抵南京,同罗如望一起工作;3月:瞿太素在南京受洗;6月:犹太裔中国人艾田进士拜会利玛窦,从此利氏探索中国犹太人来源和基督教(及犹太教)更早时代传入中国情况。
  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年底:万历得一皇孙;罢矿税,但太监并未撤回,虐民如故;荷兰人威胁要攻打澳门。
  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利玛窦发表《畸人十篇》,手稿为士大夫传抄(以后于1607年刊印);1月20日,范礼安正拟来内地,突然病故于澳门,未得与利玛窦面商中国传教事宜;3月起,因1603—04年葡人侵占澳门附近的青洲小岛,广州盛传澳门葡人将进犯内地,外国教士几尽被驱逐(1607年始告平息);8月27日:利玛窦迁入所购北京宣武门前房屋一处大小房间四十多间(即今南堂);9月:徐光启每天来此三四小时,与利玛窦合作,干了一年多,于1607年5月24日以后译完克拉维斯神父选编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六卷。
  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阴历十一月:凤阳人刘天绪谋在南京掳百官举事,被捕杀。
  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费奇观神父离京前往南昌创办备修院,熊三拔神父来京协助利玛窦工作;8月,苏如汉神父在澳门病故;鄂本笃修士(4月11日)死于肃州后,10月利玛窦接收了他的笔记,整理为《札记》中的三章,对认识中亚细亚非常重要;10月:南昌知府勒令将居留地新购房屋归还原主,禁止天主教宣传。
  是年,郭青螺将《坤舆万国全图》翻印成书;李之藻把所译克拉维斯关于测象仪的著作付梓。
  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3月:利玛窦开始考虑撤销韶州居留地(利氏逝世后二年实现);8月22日信上说,有一天忽被皇上传召入宫,由太监降旨命献六轴十二幅绸印《坤舆全图》;另外写道,随时可进宫调钟或干其他工作;某日,获准在太监和官员陪同下在城墙上行走;8月写信再次强调数学和天文学的特殊重要性;在《札记》中盛赞中国印书既方便又自由,“每年出版的新书比任何国家都多得多”,因此,介绍“我们的宗教和科学”的书出了很多,8月23日信中又说,这些书“词句都是满怀敬意的”;9月:郭居静神父由南京暂赴上海,住在徐光启城内的家里,是促成上海天主教会发展的最早核心。
  是年,李玛诺调回澳门,由龙华民接替管理南方三个居留地;罗如望把南京居留地领导责任移交高一志,他自己前往南昌。
  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阴历十一月:辽东税监高淮激起锦州民变。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2月15日:利玛窦汇报来华传教团情况,指出满怀希望的八个原因,主要提到:学问极受敬重,“很容易讲道理来证明我们信仰的真理”,儒教虽不关心超自然的事情,但伦理观点“完全与我们一致”,但同一封信又说,要争取皇上恩准永久居留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谁也见不着万历帝,“洋人上本皇帝,那就更不许可”;9月:开始编写逐年大事记(即《札记》),其中汇编各居留地汇报和他自己的笔记,于逝世前夕写完最后一行(以后于1616年由法国万达琪神父编辑出版);12月:说北京已收四百多基督教徒(全国有两千多)。
  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发生李三才事件,利玛窦在书信中有所反映;李之藻等根据利玛窦、庞迪我、熊三拔所传西法奏请修历。
5月3日:利玛窦病起;10日:谵妄;11日上午七时去世(终年五十八岁);15日至18日举丧;11月1日:灵柩下穴于御赐二里沟(栅栏)坟茔地。

(资料来源:利玛窦评传 [专著] / (法)裴化行(Bernard,R.P.Henri)著 ; 管震湖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93.8. -- 2册(655页)

 

主要学术成果

《四书》(Tetrabiblion sinense de moribus,1594),这是利玛窦将中文《四书》大约于1593年在韶州以拉丁文译出的,在1594年出版的。
  《天主实义》(T'ien Chu shih i,Catechism),共两卷。上下卷首页旁附有拉丁拼音,为耶稣会图书馆藏。该书收入《四库全书》。1595年在南昌出版,1601年在北京再版,1604年在北京出版第三版,1605年在杭州出版刻本,李之藻将此书收入《天学初函》。1604年在日本用日文出版有《天主实义》,安南也出版有重刻本。
  《交友论》(Chiao yu lun,De Amiciti?,1595年出版),此书于1595年在南昌用中文出版,1599年在南京再版,1603年在北京出版第三版。此书亦编入《天学初函》。
  《西国记法》(Hsi Kuo chi fa,用中文写成,此书亦称为《记法》),1595年在南昌印行,一卷。
  《坤舆万国全图》(Wan Kuo yü t'u),1584年制于肇庆,1598年修改,在南京印行,此图共印行了12版。1602年以利玛窦的地图原稿为基础,由工部员外郎李之藻刊行的《坤舆万国全图》在北京出版。
  《上大明皇帝贡献土物奏》(1601年)。
  《经天说》,利玛窦口授,由李之藻笔述,1601年刊于北京。
  《二十五箴言》,1604年刻于北京。
  《几何原本》(Chi ho yüan pên), 1605年在北京印行(一说系于1607年在北京印行),收入《天学初函》和《海山仙馆丛书》。
  《西字奇迹》,以西法之音,通中国之音,使向来被人看作繁难的反切,变成简易的东西,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1605年刻于北京。
  《乾坤体义》,共2卷,1605年在北京印行。
  《测量法义》,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笔述,1607年, 收入《天学初函》。
  《浑盖通宪图说》,共2卷,利玛窦口授,李之藻笔述,1607年刊于北京,收入《天学初函》以及《守山阁丛书》。
  《畸人十篇》,此书共两卷,即《天主十诫》(按,罗明坚神甫曾在利玛窦的协助下,将“天主十诫”译为中文的《祖传天主十诫》和“天使祝词”与“主祷文”的中文译本,在1584年或更早一些时候于肇庆府印刷出版了。这里利玛窦的《天主十诫》中译本也是以该书为蓝本的)。1608年在北京印行,1609年在南京和南昌重刻,此书也收入了《天学初函》。这部书在后来流传下来,直到20世纪初仍在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土山湾印书馆再次印制出版。
  《西琴八曲》,附在《畸人十篇》后面。
  《辩学遗牍》,1609年在北京刊印。
  《理法器撮要》(1610)。
  《同文算指》,这是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翻译的另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共11卷,1614年刻于北京,收入《天学初函》。
  《圜容较义》,利玛窦口授,李之藻笔述,1614年在北京印行,收入《天学初函》,《四库全书》把它收入子部天文算法类。
  《四库全书》把它列入子部天算法类。1617年刊于北京。
  《勾股义》,收入《天学初函》,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笔述,1617年刊于北京。
  《天主教传入中国史》(意大利文标题为Della entrata della compagnia di Gesù e christianita nella cina,中文书名也译作《利玛窦中国札记》、《关于耶稣会进入中国》,也译为《天主远播中国记》),其中拉丁文本(名为《基督教远征中国史》)有1616年版、1617年版、1623年版及1648年版等四种,法文本有1616年版、1617年版及1623年版等三种,此外还有德文本、西班牙文本和英文摘译本各一种,1621年还出现了一个意大利文译本。后来,汾屠立神甫把他发现的这部手稿连同利玛窦的其他书稿一起刊行于世,是为两卷本的《利玛窦全集》(原书名为Opere Storiche del P. Matteo Ricci,意思是利玛窦神甫的历史著作集)。这部著作集的上卷即该书原稿,题名为《中国报导》(I commentarj della Cina),于1911年出版;下卷为利玛窦的书信,于1913年出版。1942年,意大利汉学家、罗马国会大学教授德礼贤(Pasquale M. D’elia)神甫再把它收进他编辑的《利玛窦全集》(Fonti Ricciani)中。这部《全集》的第一卷和第二卷分别刊行于1942年和1949年,第三卷则是全书的注释和索引,这是迄今为止研究利玛窦生平事迹的最重要文献。1942年,加莱格尔(Louis J. Gallagher)重译此书,题为《十六世纪的中国——利玛窦札记,1583-1610》,是为第一个完整的英文译本。1978年,贝西尔(Georage Bessere)新译的一个法文本问世。
  (资料来源:欧洲中国学 [专著] / 黄长著,孙越生,王祖望主编. --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 1211页 ; 26cm + 光盘1片. -- 7-80190-676-4 精装/有删补)

参考文献

1.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 [专著] / 张国刚等著. --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 473页 ; 20cm. -- (中国社会历史研究丛书. 第一辑). -- 7-5004-3001-9 : CNY37.00
2.利玛窦的记忆之宫 [专著] = Memory palace of Matteo Ricci : 当西方遇到东方 / (美)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著 ; 陈恒,梅义征译. -- 上海 :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5. -- 406页 : 地图,图 ; 21cm. -- (美国史学大师史景迁中国研究系列). -- 7-80706-002-6 : CNY35.00
3.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 [专著] / 黄时鉴,龚缨晏著.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折图1张. -- 218页 : 图,地图,图版(36张) ; 30cm. -- 7-5325-3696-3 (精装) : CNY258.00
4.从利玛窦到汤若望 [专著] : 晚明的耶稣会传教士 / (美)邓恩(George H.Dunne)著 ; 余三乐,石蓉译.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 20,13,354页 : 照片,图 ; 23cm. -- 7-5325-3305-0 : CNY48.00
5.东西文化比较研究 [海外中文图书] : 利玛窦入华及其他 / 张错著. -- 香港 :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2002. -- 38,199页 : 地图,照片 ; 21cm. -- (中国文化中心讲座系列). -- 962-937-077-8 : HKD68.00
6.利玛窦中国札记 [专著] : 传教士利玛窦神父的远征中国史 / (意)利玛窦(Mattew Ricci),(比)金尼阁著 ; 何高济等译. -- 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 27,495页 ; 22cm. -- (世界名著译丛). -- 7-5633-3271-5 : CNY39.80
7.利玛窦中文著译集 [专著] / [(意)利玛窦著] ; 朱维铮主编.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 11,46,802页 : 图,地图 ; 21cm. -- 7-309-03058-3 : CNY58.00
8.中西文化天使——利玛窦 [专著] / 刘恩铭著. -- 郑州 :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0. -- 383页 : 照片 ; 20cm. -- 7-80623-191-9 : CNY18.00
9.泰西儒士利玛窦 [专著] / 林金水,邹萍著. -- 北京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0. -- 254页 ; 20cm. -- (中外关系史知识丛书). -- 7-80105-802-X : ¥16
10.西学东传第一师——利玛窦 [专著] / 汪前进著.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0. -- 149页 : 画像 ; 20cm. -- (西学东传人物丛书). -- 7-03-008403-9 : CNY10.00
11.利玛窦传 [专著] / (日)平川祐弘著 ; 刘岸伟,徐一平译. -- 北京 :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9. -- 343页 : 肖像 ; 20cm. -- 7-80145-088-4 : ¥18
12.利玛窦评传 [专著] / (法)裴化行(Bernard,R.P.Henri)著 ; 管震湖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93.8. -- 2册(655页) : 画像 ; 20cm. -- 7-100-01228-7 : $14.30
13.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专著] / 尚智丛著. -- 太原 :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0. -- 233页 : 图 ; 20cm. -- (科学与文明丛书. 科学与华夏文明). -- 7-5440-2056-8 : CNY10.60
14.早期西方传教士与北京 [专著] / 余三乐著. -- 北京 : 北京出版社, 2001. -- 11,400页 : 照片 ; 21cm. -- (北京学研究书系). -- 7-200-04335-4 : CNY22.00
15.欧洲中国学 [专著] / 黄长著,孙越生,王祖望主编. --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 1211页 ; 26cm + 光盘1片. -- 7-80190-676-4 (精装) : CNY380.00
16.利玛窦与非欧几何在中国的传播 杨泽忠 史学月刊 2004 07
17.扎根中国 利玛窦之谜 /国际在线http://gb.chinabroadcast.cn/3601/2004/09/22/[email protected]
18.有朋自远方来,长眠于此——利玛窦抵京四百年/国学网http://www.guoxue.com/gxnews/lmd/lmd.htm
19.略述利玛窦对中国天文学的影响/牧夫天文论坛http://www.astronomy.com.cn/bbs/archive/o_t/t_8058/
20.利玛窦对汉语的贡献 黄河清 中国经济史论坛于 
http://www.guoxue.com/economics/ReadNews.asp?NewsID=1785&BigClassID=16&SmallClassID=93&SpecialID=77 2003-10-08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7/0414/37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