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叶匡政:孔庆东又犯病了?

作者:
我猜测,可能是他的脑前额叶受伤,导致性情大变喜怒无常,否则的话,实难理解他身上这种以骂求名、以贱求敌的娱乐精神。孔庆东的狂妄无忌,并非一日之功。很显然,他是从谩骂中获得了乐趣、享有了名声,于是便把自己的后半生,完全押在了这种粗口文化中。他佯装痴狂也罢,表面在攻击汉奸、记者,实际倒像在阿谀他心目中的主子。否则实难解释,他那些背离道义和良知的言行。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假狂士,竟也有人追捧,只能说是时代的悲哀。

叶匡政:孔庆东又犯病了?

比起孔庆东(左)的大量出格言论,吴晓平(右)的言论确实算得上温和。

很久没注意过孔庆东。今天看到一则有趣的新闻,孔庆东竟然起诉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吴晓平,诉其在节目中侵害其名誉权,所谓侵权言辞一是「他今天之所以在全国有一些名气,完全是靠骂人骂出来的」,二是「教授还是野兽,到底是教授还是野兽?」,并索赔20万元。北京海淀法院一审驳回了孔的诉讼请求,认为吴晓平是有针对性的、有诚意的,并无相关证据证明吴晓平存在借机损害孔庆东名誉、进行人格侮辱的恶意。

天下之大,什么荒唐事都有。这位靠骂人起家的教授,竟起诉别人骂他,真让人大跌眼镜。记得早些年,这位教授曾一口气对《南方人物周刊》记者连骂三个「他妈的」,被人称为「孔三妈」。后来,闹到有北大学生写公开信,要求校长辞退辞退这个「五毛教授」。记得当时信中的理由就是,不仅因他常「爆粗口」,「更严重的问题是他多次在公共领域宣扬暴力」,信中称在孔庆东的视频中,常称要把某人干掉,这种对其他公民的暴力威胁,已远超言论自由的范围,更违背教师基本伦理。

比起孔庆东的大量出格言论,吴晓平的言论确实算得上温和的了。我对孔庆东了解不多,早年只知他自称「北大醉侠」,近年通过微博,才发现他习惯用歪话、狠话、大话、脏话雷人,俨然成了教授圈里的宋祖德。他的言论也多出现在报纸的娱乐版,可见大家并未把他的言论当真,只图一乐。我猜测,可能是他的脑前额叶受伤,导致性情大变喜怒无常,否则的话,实难理解他身上这种以骂求名、以贱求敌的娱乐精神。

好玩的是,这位来自黑龙江的孔氏后人,常自称是孔子的第73代直系传人。孔子是强调「慎言」「讷言」和「非礼勿言」的,这位常把儒家挂在嘴边的孔庆东,竟喜欢以暴力言语示人,显然有违孔家的祖德祖训。说句玩笑话,最应处罚孔庆东的,当是孔氏家族。记得明洪武年间,当时朝廷曾赐孔氏族长一支藤杖,令其主持家族事务。据说藤杖至今仍在,孔氏族长如要维护孔家声誉,就该杖责这位有辱斯文门风的孔氏后人。

孔庆东的狂妄无忌,并非一日之功。很显然,他是从谩骂中获得了乐趣、享有了名声,于是便把自己的后半生,完全押在了这种粗口文化中。记得孔庆东当年开博客,还自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初犯我,我让三分。人再犯我,我回一针。人恒犯我,斩草除根。」看他今天的作为,这几句话倒成了扇向自己的嘴巴。他常称记者为「无良记者」和「国家公害」,在我看来,一个教授如此言行,才真称得上「无良」,任其恣肆蔓延,更有可能沦为「国家公害」。

在我看来,孔庆东真正恐惧的,是自己的言论没有反响。此次起诉吴晓平,大概也是为了博得一些关注,否则实难解释他的这一诉讼行为。他一直把吸引媒体注意力,当作了自己发言的动力,哪怕是瞎说胡扯、大放厥词。长此以往,他把那个常在媒体上出现的极端形像,看作了真实的自己,被媒体虚构的那个形像所奴役。这是从好的方面揣测他的心理变异。从坏的方面推想,这种假扮的狂放不羁,倒显出了某种居心的险恶。他假冒醉侠也好,他佯装痴狂也罢,表面在攻击汉奸、记者,实际倒像在阿谀他心目中的主子。否则实难解释,他那些背离道义和良知的言行。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假狂士,竟也有人追捧,只能说是时代的悲哀。

北京海淀法院在驳回孔的诉讼请求时,特别指出,孔庆东系近年因骂人事件引发不少争议,应属社会公众人物之列。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应允许相关公众对公众人物的行为提出合理的质疑、指责甚至刺耳的批评,不能简单地认为仅是质疑和批评本身就构成侵犯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除非发言人发表相关言论时具有明显的恶意。因此,公众人物的人格利益在法律保护上应适当克减,公众人物对于媒体不具恶意的批评、质疑亦应有一定的宽容度量。法院的这番表述,已把此案的法理说得很清楚了。

孔庆东不明白的是,吴晓平所言,代表了大多数公众的观感。既然你不甘寂寞,想剑走偏锋,用一些肆无忌惮的胡言乱语来娱乐公众,别人对你自然也有嘲笑和批判的权利。当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和隐私权与民众的知情权发生矛盾时,显然应以尊重民众的知情权为主导,这体现的其实是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公众人物比普通人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当他们利用这种资源获得利益的同时,也应承担比普通人更多的社会义务。公众人物的影响力,使他们的社会和生活行为,会对社会和民众会构成影响和示范,所以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和名誉权进行限制,也是社会监督的一种方式。这种监督自发地来自于社会舆论,一个人的影响力越大,他被限制的隐私权、名誉权也会越多。

不知道孔庆东通过此案,以后会留些口德呢,还是会再掀更大的骂名。总之,一个喜欢骂人的小丑,起诉别人骂他,也算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笑料了。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香港东方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4/1221/489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