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衣俊卿马列春药发酵 中央编译局女性集体遭殃

除了权力,中共官员从来不缺的另一项当属〝性丑闻〞。日前,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演绎了一段颇惹眼球的〝淫乱+贪财〞戏码。因被情妇常艳曝光与局内多位女性淫乱,衣俊卿被解职。随后材料中涉及到的编译局的其他女下属被网友〝人肉〞起底,而衣俊卿供职的中央编译局也成为众人嘲笑对象。

点此看大图片

财色双收的衣俊卿,最近成为〝红人〞。(网络图片)

中央编译局女性被集体〝起底〞

继常艳材料〝衣俊卿不止我一个女人,江洋不是他的唯一〞中的江洋遭〝人肉〞后,近日,更有民众在中央编译局官网上搜出材料中涉及到的编译局的其他下属,多达20余人。

不少网友对被〝起底〞曝光的这些女性进行一番调侃笑话。

安普若-安校长:看了网上的曝光,发现中央编译局美女真多啊,而且都是名校出身,人大最多,北外、上外等等一大堆,学历还高,女博士、女硕士比比皆是,真的是人才济济。

帝都日记:夕。读完全本《中央编译局言情录》。一个有腥就沾,一个投怀送抱;以潜规则始,以欲火焚身终。他道貌岸然,党校讲课仍卑微求饶;她猜忌尖刻,索金百万仍难消疯狂。毁灭了天朝政坛新星,断送了事业有成美女,葬送了两个正常家庭。终是一对书生之罪孽情仇,一个字,惨。如换作刘志军,必不是这般情节。

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了署名杰安迪的文章指,衣俊卿的倒台引发了又一轮让人情不自禁的窃笑和幸灾乐祸,而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副部长级别他成为因违纪而被免职的更高级别党员之一。

〝毕竟,衣俊卿的主要职责是,传播毛泽东和其他共产主义大师的左倾、且常常是清教徒式的教义,而如今中国正处在这样的时代,许多人因领导人中的看似缺乏品德者,而感到幻灭。〞

中央编译局

衣俊卿所在的中央编译局是〝为党服务〞的〝马列研究的权威机构〞,目前约有300余名员工。

杭州《钱江晚报》的一则标题总结了公众的反感:《满嘴马列,满腹盗娼》。虽然该文章的文风被批像〝文革式大字报〞,但这篇评论继而谴责了衣俊卿买卖他所在单位的职位。

《维基百科》资料显示,中共中央编译局,全称为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简称中央编译局。是中共中央直属的事业单位,成立于1953年,前身是1949年创立的中央俄文编译局。主要职能是编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理论,翻译中共和国家重要文献和领导人著作。

从常艳文章描述的情况来看,编译局很多工作,并不是在〝编译〞,而是发挥著文革写作班子〝梁效〞、〝罗思鼎〞等同样功能:为现执政当局行动路线找思想根据和理论基础。而和其他一些高官性丑闻不同的是,这位副部长级别的衣俊卿,不但要色,还要财。即〝睡了还要给钱他。〞

网友老牛之友点评说:〝中央编译局,研究马毛邓江的权威部门竟然如此有声有色地搞权色交易---衣俊卿案实在太精彩了,一个副部级头儿,一个博士后美女,真实连续剧的男女新主角,要情节有情节,跌宕起伏,要意义有意义,折射时代……〞

对于编译马列主义的衣俊卿的〝多彩人生〞,有评论说,马列主义恰恰也是春药。

马克思

被中共奉为〝始祖〞的马克思,其个人生活混乱。

Arnold Kunzli在《卡尔.马克思心志》一书中写道:马克思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女婿自杀了,另外三个孩子死于营养不良。马克思的女儿 Laura嫁给了一名社会主义者 Lafargue,她埋葬了自己的三个亲生骨肉,然后与丈夫一起自杀。另一个女儿 Eleanor决定和她丈夫做同样的事时,她死了,而她丈夫却在最后一刻退缩了。

个人生活混乱的马克思。(网络图片)

马克思从不觉得自己有义务养家,虽然以他所受的教育和对多种语言的掌握,他很容易做到这一点,相反,他靠向恩格斯乞讨而活。马克思和他的女傭 Helen Demuth有一个私生子,后来他把这孩子栽赃给恩格斯,恩格斯则接受了这一安排。马克思、恩格斯学院的 Riazanov主任在《卡尔.马克思、Mai、思想家和革命家》一书中承认了这一事实。

Eleanor是马克思最喜爱的女儿,他叫她〝Tussy〞并常说〝Tussy就是我〞。当恩格斯临终时告诉她私生子的丑闻时,她崩溃了,正是此事导致了Eleanor的自杀。

马克思不仅无偿剥削女仆,还要强迫其充当性奴,产下私生子。为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声誉,要恩格斯替罪,私生子用恩格斯的名字命名,由恩格斯寄养在工人之家。拉法格等宣传家还连篇称颂马克思与夫人燕妮的爱情如何纯洁、坚贞与伟大,马克思的情诗如何动人,纯真得能陶冶人的心灵。

因此,评论指出,共产党表里不一,欺世盗名,自来如此。

常艳老公给全体国人的一封信?

此外,网上近日也在热传一篇自称〝女博士常艳老公给全体国人的一封信〞,指〝衣俊卿在研究马列,不知汲取的是何营养〞?但该信真假难辨。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新唐人记者剑彤综合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0122/27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