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两千年前的点子,原理很简单却造福万代,让现代人望尘莫及!组图

点此看大图片

都江堰(网络图片)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都江堰是由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于约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直到今天,都江堰依然发挥巨大的作用。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

@方维,力学受害者(知乎)

我学水利的。想说一个两千年前的idea,都江堰。以前中学只是略有耳闻,上了大学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它的河流动力学原理真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凹冲凸淤,束水分流。

所谓〝凹冲凸淤〞是说,水流过之后,凹岸被冲刷崩退,凸岸泥沙淤积。那么有人问为什么不是凸冲凹淤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弯道水流的特征。我就不过多阐述了。但只要记住这个结论就行,这个结论对于水利学来说非常基本,也非常重要。

好,解释完了凹冲凸淤这个理论,我们现在跟随着李冰来实战一下。看图:

从前往后,先看最前面的鱼嘴,它的位置非常巧妙,正好处于河床弯道中间靠上一点点处。既然是凹冲凸淤,那么左右两边水流的含沙量肯定是不一样的。靠近凸岸的含沙量大,靠近凹岸的含沙量少,所以鱼嘴很优雅地就把含沙量大的水流排走,把含沙量小的水流引入内河道。去过都江堰旅游的朋友肯定听导游对你们说过,四六分水,二八分沙这句话吧,可能你当时不太明白,但听我这么一说你们一定就恍然大悟了。

好,下面就到了飞沙堰,水流到这虽然已经排走了80%的沙子,但剩下的20%仍然是个大数字。这里李冰运用了两个方法把沙子排干净。一方面,继续用凹冲凸淤这个原理,沙子从飞沙堰排走。另一方面,因为河道变窄,水流变急,撞上了离堆,就是中间的那个小亭子那,产生了漩涡,利用离心力,把沙子从飞沙堰甩出去。

所以最后,进入宝瓶口(就是最右边那个小口子)的水流基本没什么沙子了。

到了汛期,鱼嘴被淹,飞沙堰就承担了鱼嘴的作用,对水流和沙子进行分流,再加上宝瓶口的限流,基本杜绝了成都平原的洪涝灾害。

所以说李冰父子就是在最合理的位置,用了最合理的方法,做了最合理的事,并且造福了子孙万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话我不敢说,但两千年之后还能灌溉着成都平原,的确令我等后辈望尘莫及。

ps:我当时上课时,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原话是这样的:也许一千年以后,长江三峡可能会变成一堆废弃的钢筋混凝土,但都江堰还会继续履行着它的职责。

注:在中国大陆众多水坝里,最具争议性的莫过于长江三峡大坝,当时反对声浪极大,专家纷纷警告说大坝将改变长江流量与生态以及导致地震,水库淤沙也会威胁大坝的稳定性,可是到头来政治力量终究凌驾于环境考量之上。

水坝对河道生态的毁灭性是难以计算的,原本自由流通的水路,现在变成了毫无生机的人造湖,植物死亡、鱼群难以洄游繁殖,多少物种因此灭绝,更不用说因水坝建设而被迫迁徙的平民百姓。

四川地质研究员范晓于2011年感慨地写道:〝这些大型工程是这个时代最恶劣的暴行,它们遗留下的历史伤痛很难抹平,将是未来几代人永远的悲痛和遗憾。〞

责任编辑: 白梅  来源:知乎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102/49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