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sans-serif; font-size:16.363636016845703px; line-height:29.454545974731445px; background-color: rgb(220,236,237);">
这是袁祥彬写的诗,首字连读为:中华人民学生盟军血中宣誓
4、袁氏家族世居七代,至上世纪40年代,计有房屋200余间。
5、袁祥彬外公王文柱是天台教育界前辈、舅公陈钟祺是辛亥志士,三次当选浙江省军政府参议员。家族的士气也同样流淌在母亲的血液里。
6、1941年,袁祥彬与哥哥一起考入黄埔军校。被编入黄埔第17期二大队炮科,毕业后分到重庆防空司令部,驻守朝天门码头。
7、1943年,袁祥彬与哥哥先后报名参加中国远征军。
8、兰姆迦基地里,接触的不仅有现代军事知识,还有西方人的观念。
9、结束训练后,袁祥彬被编入新6军军部情报队,后担任区队长,直接接受副军长李涛指挥。
13、1945年8月,袁祥彬从军部电令“新六军即刻接防南京”中得知抗战胜利消息。
14、8月底,新六军被紧急空运南京,袁祥彬随军部进驻中央军校,驻地离中央军校大礼堂不足百米。
15、一天,新六军军医发现一名士兵染上花柳病。军部让情报队执行一项特殊任务。
16、1945年9月9日上午,侵华日军投降仪式结束后,在南京黄埔路与中山路交汇的新街口中央。已经是少校的袁祥彬带着20几个情报队队员,负责游行阅兵安全警戒。
17、内战爆发前夕,袁祥彬脱离军队。
18、1946年1月,袁家两兄弟回到天台,可母亲已经去世了。
19、49年后,袁氏大院分给几十户人家。袁祥彬因历史问题被判刑青海湖劳改农场,直到30年后才回到天台。这期间,两个孩子相继失散。回到天台后,袁祥彬饱受歧视与生活的困苦,甚至在垃圾堆里捡拾衣服穿。
20、如今,90岁的袁祥彬靠给人写经书挣些收入,前些年,有关部门告诉袁祥彬每月可以领到一些救济,可当袁祥彬高兴地拿起表格时,又平静地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