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好文 > 正文

慎思:计划外朱婷夺金领导们纷至沓来 想起一个词:“嘴脸”

—朱婷家的幸运

作者:
计划外的朱婷,为国争光了;于是,领导们纷至沓来。其实,他们还是当年的那些“干部”,说不定,有人就拿到过朱家当年交的罚款也未可知;如今到朱家表示祝贺,还是要显示他们才是老大,你再世界冠军,还是在我的治下,这是我的一亩三分地。这时候,最容易想到的一个词,叫嘴脸。

河南副省长送匾朱婷父母“无坚不摧”,引发网友的吐槽,尴尬了谁?(网络图片)

河南副省长送匾朱婷父母“无坚不摧”牌匾,引发网友的吐槽,尴尬了谁?(网络图片)

这几天,河南周口郸城县的大朱楼村热闹了;女排夺冠后,“8月22日,省市县各级领导纷纷来到女排主攻手朱婷的老家,慰问英雄父母朱安亮和杨雪兰,授予朱婷‘河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同时授予朱婷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荣誉称号。郸城县委、县政府赠送了‘无坚不摧’牌匾和2万元慰问金。”(凤凰网)

从画面看,至少朱婷的母亲并不高兴;这是很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我们拚死拼活供养闺女的时候,你们哪里去了?现在得冠军了,你们都来了。还有一个段子更搞笑:中国女排拿到奥运冠军后,河南副省长到朱婷家慰问,对朱婷父母说:“感谢你们培养了好姑娘,为祖国赢得荣誉,为河南人民争了光,您老人家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朱婷父亲拿出一张单子说:“能把这个给报了吗?怀朱婷的时候差一点让你们弄死,到处躲到处藏,到处借钱,卖了耕牛交了三万罚款才了事!”

朱家有五个女孩,这在农村并不少见;我的一个堂哥,就是前五胎都是女孩,结果到了第六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接续上了香火,生出了男孩。按照朱婷出生时的计划生育政策,肯定是计划外的,她排行老二,并不符合“政策”,因为当时是只准生一个;而在中国农村,真正只生一个的,非常罕见,至少以我的目力所及,没有见到过。“大豆纤维”的发明人,我的同乡,大概生了将近十个孩子。早年他生产粮食机械,就是面粉机了,发了财,是八十年代最早的万元户,那时候的他,缴了罚款生孩子,从不含糊。

至于那些罚款都去哪里了,记得有人透露过当地计生干部以及乡里还有县计生委的分成比例,大部分都留在当地了,其实被计生干部和乡里主要负责人,主要是乡长和书记分了,这是公开的秘密。而当时的计生口号和标语,想必20岁以上的人都应该记得,别提了,简直是惨不忍睹。在欧美等国家,还因为这种事收留了不少的避难者。九十年代计生政策之狠,都要拜一个人所赐。简直想不明白,当时为何要搞得那么不留后路。

计划外的朱婷,为国争光了;于是,领导们纷至沓来。其实,他们还是当年的那些“干部”,说不定,有人就拿到过朱家当年交的罚款也未可知;如今到朱家表示祝贺,还是要显示他们才是老大,你再世界冠军,还是在我的治下,这是我的一亩三分地。这时候,最容易想到的一个词,叫嘴脸。

今天,和网友聊天,说到河南历来极左;58-61年的大饥荒时期,省委书记吴芝圃,一个小学教员出身的书记,在当时的狂热中,故意多报产量,致使河南大部分地区的农民的普遍饥荒,信阳的潢川甚至还发生了煮孩子吃的惨剧(安徽,甘肃,四川等地都发生过);固始县的一个朋友讲过一件事,说当时他们村有个胖子,被周围的人不断警告,尽量少出门,以防不测;结果不幸的是,最后还是“不测”了……那年头仅见的一个胖子,无缘无故地消失了,不用说,是被吃了。被人活活吃掉,想想是什么滋味?是否细思极恐?

当时以及后来咱赵国的宣传统一口径说是苏修逼债和自然灾害;但是后来刘少奇回来家湖南考察过后在七千人大会上一语道破天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沈志华老师的档案研究也表明,苏修也并未逼债,而是太祖骨头硬,不吃嗟来之食,苏联要援助粮食,硬是不要。各级的行政首长和组织最高长官,基本上就相当于一个当地皇帝;所以,各地领导人的性情差异,就能决定当地百姓的生存状况;到了高层,也是如此,一个人决定了一个国家人民的福祉。而西方民主制度要纠正的,恰恰是一人决定多数人这种极不合理也不人道的社会机制;而反对者,肯定就是这种机制的受益者。

网络的发展,造就了无数段子手;关于非正常死亡所发生的两个大国,有高手的段子如下:

官媒说:美国每年有近3万人死于枪下,其中1.2万人被枪杀,1.7万人开枪自杀。事实上另有真相是:苏联暴政的24年中被屠杀约2000万人,这个人数足够持枪的美国人死上700年。而某国比苏联还多死了3倍,则足够美国人死上2800年。可见最危险的事情绝不是让公民持枪,而是让独裁者单方面持枪。

其实这不是段子,而是一语中的的毒舌,比蔡明的舌头厉害不少。

河南遭遇的极大不幸,大都发生在豫南部或者东南部,震惊人类的75.8洪水,淹死24万人,与唐山大地震大体相当,是因为打麻将贻误了炸坝时机,不细说,你懂的;还有“那个病”,就发生在朱婷老家那一代,邻居驻马店最为惨烈;而时任豫省主政者,至少当时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反而高升了;但是,以后会怎样,我不敢说;因为多年来,一直有良心人士和退休干部在揭盖子。而据旅居加国的姜维平透露,有人亲眼见证,离任时,整整装了六个车皮的东西,这“东西”,你我都知道,不是被子,也不是桌椅板凳。

朱婷是幸运的,第一,没有被计划掉;当时乡干部有一项任务叫“抓大肚”,想想看,如果朱婷的妈妈怀她的时候被抓了,还会有今天这个为当地的父母官争了光的朱婷么?第二,朱婷的爸爸有一个手艺,会修农用拖拉机,在当地方圆十多里小有名气;而如果她爸爸没有这个手艺,为了养家去卖血了……后果会怎样?此处,需要倒抽一口凉气。

主政豫省者出版过一本书,里边有一句颇为精彩的话,大意是,没有在河南工作过,就不了解中国。这话在一定程度上倒是实话,因为河南几十年来的历史,几乎就是中国多年来的缩影。河南作家刘震云,不好意思写建政后河南的大饥荒,写了《温故1942》,其实他是想用这个提醒不要忘记河南乃至中国的大饥荒,但是又知道那是红线,不能碰,所以,聪明的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咱写1942还不行么?刘震云的聪明,有一件事可以佐证:刘作家1977年考上北大,当时他是当过兵复员后参加的高考;而他的另外一个原阳县的老乡(与刘作家老家延津县同属新乡地区),一路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正好赶上恢复高考,所以二人年龄相差应该至少在7、8岁,结果都被北大录取,此人如今已身居高位,不好点名了;他俩从北京回乡经常结伴而行;一次他们放假回家,先在北京火车站买了一些空点心盒子,到了新乡火车站,下车后就开始买各种点心装进印有“北京糕点”的盒子;于是到了村里,街坊邻居老少爷们大人小孩纷纷夸赞,还是北京的点心好吃啊。让我好笑的是,这个掌故,到底是他们二人谁走漏了风声呢?

朱家是幸运的,没有让13岁就辍学的朱婷去无锡打工;而可惜的是,河南就一个朱婷;而她的同龄女孩,大部分在辍学后,打工,在腐败治理模式的九十年代,发廊遍地的九十年代,算是比较好的,也比较干净的出路了。你懂的。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作者博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0826/79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