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交易的艺术:最富有的人不讲究物欲

跟卡内基和洛克斐勒一样,盖兹也成为一位大慈善家,也热中于拿经营事业那套做法来经营自己设立的慈善组织。(图片来源: Simon Hayter/Getty Images)

约翰‧洛克斐勒(John D. Rockefeller)噎过世七十年,人们却还无法厘清究竟是什么动机,让他成为全球首富和全球第一大慈善家。

我相信赚钱能力是上帝赐予的一项天赋,就像有些人天生就很有音乐细胞、艺术细胞、文学细胞,医生医术精湛、护士照顾功力一流、相信你也有你与生俱来的特殊才能。

上天赐予我们这些能力是要让我们善用它们,为人类的福祉着想。拥有上天赐予的才能,我相信我的职责是赚钱和赚更多钱:而且我的良知告诉我,我要用自己赚的钱,让我的同胞过得更好。

生于苏格兰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跟洛克斐勒一样,决心将自己建立的财富捐出去,他的传世名言说道:“死而富有是一种耻辱。”

亨利‧福特(Henry Ford)因为热爱汽车和热中将汽车引进大众市场,以自己的姓氏为名,建立自己的汽车王国。他曾被一群要求发放高额股利的股东控告,后来股东打赢这场官司。

其实,虽然大多数股利都落到福特的口袋,但是他是拿现金扩大公司规模,以提高汽车品质并降低汽车价格,让更多人买得起汽车。

事后看来,这些不满的股东当年如果没有提出告诉,福特汽车公司应该可以造福更多人。

全球零售业龙头沃尔玛百货(Walmart)创办人暨主要股东山姆‧华顿(Sam Walton)即使身为富豪,平日却开着不起眼的小货车上下班,一直到死前都是这样。华顿曾说:

我一心想打造一家最棒的零售企业。就这样。我从来没打算为自己创造庞大财富。

不过,华顿确实为自己创造庞大的财富:《富比士》富豪榜中高居前几名者都是华顿家族的成员。

坦白说,我不会建议大家去看比尔‧盖兹(Bill Gates)的事业生涯传记,但是如果你看过他的传记,你会清楚知道盖兹是对电脑有兴趣,不是对赚钱有兴趣,他对打造优良企业有兴趣,对大理石打造的浴室没兴趣。

跟卡内基和洛克斐勒一样,盖兹也成为一位大慈善家,也热中于拿经营事业那套做法来经营自己设立的慈善组织。

就连恶名昭彰的房地产大亨唐纳‧川普(Donald Trump)在自传《交易的艺术》(Trump: The Art of the Deal)中也开宗明义地说:“我不是为了赚钱才做生意,我噎够有钱了,我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钱。我做生意是因为那是我的喜好,交易就是我的艺术形式。”

川普的说法无疑是呼应英国政治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弥尔(John Stuart Mill)的看法:他从事“某种艺术或某种追寻,过程本身就是完美的目的,不是手段。”

洛克斐勒、卡内基、华顿和盖兹这些杰出企业家的例子告诉我们,打造一家规模庞大又成功的企业需要过人的才能和辛勤的工作,也需要全心投入事业经营并关注事业细节。

我们没有理由把这些特质跟贪婪和物欲联想在一起,因为事实正好相反。对金钱特别感兴趣的人会被合法或非法的迅速致富计划给吸引,不会寻求创业商机。

当这些计划实现了(情况有时是这样),他们就会选择退休,在别墅里悠闲做日光浴。

即使我们怀疑洛克斐勒讲的“赚钱是上帝赐予的一项天赋”是在骗人,也发现川普说的“交易是我的艺术形式”根本荒谬可笑,但是这些说法确实告诉我们,这些人如何全心投入让他们致富的活动。最有钱的人不是最讲究物欲的人,反之亦然。

现代人很幸福,以往人们根本不可能靠打造成功企业来致富。回顾历史及当今世界的大多数地方,致富之路是靠政权、不是靠事业成功。

不过,靠政权取得最多财富的人向来是为了追求征服和统治的快感,不是为了物质目标。我们对元太祖成吉思汗所知甚少:或许他会告诉我们,掠夺和抢劫是他的艺术形式。

我们比较熟知那些殖民地征服者,英国在十八世纪时发动一系列战争征服印度,主要是基于经济考量。

但是其中最成功的冒险家罗伯特‧克莱夫(Robert Clive)在一七六○年回到英国,当时三十五岁的他获颁勋爵爵位,拥有超乎想像的财富。

不久后,他回到印度,在孟加拉创办东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后来,克莱夫因为涉及贪污而饱受批评,最后在一七七四年自杀身亡。

其实,当时年纪尚轻的克莱夫大可坐拥财富、轻松度日,但是他却选择去印度孟加拉设立公司,当时在那里工作的英国人大多因为气候关系而健康受损。

当克莱夫的东印度公司饱受批评时,他为自己辩解,后来因为受不了批评就选择自杀。然而,现在我们或许误以为克莱夫的殖民使命不只是致富之路,本身也是最终的目的。@(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商周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1/0814/215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