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光复后,由于受美国国家地位和文化的影响,韩国知识界开始宣传“表音文字优越论”、“汉字落后论”。甚至于舆论开始叫嚷,韩国在整个文化和价值上要脱离东北亚汉字文化圈,加入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文化圈,即所谓“脱亚人西论”。自此开始,汉字在这里的命运才开始发生改变。
在朝鲜半岛南部,最早掀起废除汉字运动的是崔铱培和李克鲁。
当时,文教部内有一个负责制定战后文教政策的机构,曰“朝鲜教育审议会”。在该机构中,各种主张废除汉字的势力,遥相呼应,共同决定了战后半岛南部文字政策的基调。1945年12月8日,根据“汉字废止会”的建议,“朝鲜教育审议会”决定:在中小学课本中,废除汉字,全部改用韩文,但在必要时,可以在韩文后的括弧内注上相应的汉字。
随后,在1948年8月15日韩国建国后,这个决定很快便得到了韩国法律的支持。1948年10月9日,在韩国“朝鲜语学会”建议下,韩国国会通过了其第6号法律—“韩文专用法”,规定:“大韩民国的公用文书要用韩文作成,但在一定时期内,在必要时,可以并用汉字。
1961年朴正熙曾试图自1962年3月起,在韩国所有出版物中全面取消汉字。但该计划遭到了以南广佑为代表的国语国文学会的一些学者的反对,朴正熙只好暂时放弃。到1965学年度,韩国已完成了对所有国语教科书的改编,汉字再次重新出现于各种国语教材中,韩国的语文教育全面步人正常轨道。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60年末。
1968年10月9日是韩文诞生522周年纪念日,朴正熙在这天发表的总统致辞中宣布,韩国将从1970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韩文专用”。
在“韩文专用”实施近三十年之后,韩国人的汉字水平降到了何种程度?“韩国汉字能力检定会”是韩国权威的汉字水平鉴定。和考试机构,由韩国语文教育研究会会长南广佑于中韩建交之初的1992年9月发起成立(南先生兼任会长,直至1997年12月6日去世)。
1997年5月该会组织进行了全国第九次汉字能力鉴定考试,结果,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成绩仅为29.5分(百分制,使用的是四级试题,出题范围在1000字之内),这在韩国引起了震动,全国各大媒体均对“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汉字能力接近于文盲”一事表示震惊。
所以,南广佑生前曾广泛告诫韩国人:“走上社会,如果不想当文盲,就学汉字吧!
这是否有点危言耸听?绝对不是。韩文中的汉字词有数万之多,它们在韩文词汇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70%以上,而且,汉字词基本都是文化用语;而大学毕业生的汉字水平接近于文盲,因此,即使对韩国一无所知,也能据此对韩国的总体文化水平有一个大致的结论。那么,不会汉字,究竟会给韩国人带来何种影响?换言之,“韩文专用”究竟给韩国带来了什么后果?现在韩国人的语言生活究竟处于怎样一种境地呢?
明知大学国文系教授陈泰夏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正是韩文专用才使得韩国社会出现了大批的半文盲。对于汉字问题,我们不能把它当作是语文教育方面的一个问题来考虑,而应该认识到,它是涉及到我们社会是否出现才智崩溃的大问题。”
1997年底韩国爆发金融危机,其速度之快、程度之烈、规模之大均为世界罕见。特别是,韩国的“汉字派”领袖南广佑先生在这个特殊而关键的时刻,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关头,在致前国务总理高建的公开信中指出:“国家现在陷人困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错误的国民教育。只用韩文的政策,愚弄百姓,坑害国民,使极端个人主义蔓延,使国民精神走上歧路。……依这般的国民意识,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接受的资金援助即使再多,我们的前景也只能是十分暗淡。……希望通过恢复世宗时代之传统国语,使国家危机得以克服。”这便将韩国经济危机的原因同以“韩文专用”为特征的国民教育以及由它所培养出来的国民意识联系了起来,将汉字在韩国的命运同韩国的国家命运联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