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互联网科技公司突然发现:中美两地IPO之路都死了

互联网科技公司赫然发现,上市之路当前走不通了。

据Dealogic,今年一季度,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在美国成功IPO,上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2009年一季度。

这和两年前的火爆上市景象截然不同。仅在2014年第二季度,就有24家科技公司成功上市,总募资额高达85亿美元。随后一个季度,又有10家科技企业IPO,最知名就是创下科技类IPO最高纪录的阿里巴巴。

但从去年开始,科技类创业公司IPO开始降温,即使其中很多企业持续以高估值在融资。被称为独角兽的规模达10亿美元的科技类创业公司已经超过了140家,近90家都是美国企业。Uber估值最高,为625亿美元。小米紧随其后,为460亿美元。Airbnb估值达255亿美元。

随着IPO降温,硅谷科技初创公司的融资活动也遇到了“寒冬”。创业融资去年一季度下滑了30%,至277亿美元。由于不像过去那么容易获得投资,很多初创公司都开始量入为出,比如减少浪费,压缩办公成本,裁员。一些公司甚至开始重新考虑他们的商业模式。如果难以找到融资,就会迫使资金短缺的创业公司转向IPO,以作为新的融资渠道。

IPO不再活跃不仅仅发生在科技类创业公司,美国整个IPO市场的脚步都在一季度放慢了。

文艺复兴资本(Renaissance Capital)本周表示,一季度美国仅八家企业成功发行新股,IPO脚步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缓慢,第一季度IPO市场融资规模创20多年以来最小。

文艺复兴资本称,企业放缓在美IPO脚步可归结为几个因素,包括私营公司估值水平,市场波动和能源价格下跌。第一季度在美IPO公司主要以生物科技企业为主。事实上,包括一些非生物科技企业在内的公司本可以完成公开募股计划,但他们担心估值过低会对融资额度造成影响。“我们认为,这些企业中大部分本可以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计划,如果他们愿意承受低于企业拟议估值的折价发行。”

当前,中国科技类企业的IPO也遭遇了挫折。最重要的一点是,战略新兴板搁浅了。

多家国内媒体在3月15日报道称,国家“十三五”规划拟删除“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财新网援引“权威人士”的话称,这意味着战略新兴产业板不再设立。不过,截至目前官方尚未表态。

战略新兴板当初定位的目标之一就是吸引海外互联网公司回归A股市场。

“很多互联网公司很郁闷,(战略新兴板不再推出)对那些私有化的公司影响很大。”一位要求匿名的投行人士这样告诉澎湃新闻。

在上述消息公布之前,大批中概股忙于私有化,准备回国。高潮发生在去年二季度,当时有20家中概股收到了私有化要约。

“如果战略新兴板胎死腹中,将直接令整个中概股的回归方向明确指向新三板,2000家VIE架构的初创公司整体倒向新三板。”澎湃新闻援引上述投行人士的话称。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华尔街见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0402/717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