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徐达内:目送 [512中共媒体的宣传忽悠攻势]

“即便最激进的观察者在今天——汶川大地震两周年之际,也不得不承认灾后重建带来的新面貌,这片曾浸染了人间最大悲苦的土地,是中国两年来变化最大的地方”——南方都市报在深度特刊开篇语中这样写道。

特派记者们已经回到了四川,发出“5.12”两周年时的见闻。虽然不比一年前的声势浩大,但各地媒体还是多在头版宣示纪念,并制作专版。午后出版的新民晚报更得以用头版头条播报上午通车的震后四川首条城际快客。

聚光灯再次打亮时,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重拾对党、政府和社会主义体制的赞扬,再谢全国人民之大爱与灾区民众之自强。所刊图文通过新旧对比的方式,说明灾区重建的巨大成就。 “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这正是央视出镜记者们频繁引用的评价,在介绍东汽重建步伐后,新闻联播短评升华主题——“中国力量,世界赞叹”。人民日报除了头版头条“人民满意的壮丽答卷”、图片专刊“震后两年新生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署名文章“这里正从悲壮中生长希望”以及“让人民满意”的评论员指示外,还在头版推荐了一篇来自副刊版的散文“春回映秀”,作者陈世旭赞美道:“又一个春天来了!谁也不能泯灭的生机正在蓬蓬勃勃地涌现”。

5.12两周年,我们收获了哪些进步?这是新华每日电讯的设问。评论作者写道,“今天我们当然不能再沉溺于悲痛、纠结于遗憾;也不能仅是夸耀重建成绩,或者说一切都已复原……两年之后,我们已经可以淡化悲痛,但更要善用悲痛所积蓄的力量,凝聚大救援中形成的共识,留住灾难中激发的大爱。这或许是对5.12最好的纪念”。

一些总编愿意使用家常语气,类似“灾区亲人们,你们都好么”(山西晚报),以及“震痛两年,汶川,你还好吗?”,以统领那些对灾民生活的重访报道。潇湘晨报继续了封面素色大图的风格,为两周年祭选取的核心词是“目送”,在记录那些幸存者渐行渐远的背景后,编辑许愿“我们目送他们成长”。与“目送”之意相仿的还有南方日报头条评论,寄望灾民们“在重生中寻找自尊和自信”:当一座座学校、医院、民房落成后,当援建队伍陆续撤走后,灾区干部群众会渐渐走出聚光灯,回到常态的生活轨迹。那个时候,他们要努力靠自己的双手经营自己的家园,并在这种努力中,寻找到自尊和自信。或许这正是汶川重生最大的力量。

更加自信的语言还出现在四川当地媒体之上。成都商报使用了通版的特殊规格,展现两个5月12日的都江堰影像,口号激昂:只要有伟大的人民,有党的正确领导,哪怕重头再来,我们也一定可以创造辉煌。在通栏标题“永留天地的铭记”下,作者再度引用了领导人的打气:“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除了刊登“汶川抗震救灾提供巨灾应对范本”的研讨会消息,以及传达成都官方针对地震传闻作出的辟谣外,四川全省畅销的华西都市报在“北川老县城15日起适度开放”的图片引领下,提供专刊四大视角:灾区新貌、民生巨变、感恩奋进、百姓信心。不过,网站编辑还是能找到他们更想要的新闻点,比如搜狐在专题中推荐的标题——“媒体:地震2分钟震后跨越20年”。媒体系指华西都市报,而这句得到特别改编引荐的标题在纸面上本是“震后重生,都江堰一步跨越 20年”,刊于该报特刊第20版,原句来自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这位官员认为,通过灾后重建,该市整体发展水平至少提前了20年。

另一则由网易改编的标题没能像搜狐那样长命。新京报在第24版刊出调查报道,标题为“漩口政府人员率先入住安居房,汶川漩口镇负责分房官员称,担心居民先入住会损坏房屋,居民尚不知分房时间”,网易编辑在新闻首页要闻区推荐时将其意强化为:“汶川公务员率先入住安居房,普通居民至今仍在简易过渡房内等待”。不过,午后,此稿撤出要闻区及相关专题,腾讯等曾作转载的网站亦链接失效。

除了运用编辑技巧带来传统媒体原作不能企及的效果外,四大门户也都在今天上午以新闻头条位置打开了他们的多媒体纪念专题,新浪的特别策划名为“走近生的力量”,网易推荐由21世纪报系发行人沈颢诗作改编的歌曲“哀悼日”。冠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启示录”和“灾后重建的中国式路径”之名,新华社和中国网所发稿件也获得门户推荐位,作者们再将海地地震与汶川、玉树地震作比,宣告这条中国式路径“通往永远向前的方向”。

除了“多难兴邦”和“历史的进步为补偿”这样的高层语录外,中国青年报甚至把胡锦涛的玉树板书移向四川,用“新学校已成四川地震灾区最美风景”的头条消息来印证“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当然,除了玉树灾情可以向“5.12”两周年纪念专题提供新鲜话题外(环球网:摸着汶川的石头趟过玉树的激流),世博会则是上海媒体需要关照的当下。市委机关报说的是“援建都江堰,延伸‘世博精彩’”,其子报新闻晨报则以世博观众在城市生命馆环幕电影播放室内观看有关“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像为导,刊出记者在上海世博场馆中探寻如何“重建更安全的城市”的心得。

能压过全民纪念 “5.12”的大事要属“鸡毛蒜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成为多家市民报纸头条,CPI涨2.8%逼近警戒线的消息与房价、菜价升幅得到标题宣告,连日来得到聚焦的大蒜暴涨行情再获版面。华商报设计师在头版画了道弧线,以图说明“房价没降,12.8%”和菜价上涨28.7%间的关系,广州日报更是加上一句坏消息:2647,股市创12月新低。不过,也有媒体愿意提供希望。海口晚报告诉市民,“菜价开始降了”;南方日报对房价4月又大涨的分析是“最后的疯狂?”

对房价疯狂的这种惊恐之情反映在郑州晚报的头版头条标题上就是三个大问号:“怎么又涨了?这是为什么?难道‘史上最严厉房产政策’不管用?”只是内版答案并无出奇: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的统计数据来自国家相应政策出台之前,所以政策的作用还没有反映到数据当中。房价指数仍在同比上涨,相信下个月的数据会显示出房价下降的趋势。

物价飞涨的数据没什么人出面质疑,下降的消息就大不一样。近日热载的那则北京房价“大降8000”报道遭到了公开质疑,新京报虽然昨亦刊出,但今又向作者提供阵地,怀疑其间有“数字游戏”:人们普遍“不相信”这一数据,因为切身的感受是,身边的楼盘没有出现如此惊人的跳楼价。文章认为,“大降8000” 的数据是缘于有关部门暂停发售高价楼盘,于是就此反问“用局部替代了全部,虽不能说数据是假,但这种数字游戏能够真实反映房产市场的全貌吗?”

更强有力的直接证言恐怕还得来自任志强。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还根据这位“大炮”地产商的微博记录,提供报道“北京房价降了八千?任志强:自欺欺人”,南都副题为:有数据显示新政后京城房价暴跌三成,网友感慨 “被下跌”。

与此同时,广州和上海媒体提供的最新政策动向是:上海楼市调控细则近日出台,将开始征收房产税;广州明确不限购第三套房。

赵作海对刑讯逼供的指控细节得到了河南以外媒体的大段引用。曹林通过新京报表达对这位农民“有冤不申诉”的错愕之情,感慨他入狱后感觉“生活稳定”不愿离开中蕴含的反讽。这位时评家更是推测赵作海不申诉另有重要原因:如果知道申诉会换来更让他受不了的刑讯逼供,叫法律法律不应,叫正义正义没有回声,赵作海还会去申诉吗?

“被旅游”的又何止赵作海一个?南方农村报5月11日曝光称,广东省兴宁市为防止村民上访,组成 “陪访团”陪同游山玩水,信访花费已成为当地政府重要开支。于是,地方政府“花钱买稳定”、“人民内部的问题用人民币解决”的维稳路径,也成为连日来时评家们的一个热点话题。中国青年报今刊评论,形容此为“锯箭疗伤”,吁求治本之道:“维护宪法所赋予的公民合法权利,有权利的保障才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有利益的均衡才有社会的稳定”。

派出警察驻守幼儿园小学门口以防屠夫,这算治标还是治本?今日再发校园血案,新华社发出报道,引用陕西官方消息,称南郑县一村民持菜刀闯入该村幼儿园,死伤20人。4月以来,中国各地连发多起幼儿园及小学血案,舆情沸腾,直至周永康公开承诺部署守卫,媒体间甚至还因描述凶杀细节会否导致模仿一事引发报道伦理争论。

从目前情形看,这则冲破安全承诺的最新惨剧获得了有节制的公开报道。至晚间7时,新华社至少曾发出两则公开稿件。晚间,在四大门户上,这则消息的典型位置是国内新闻区头条,由央视新闻频道提供的视频画面亦获准引用。在搜狐早间曾提供的要闻区位置上,标题已然由“北京制止7起校园治安案件 ,控制10名嫌犯”的新京报消息替换,原本曾迅即建立的专题亦消失难觅。 

新京报上,陈杰人从正当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着手,反驳了昨日长江日报作者刘敏的“全面禁烟涉嫌人群歧视”论:公共场所吸烟者对公共卫生和他人健康的侵犯,是一种原发性的侵权行为,它只是基于自身欲望的一种行为,缺乏任何正当性。

最新的国际新闻除了布朗哽咽辞职、卡梅伦成为英国200年来最年轻首相以及利比亚一架客机失事的突发事件外,要数朝鲜媒体对本国“自主研发出核聚变反应技术”的自豪宣告。在金正日“掩耳盗铃”式访华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九常委集体出动接待之后,这个已经被越来越多中国民众感到“难以理解”的政权,宣布该项成果为“开发新能源打开了突破口”。不过,在腾讯专门提供的背景知识中,编辑以黑体字突出了以下段落:“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是氢弹,就是利用核聚变来发挥作用的”。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FT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0/0513/16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