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风险教育 谢国忠:全球衰退 新兴股市危机

作者:

 

2006年旧文,仅供阅读,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风险教育举步维艰!



  全球流动性泡沫可能正在破裂。眼下正在发生的一切不像往常一样仅仅是上升中的回调。我认为,在全球资产价格正常化之前,几大热门股市的跌幅可能会达到50-70%。


  美联储等央行正将主要目标转向打击通胀。过去5年中压制通胀的几大因素(如新兴市场危机、中国的国企改革和日本银行改革)使得主要国家的央行在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将利率保持在低位。但随着这些因素的消失,央行将不得不通过降低流动性来抑制通胀。

  因为流动性被人为地推高,过去三年来经济的强劲增长部分是在透支未来。随着流动性开始正常化,我相信全球经济在2007年明显存在衰退的可能。


  过去几年中,那些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扩大的新兴经济体也同样享受着全球经济景气。流动性泡沫使得投资者忽视了这些地区的赤字状况并夸大了其增长前景,而资产泡沫也使得其疲弱的货币和企业盈利看上去比实际更强大。随着流动性的减退,这些国家的货币终将会走弱,通胀也会加速,其中央银行将不得不实施大幅度的紧缩政策以避免危机,而这将可能把其推向衰退。


  在这一轮经济扩张中,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经常账户都积累了盈余,但他们的资产很可能与那些存在经常账户赤字的国家一起被抛售。在我看来,只要这些经济体的货币保持弹性,他们的中央银行就不必实行严厉的紧缩措施,他们的经济在即将下滑的过程中也就可能表现得较好。  


  熊市的转折点,也许是从伯南克6月5日的讲话开始的。当美联储开始着力打击通胀,流动性便开始下滑,熊市只不过是一个副产品。这就是为什么我相信眼下的股市抛售潮与2004年春季以及2005年春秋两季的抛售存在本质的不同。在前几次的抛售中,美联储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央行并未显示出对通胀的担忧。


  过去一年半以来,通胀一直是个大问题。全球主要中央银行一直相信,核心通胀处于低位,与整体通胀之间存在一个滞后期。现在,各国的央行已开始对自己反通胀的公信力产生了担忧,并且迅速地改变了观点。


  全球自由流动性水平(短期货币增长率减去名义GDP增长率)自1996年以来已上升了60%。一些特殊的冲击,如新兴市场危机、中国国企改革和日本银行改革,让全球金融体系吸收了这些额外的流动性而未引起通胀。但随着这些抑制通胀因素的消失,货币过多的结果更开始显现,通胀随之而来。


  过去一年半来,全球流动性出现增长疲弱之势,但并未下降。随着主要国家的央行开始宣布反通胀,流动性开始发生实质性下降。我们不知道1996年以来大规模的流动性扩张在大多程度上是可持续的,但可确信的是,流动性缩减过程刚刚开始。


  新兴股市将发生危机


  过去四周来的股市抛售一直相对温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与5月8日的峰值相比下降了大约20%,基本回到了年初的水平 。该指数从2003年3月12到2006年5月8日共上涨了228%。相对其巨大的涨幅来说,到目前为止的下跌仍是温和的。


  一些人认为,新兴市场的市盈率指标并不高,但这个观点很可能是错误的。商品市场泡沫夸大了商品生产者的收益,流动性泡沫产生的信用景气放大了银行利润,而商品生产和银行业是新兴股市中上市公司盈利的大头。如果将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那么,不管是从相对水平还是绝对水平看,新兴市场的股价都比成熟市场显得更高。


  在我看来,眼下的股市下跌可能会以一场新兴市场危机而结束。几个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扩大的新兴经济体一直以来都分享着这场景气,因为全球金融市场都低估了其赤字的影响,为其提供了大量廉价资金。随着廉价资金的不再可得,这些经济体很可能会出现货币贬值和通胀加速。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其中央银行可能会不得不提高利率,而这将可能把其推向衰退并引起股市大抛售。我预计,一些涨幅巨大的市场存在下跌50%—70%的可能。


  全球衰退风险正在上升


  全球经济的最大问题是,房地产价格将会下跌多少。全球流动性泛滥所造成的最重要影响就是房价收入比的上升,如果这一比率回到1996年的水平,全球经济将遭受一场大型的衰退。


  即便地价相对工资的涨幅中有一半可以当作永久重估,房地产市场修正的幅度仍足以造成一场很大的全球衰退。如果房价下跌以渐进的方式进行,就像在澳大利亚和英国那样,全球经济有可能避免一场衰退,但是会经历一波更长时间的增长疲软。


  然而,澳大利亚和英国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得益于强劲的全球经济。而对中美两国而言,他们自身就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实现房地产市场软着陆十分困难。这就是为什么我相信2007年全球经济发生衰退的可能性在上升的原因。


  在最近有关的争论中,认为通胀和增长并不必然相关的观点甚为流行。在我看来,这是错误的。即使通胀得以控制,流动性仍可能泛滥,这样金融投机将推动经济增长。金融投机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其最终结果必然是通货膨胀。当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始担忧通胀时,这场游戏也就玩完了!(格 斯/ 译)

******************************

谢国忠:顶部已现 应适度减持

2007年旧文,仅为个人对市场的看法,并非任何投资劝诱或建议!风险教育举步维艰!


谢国忠:顶部已见


全球股票市场已达峰值,未来数月将不断波动,但无法创造新高

 本刊特约经济学家 谢国忠/文


2月27日,全球股市意外下跌。这次下跌始于中国。当天,上证指数跌去了将近9%。随后,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了大约500点。在之后的交易日中,从日本东京到印度孟买的市场也都经历了类似的下跌。此后一周,市场出现了小幅恢复。但是,大多数市场都没能收回下跌损失的一半。由于此次下跌伴随着巨大的交易量,而市场又没能充分反弹,因此,熊市气氛依然存在。
国际金融市场弥漫着中国触发股市坍塌的舆论,但这不是真正的原因。由于很多投资者追逐短期投机,市场实际上已经处于超买状态,哪怕微小的冲击都可能引发动荡。沪市下跌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很多投机者相信中国的需求总是强劲的,并且可以抵消美国经济的下滑。绝大多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认识十分有限,因此他们对于中国支撑世界经济以及金融市场的幻想不断膨胀。沪市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些投资者的中国幻想。
此外,还有两个事件也对全球股市下跌起了关键作用。格林斯潘在2月26日讲到,美国经济可能在2007年底进入衰退期。作为美国经济向来的乐观派,格老的悲观言论对于金融市场影响巨大。而2月27日公布的美国1月数据显示,1月耐用商品订货量降幅超过8%。美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投资,疲软的耐用商品订单量预示着疲软的企业投资,这引起了市场对于美国经济形势的重新评估。
技术性调整
对于此次调整的性质,市场观察家们仍然有所争论。有人提出,这只是一次技术性调整。过去两年,投机于市场短期波动的交易者数量急剧增加,因此,至少在短期,他们的资金对市场定价的影响可以压倒传统资金的力量。这类交易者彼此关注,其行为跟企鹅有些类似——一旦危险信号出现,他们会在同一时间跳水,然后在一段时间内一个个地回到岸上。当这类交易者充斥市场时,价格攀升的过程将是渐进的,但下跌则会是突然而急剧的。这种市场波动被认为是技术性的,因为它并不取决于市场基本面,如企业盈利及利率等的变化。根据这个解释,中国股市下跌之所以引发全球震荡,是因为所有投资者都把它看作是一个真实的风险信号。
日元利差交易(carry trade)的平仓,可能也扩大了这次技术调整的幅度。日本央行刚刚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达到0.5%。这使得借日元比原来要贵一点点。数年来,国际金融机构及对冲基金借日元来购买利率更高的货币,如美元或澳元;只要日元汇率稳定,他们就可以赚取利差。这种被称为“利差交易”的套利行为大约有 1万亿美元的规模,其利润约500亿美元。然而,利差交易的死穴在于日元突然升值。一旦有任何危险迹象显现,交易者会在同一时间平仓,从而更加剧日元的迅速升值。当利差交易者卖出日元,而日本银行回收日元时,全球流动性将会减少,这对于货币供给的影响等同于央行加息。
也有人认为,这次调整是熊市到来的前兆。熊市的催化剂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波及到经济其他部门所引发的美国经济衰退。美国联邦政府最新的经济调查显示,多数地区和行业经济已经出现减缓。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在整个经济中占有很大份额。房地产的销售总额占到GDP的15%。有估算指出,从2001年起大约一半的新增就业来自于与房地产相关的经济活动。房地产业下调的影响是分阶段产生的。当价格下降时,只会引起消费者更加谨慎的消费。然而,由于美国股市活跃,很好地抵消了房地产价值的缩水,美国消费者仍然维持像以前一样的消费。但是,随着待出售的现房存货不断增加,建筑商没有动力开始新的工程,于是当现有工程结束的时候,他们会解雇工人。这种对经济的延迟效应会通过失业率的上升而逐渐显现。当股市察觉到这种影响,也会随之降低对企业收益的预期,这又会减少消费者的支出。最后,上升的失业率以及下跌的股市就有可能导致经济进入衰退。
我认为,这次小型的崩盘是技术性的。全球股市自2006年10月起已经连续上涨了四个月,这段时间的市场波动异乎寻常的低。直到这次下跌前,美国股市在接近四个月的时间里没有经历过单日下跌超过1%,这是历史最好纪录。当市场处于这样一个平缓稳定的上升状态,投资者失去对风险的警惕,不断向市场投钱。短期交易者认识到这个趋势并借钱扑入,进一步扩大了这种趋势。当交易者达到他们借贷能力的极限时,市场停止上涨并出现技术调整需要。一旦危险信号显现,他们会像企鹅看到北极狐的影子一样急于跳水。
金融模式变化
虽然这次下跌风暴可能反映了技术性的因素,它同时也暗示,流动性或许已经不足以支撑股市的进一步上涨。“流动性”已经变成当今世界的一个流行词,但究竟什么是流动性呢?
经济学家总是嘲笑“流动性”这一定义。对他们来说,流动性就是金融系统里的货币,与其他用途的货币并没有区别。货币是央行创造的,当央行降低或提高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希望从央行借出或多或少的货币。这种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资金流动的变化导致了货币供应的变化。一个称职的央行能够看到经济中的通胀或通缩压力,并能预见性地调整利率,从而保证相对稳定的低通胀率。
而在金融市场观察者的言谈间,流动性则是另一概念。当银行家说到大量流动性时,指的是他们的客户有大量的闲置货币。当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时,就可以看出流动性的情况。如果基金经理不需要通过出售资产来为IPO融资,就表示经济系统中存在剩余流动性。
金融从业者热爱流动性,因为它会带来免费午餐。例如,股市上涨可以是由于公司业绩的提高或者市盈率的增加。但是,如果投资者愿意为股票支付更多钱,股市就可以脱离公司业绩而上涨。假设投资者愿意为股票支付15倍于其盈利的价格。有一天,他们忽然有了一笔现金,购买股票的愿望增强,他们或许会愿意支付20倍的价格。于是,股市可以在没有任何基本面变化的情况下上涨三分之一。
经济学家并不相信金融系统中流动性的变化可以不影响实体经济的货币流动。因此,央行必须通过控制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来控制金融经济中的货币或者说流动性。从长期来看,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正如凯恩斯说的,“在长期,我们都死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金融系统的货币能够增加很大一块,但是几乎不影响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动。1998年以来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
过去十年,IT业的技术革新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模式。过去,金融从业者习惯于以收取交易佣金为生。例如,当你通过一个经纪人购买股票的时候,他们会收取一定的交易佣金。而你需要一个经纪人的原因,是你不能直接进入市场。但为什么不能呢?因为有时,市场准入要求你达到一定的规模经济。这类似于你去超市购买蔬菜,是因为超市有规模经济,它可以从农民手中大量购买蔬菜并运送到城市里来。在金融市场里,信息就是被运送给你的货物。互联网突然使得信息的运送成本接近于零了。想象一下,如果蔬菜可以没有成本地运送给你,你还会去超市购买蔬菜吗?IT技术就是这样突然地破坏了金融从业者的基本价值。
在过去,美国股票经纪人一般会向基金经理收取0.25%的买卖股票的佣金。现在,费率已经下降到了0.06%。这项业务在美国已经不挣钱了。在亚洲,过去五年间,韩国的佣金费率已经下降了一半,香港的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可以预见,亚洲市场的佣金像美国一样减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这将改变交易文化,金融从业者将试图通过参与市场交易来谋生,而不再是通过服务顾客来挣钱。例如,华尔街的公司已经有超过50%的收入是来自于交易。此外,投资银行也已经变得和对冲基金区别不大。投行的交易员发现他们可以离开投行,设立对冲基金,为自己而不是为投行挣钱。因此,对冲基金的数量急剧增加。事实上,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共同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交易量。从短期来看,他们的行为决定了市场的价格。
市场已达峰值
上述逻辑对于理解过去三年的流动性现象很有帮助。交易员已经发明了新的交易工具,从信贷调期协议到指数股票型基金,新型市场突然出现在所有地方。这就类似于实体经济中的支付革新。假设有一天,你常去的商店给你提供信用而不是要求你支付现金;同时供货商也给商店提供信用,供货商的银行再给他们提供信用,而银行当然是从央行获得货币。经过这样的创新后,整个世界看起来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你手头有了更多的钱。如果你决定花掉这些钱,就能刺激经济。在金融世界里,手里有钱的投资者肯定会更多地购买,于是会抬高资产市场的价格。想象金融市场能不断找到类似的支付创新,从而让投资者手里有越来越多的资金——
这就是我们在过去三年在金融市场看到的景象。这也正是此轮牛市维持时间大大超出多数分析师预测的原因所在。实际上,牛市可以一直维持下去,只要金融市场找到办法,让投资者手中有钱就行。
但有迹象表明,这种支付“创新”或许已经进入尾声。次级市场(sub-prime market)是这些创新中重要的一种,其本质是以低信用级抵押贷款为支撑的债券。这类借款人购买了他们根本无法支付的资产。一旦经济稍有恶化,他们的收入就会减少并无法履行还款。于是,这类债券的价值也将随之下跌超过20%——这种幅度对于债券来说是很大的。就这样,一种货币创造途径失效了。虽然这只是数以千计的货币创造途径中的一种,但也显示出金融市场的货币创造机制正在破灭。
如果次级市场的问题暗示流动性已经达到峰值,那么全球金融市场也应该已经达到了峰值。我认为的确如此,全球股票市场将在未来数月不断波动,但却无法创造新高。在这种市场中,投资者应该在反弹的时候出售并且不要在下跌时买入。这就是说,减持风险资产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真正的熊市会在金融市场嗅出衰退味道的时候到来。目前最有可能的诱因就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衰退,扩散到经济其他部分。我认为,美国经济将在2008年经历一场衰退,到那时,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将波及到经济的其他部分。金融市场将在2007年三季度察觉到这种衰退。
以上的论述是针对海外市场的。由于中国的资本账户管制,中国市场的反应会比国际市场延迟大约一年左右。在上一个周期,全球市场于2000年达到峰值,但是中国在2001年才达到峰值。这种延迟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流动性主要是通过贸易而不是资本流动与国际联系的。
历史或许还会重复。但是,外国资本流入可能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2006年,外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已经占到了中国房地产投资的20%。或许,中国已经比我们想象更快地融入了全球金融市场。因此,中国与全球金融市场周期在时间上的延迟也许会比上次短很多。■

 

2007年旧文,仅为个人对市场的看法,并非任何投资劝诱或建议!风险教育举步维艰!
谢国忠:顶部已见
全球股票市场已达峰值,未来数月将不断波动,但无法创造新高


 

□ 本刊特约经济学家 谢国忠/文


 


2月27日,全球股市意外下跌。这次下跌始于中国。当天,上证指数跌去了将近9%。随后,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了大约500点。在之后的交易日中,从日本东京到印度孟买的市场也都经历了类似的下跌。此后一周,市场出现了小幅恢复。但是,大多数市场都没能收回下跌损失的一半。由于此次下跌伴随着巨大的交易量,而市场又没能充分反弹,因此,熊市气氛依然存在。
国际金融市场弥漫着中国触发股市坍塌的舆论,但这不是真正的原因。由于很多投资者追逐短期投机,市场实际上已经处于超买状态,哪怕微小的冲击都可能引发动荡。沪市下跌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很多投机者相信中国的需求总是强劲的,并且可以抵消美国经济的下滑。绝大多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认识十分有限,因此他们对于中国支撑世界经济以及金融市场的幻想不断膨胀。沪市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些投资者的中国幻想。
此外,还有两个事件也对全球股市下跌起了关键作用。格林斯潘在2月26日讲到,美国经济可能在2007年底进入衰退期。作为美国经济向来的乐观派,格老的悲观言论对于金融市场影响巨大。而2月27日公布的美国1月数据显示,1月耐用商品订货量降幅超过8%。美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投资,疲软的耐用商品订单量预示着疲软的企业投资,这引起了市场对于美国经济形势的重新评估。


 


技术性调整
对于此次调整的性质,市场观察家们仍然有所争论。有人提出,这只是一次技术性调整。过去两年,投机于市场短期波动的交易者数量急剧增加,因此,至少在短期,他们的资金对市场定价的影响可以压倒传统资金的力量。这类交易者彼此关注,其行为跟企鹅有些类似——一旦危险信号出现,他们会在同一时间跳水,然后在一段时间内一个个地回到岸上。当这类交易者充斥市场时,价格攀升的过程将是渐进的,但下跌则会是突然而急剧的。这种市场波动被认为是技术性的,因为它并不取决于市场基本面,如企业盈利及利率等的变化。根据这个解释,中国股市下跌之所以引发全球震荡,是因为所有投资者都把它看作是一个真实的风险信号。
日元利差交易(carry trade)的平仓,可能也扩大了这次技术调整的幅度。日本央行刚刚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达到0.5%。这使得借日元比原来要贵一点点。数年来,国际金融机构及对冲基金借日元来购买利率更高的货币,如美元或澳元;只要日元汇率稳定,他们就可以赚取利差。这种被称为“利差交易”的套利行为大约有 1万亿美元的规模,其利润约500亿美元。然而,利差交易的死穴在于日元突然升值。一旦有任何危险迹象显现,交易者会在同一时间平仓,从而更加剧日元的迅速升值。当利差交易者卖出日元,而日本银行回收日元时,全球流动性将会减少,这对于货币供给的影响等同于央行加息。
也有人认为,这次调整是熊市到来的前兆。熊市的催化剂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波及到经济其他部门所引发的美国经济衰退。美国联邦政府最新的经济调查显示,多数地区和行业经济已经出现减缓。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在整个经济中占有很大份额。房地产的销售总额占到GDP的15%。有估算指出,从2001年起大约一半的新增就业来自于与房地产相关的经济活动。房地产业下调的影响是分阶段产生的。当价格下降时,只会引起消费者更加谨慎的消费。然而,由于美国股市活跃,很好地抵消了房地产价值的缩水,美国消费者仍然维持像以前一样的消费。但是,随着待出售的现房存货不断增加,建筑商没有动力开始新的工程,于是当现有工程结束的时候,他们会解雇工人。这种对经济的延迟效应会通过失业率的上升而逐渐显现。当股市察觉到这种影响,也会随之降低对企业收益的预期,这又会减少消费者的支出。最后,上升的失业率以及下跌的股市就有可能导致经济进入衰退。
我认为,这次小型的崩盘是技术性的。全球股市自2006年10月起已经连续上涨了四个月,这段时间的市场波动异乎寻常的低。直到这次下跌前,美国股市在接近四个月的时间里没有经历过单日下跌超过1%,这是历史最好纪录。当市场处于这样一个平缓稳定的上升状态,投资者失去对风险的警惕,不断向市场投钱。短期交易者认识到这个趋势并借钱扑入,进一步扩大了这种趋势。当交易者达到他们借贷能力的极限时,市场停止上涨并出现技术调整需要。一旦危险信号显现,他们会像企鹅看到北极狐的影子一样急于跳水。


 


金融模式变化
虽然这次下跌风暴可能反映了技术性的因素,它同时也暗示,流动性或许已经不足以支撑股市的进一步上涨。“流动性”已经变成当今世界的一个流行词,但究竟什么是流动性呢?
经济学家总是嘲笑“流动性”这一定义。对他们来说,流动性就是金融系统里的货币,与其他用途的货币并没有区别。货币是央行创造的,当央行降低或提高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希望从央行借出或多或少的货币。这种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资金流动的变化导致了货币供应的变化。一个称职的央行能够看到经济中的通胀或通缩压力,并能预见性地调整利率,从而保证相对稳定的低通胀率。
而在金融市场观察者的言谈间,流动性则是另一概念。当银行家说到大量流动性时,指的是他们的客户有大量的闲置货币。当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时,就可以看出流动性的情况。如果基金经理不需要通过出售资产来为IPO融资,就表示经济系统中存在剩余流动性。
金融从业者热爱流动性,因为它会带来免费午餐。例如,股市上涨可以是由于公司业绩的提高或者市盈率的增加。但是,如果投资者愿意为股票支付更多钱,股市就可以脱离公司业绩而上涨。假设投资者愿意为股票支付15倍于其盈利的价格。有一天,他们忽然有了一笔现金,购买股票的愿望增强,他们或许会愿意支付20倍的价格。于是,股市可以在没有任何基本面变化的情况下上涨三分之一。
经济学家并不相信金融系统中流动性的变化可以不影响实体经济的货币流动。因此,央行必须通过控制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来控制金融经济中的货币或者说流动性。从长期来看,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正如凯恩斯说的,“在长期,我们都死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金融系统的货币能够增加很大一块,但是几乎不影响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动。1998年以来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
过去十年,IT业的技术革新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模式。过去,金融从业者习惯于以收取交易佣金为生。例如,当你通过一个经纪人购买股票的时候,他们会收取一定的交易佣金。而你需要一个经纪人的原因,是你不能直接进入市场。但为什么不能呢?因为有时,市场准入要求你达到一定的规模经济。这类似于你去超市购买蔬菜,是因为超市有规模经济,它可以从农民手中大量购买蔬菜并运送到城市里来。在金融市场里,信息就是被运送给你的货物。互联网突然使得信息的运送成本接近于零了。想象一下,如果蔬菜可以没有成本地运送给你,你还会去超市购买蔬菜吗?IT技术就是这样突然地破坏了金融从业者的基本价值。
在过去,美国股票经纪人一般会向基金经理收取0.25%的买卖股票的佣金。现在,费率已经下降到了0.06%。这项业务在美国已经不挣钱了。在亚洲,过去五年间,韩国的佣金费率已经下降了一半,香港的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可以预见,亚洲市场的佣金像美国一样减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这将改变交易文化,金融从业者将试图通过参与市场交易来谋生,而不再是通过服务顾客来挣钱。例如,华尔街的公司已经有超过50%的收入是来自于交易。此外,投资银行也已经变得和对冲基金区别不大。投行的交易员发现他们可以离开投行,设立对冲基金,为自己而不是为投行挣钱。因此,对冲基金的数量急剧增加。事实上,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共同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交易量。从短期来看,他们的行为决定了市场的价格。


 


市场已达峰值
上述逻辑对于理解过去三年的流动性现象很有帮助。交易员已经发明了新的交易工具,从信贷调期协议到指数股票型基金,新型市场突然出现在所有地方。这就类似于实体经济中的支付革新。假设有一天,你常去的商店给你提供信用而不是要求你支付现金;同时供货商也给商店提供信用,供货商的银行再给他们提供信用,而银行当然是从央行获得货币。经过这样的创新后,整个世界看起来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你手头有了更多的钱。如果你决定花掉这些钱,就能刺激经济。在金融世界里,手里有钱的投资者肯定会更多地购买,于是会抬高资产市场的价格。想象金融市场能不断找到类似的支付创新,从而让投资者手里有越来越多的资金——
这就是我们在过去三年在金融市场看到的景象。这也正是此轮牛市维持时间大大超出多数分析师预测的原因所在。实际上,牛市可以一直维持下去,只要金融市场找到办法,让投资者手中有钱就行。
但有迹象表明,这种支付“创新”或许已经进入尾声。次级市场(sub-prime market)是这些创新中重要的一种,其本质是以低信用级抵押贷款为支撑的债券。这类借款人购买了他们根本无法支付的资产。一旦经济稍有恶化,他们的收入就会减少并无法履行还款。于是,这类债券的价值也将随之下跌超过20%——这种幅度对于债券来说是很大的。就这样,一种货币创造途径失效了。虽然这只是数以千计的货币创造途径中的一种,但也显示出金融市场的货币创造机制正在破灭。
如果次级市场的问题暗示流动性已经达到峰值,那么全球金融市场也应该已经达到了峰值。我认为的确如此,全球股票市场将在未来数月不断波动,但却无法创造新高。在这种市场中,投资者应该在反弹的时候出售并且不要在下跌时买入。这就是说,减持风险资产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真正的熊市会在金融市场嗅出衰退味道的时候到来。目前最有可能的诱因就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衰退,扩散到经济其他部分。我认为,美国经济将在2008年经历一场衰退,到那时,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将波及到经济的其他部分。金融市场将在2007年三季度察觉到这种衰退。
以上的论述是针对海外市场的。由于中国的资本账户管制,中国市场的反应会比国际市场延迟大约一年左右。在上一个周期,全球市场于2000年达到峰值,但是中国在2001年才达到峰值。这种延迟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流动性主要是通过贸易而不是资本流动与国际联系的。
历史或许还会重复。但是,外国资本流入可能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2006年,外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已经占到了中国房地产投资的20%。或许,中国已经比我们想象更快地融入了全球金融市场。因此,中国与全球金融市场周期在时间上的延迟也许会比上次短很多。■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博客中国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226/7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