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中国食品究竟有多毒?中央高层2000年就知道

—全球80%食品添加剂来自中国大陆 你可以想象问题有多严重

甘肃部分患肾结石的婴儿(10/09/2008)
毒奶粉究竟有多毒?

 
 
 
 
 
 
 
BBC中文部记者 蒙克

大批三鹿奶粉顾客退货索赔
大批三鹿奶粉顾客退货索赔

毒奶粉丑闻让中国人恶补了化学课,大概也补了政治课。《民以何食为天》的作者周勍接受BBC中文部采访时说,官商勾结如同洪水猛兽,食品安全不受媒体监督,可能导致中共政权垮台。

三鹿有毒奶粉导致数千婴幼儿患病,四名婴幼儿死亡。丑闻不仅重创中国的奶制品行业,也令公众再次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中国有关当局除了加强检验措施,试图恢复公众对食品的信心,同时也采取行动,试图限制奶粉丑闻波及的范围和深度。

石家庄市政府公开承认在奥运期间扣押三鹿奶粉制造商的质量报告,承担了"于民生疾苦,不使上闻"的责任。当局政治公关背后的用意可能是要防止公众进行制度性反思和质疑,同时说明党中央还是英明的。

开放媒体监督

毒奶粉丑闻究竟有多严重?关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报告文学作家周勍说,毒奶粉丑闻反映出"官僚体制的僵死",并且说"中国大陆的食品现状如果不及时改善,将带给整个世界带来危险",甚至可能导致"政权垮台"。

周勍认为,对当局来说,当务之急是在食品安全领域开放媒体。中共当局可以避重就轻,可以在政治领域限制媒体,防止舆论对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形成挑战,但至少可以在食品安全这个同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领域让媒体发挥监督作用。

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或者说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突出了政治安排中的不和谐以及结构性的矛盾,从而增加了要求在经济领域外进行配套改革的呼声。让媒体分步骤在不同领域逐渐发挥监督作用的要求,同"增量民主"和"党内民主"的主张一样,强调都是在平稳发展的同时进行实质性改革。

避免革命或剧烈变革才能保证平稳发展,但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导致其他矛盾尖锐化也会危及稳定。周勍认为,如果不许媒体监督食品安全,相对于食品公司处于弱势的广大消费者将永远处于被动受害的地位。在中国,消费者和公众面对的是资本和权力的结合,如果没有新闻监督缓冲疏导,社会将更加失衡。

 
"民以何食为天"

这次毒奶粉丑闻的社会危害已经远远超出当初被定性为假新闻的"纸包子"食品丑闻。周勍在他的《民以何食为天》一书中就曾经警告过中共的宣传部门。他认为,这次奶粉丑闻导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下台,但主管新闻舆论的中宣部却逃脱了,因为在2007年发生"纸包子"食品丑闻时,如果中宣部不压制、封闭媒体报道,也可能会避免今天的奶粉丑闻。

"民以食为天",由于食品和人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食品也是公众最不需要专家和权威就能做出自己判断的领域。这可能也是为什么食品丑闻能够激起广泛的社会公愤,而同样关系到中国人眼前和未来福利的、动辄万亿的金融问题,比如国有资产管理、外汇投资、捆绑中国人财富的美国金融危机却没有引起同样的社会讨论和质疑。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周勍认为中国政权可能会毁于食品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政治和商业精英们在强调一条别于西方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模式,即经济发展可以不必同民主挂钩。有学者刻意将法制和民主脱钩,要秩序不要监督,为强制性权威下的"和谐"辩护。而毒奶粉丑闻恰恰将这种中国模式的矛盾暴露无疑:发展不能抛开权利;秩序不能没有监督;强制不能取得和谐。

责任编辑: 王笃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1003/10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