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别再让父母给你带娃了!看看日本人是怎么做的

别再让父母给你带娃了!

自己孩子自己带,不需要父母插手

和我们很相似,日本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很注重孩子的读书和升学的,不过除了知识之外,他们还很看重孩子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兴趣的发掘。某些时候感觉日本人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礼仪规矩、为人处事以及手工技能等方面之用心,甚至超过了对他们知识方面的要求。就此,想就日本父母在儿童教育方面有别于国内儿童父母的教育方法等,以自己近三十年的近距离观察所看到的真实一面来谈一点所观、所感、所思。

让我们先从孩子出生后如何带孩子来看。在日本,人和人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因此,日本的老人几乎是不会去帮自己子女带孩子的,一般也不和子女同住,最多在子女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搭把手而已。所以,通常情况下,一般日本家庭都是忙碌的父母和几个孩子同住,过去,日本女性有结了婚就辞掉工作专心在家相夫教子的习俗存在,但基于日本经济长期陷于低迷直接影响到了丈夫的收入而导致家庭生活拮据的现实,今天的很多年轻女性结婚后一般也都会选择继续工作以贴补家用或赚取自己的零用钱。

如此,就不能做专职主妇在家照顾孩子了。表面看来,让孩子过早的学会照顾自己及兄弟姐妹似乎对孩子来说有些残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也锻炼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加了孩子之间的亲情和家庭意识。

日本放学景象

而对比一下我们国内的情况却是大不相同。我们由于过去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唯一的孩子彻底地成为了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内的整个家庭的“心肝儿宝贝”。

而到前几年,我国普通人的退休年龄为男55岁,女50岁,这样的年纪在日本人眼里正是年富力强,所以他们就有大把时间和精力来帮子女带孩子,而且还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双方抢着带的。这在日本人眼里的不可理喻之事,国人却是当作“阿塔丽麻爱”的事情来做的,反之,才会被视为不正常。

在日本就经常会碰到国人生孩子特地把父母从国内邀请来日本帮助照顾孩子的事情,短则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甚至即使签证到期不得不回去了,还会重新不厌其烦毫不吝啬金钱再邀请父母来日帮助带孩子。日本人看了膛目结舌,但我们却是我行我素。

而我们的老人所谓的带孩子,大都是把孩子惯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据说有些孩子都5、6岁了,连穿衣服系鞋带儿都还是大人帮忙,想要什么马上就得有,即使是上学了,还要大人接送等等。试想,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独立生活能力呢?又怎么可能懂得关心照顾别人呢?那么,最终结果就是培养出的大都是缺乏自立能力的孩子,这从前些年炒过一阵子的中日儿童夏令营活动中日本孩子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全方位胜过中国儿童的例子就是最好的明证。

不放纵,不溺爱,不培养“熊孩子”

还记得自己刚刚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被父母教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之类的古诗词,稍长,到了会哼哼唧唧唱两句的时候,又被教以“我爱北京天安门”“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革命歌曲,这个就不提了。总之,从自己小时候开始,就主要被施以强制灌输性的知识教育。

但日本则不同,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父母让孩子独自去超市买东西的综艺节目。通常情况下是父母写好一张购物清单给孩子拿着,一般里面会写有牛奶、面包、酱油、饮料和洗发水等等,让孩子提着和自己身高几乎不成比例的购物用篮子在超市里踉踉跄跄地自己寻找要买的东西,有不懂的或找不到就询问售货员,买完后结账付款带回家,目的是培养孩子在父母不在的时候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

因为是电视台录制的节目,因此除去孩子蒙在鼓里,家长和节目组人员都是在监控现场一边看着孩子购物,一边讨论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独立能力的改进措施等。感觉这样的节目就很好,因为孩子只有自己亲自去做了,才会留下深刻印象,也才会慢慢潜移默化的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反之,看我们在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六人共同只拥有一个孩子的今天,莫说让孩子去买,那是恨不得买回来弄熟了嚼好了喂到孩子嘴里才肯放心,孩子又怎能得到生活技能的锻炼呢?

国内放学景象

在日本还会经常看到电车里或者其它公共场所父母提醒孩子不要大声影响别人的情景,如果孩子太小哭闹不止,那么,一般父母都会把孩子带走哄好后再回来。这在我国,一般都会很通融的,小孩子嘛,哪有安静不闹的,但在日本,日本人却会从小就教育孩子无论是任何场合不给别人添麻烦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我们常常看到日本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虽然也去接送,但从来没有家长帮孩子拿包拿水壶的,都是孩子踉踉跄跄地拿着自己的东西走路,而家长大都空手相陪。小学生更是如此,不仅书包,有绘画课体育课等还要拿专用工具,下雨还要打伞,但即使如此,也都是一个人大包小裹的通勤上学。也正是这种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做人做事准则,才使得日本人修炼成为了今天举世公认的具有一流素质的民族。

脚踏实地,孩子独立成长最重要

现在国内重视学业,而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白天上课,晚上或假日上补习班,还有做不完的作业,可以说,孩子几乎每天都处在一种超负荷的状态之中,即使有有限的趣味选择,一般也都是家长给选择了诸如钢琴、歌唱之类的所谓高大上的科目,这时我们的家长们就浑忘了钢琴家本就是凤毛麟角,歌唱家更不是谁都能当上的社会现实。

但日本却完全不同,日本孩子上学就是在一种比较自由的环境中上课,至于趣味则更是没有父母强迫决定,父母要做的只是发现,发现孩子对哪方面感兴趣就鼓励孩子去选择,而且不是逼着孩子一定要学出个什么东西来,只是注意把握孩子的均衡发展,而且有些有余力的孩子还会选择同时报几个兴趣班,比如空手道、柔道、游泳、篮球、橄榄球、剑道等等。

这些的原始目的也只是让孩子把趣闻作为对自己身心有益的一项活动来参加而已,当然,从兴趣中挖掘出了潜在的特长并获得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但这毕竟不是最初的目的。

一般我们在孩子小时候都是和父母一起睡,但在日本如果条件允许一般孩子很小开始就会有自己的房间,即使经济条件不允许,父母也会努力为孩子创造出一个他们自己的小空间。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开始有一个属于自己独立的空间,就能够通过整理房间,打扮自己的小天地来提升自己的自律、自我管理能力等。

也许,我们有些父母会以担心孩子一个人会出事云云对此持反对意见,那么,日本父母对此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也经常看见日本小孩子在路上因跌倒、磕了碰了而大声哭叫的场景,遇到这种情况日本孩子的父母绝对不会三脚两步的扑过来安慰孩子,而是冷静的让他们自己爬起来,告诉他们摔倒了“大丈夫”(没关系),以鼓励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许,我们会由此觉得日本人缺少亲情,但个人认为这总比溺爱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还有一个现象也是值得对比一下的,那就是一般在国内搭乘地铁或公交车等交通工具时,要么看到的是大人给儿童让座,要么看到的是小孩子抢先冲上车为自己和父母抢占座位,做法虽两极,但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培养了孩子我是弱小我就应受到照顾的心理,也会滋生滋长孩子自私自利的负面意识。

不过在日本就没有这样的习惯,首先在日本很少有让座的风习,你觉得给站在身边的老人让个座是学雷锋了,对不起,日本老人不需要,相反搞不好还会对你认为对方老而使得人家不高兴拂袖而去呢。你觉得给站在身边的儿童让个座也是做好事了,那也对不起,日本儿童也不需要雷锋大侠,因为人家父母就是要通过这些来锻炼孩子的不接受他人帮助的独立生活能力呢。

而且,日本的电车巴士里的优先座位如果没有老弱孕妇和抱婴儿的乘客,一般来说,即使是当时人再挤,也不会或很少有人去坐,即使是小朋友也会站着,因为他们知道,那是给需要受到照顾的老弱孕妇和抱小孩儿的人准备的座位。

没有“小皇帝”“小公主”,只有平凡真实的个体

日本第一生命保险公司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小学生的理想调查,调查题目为“如果你成了大人,你想做什么”。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可以看到男孩子的回答排在前十的依次为:足球运动员,棒球运动员、警察、地铁或巴士司机、木匠、医生、商店营业员、学者、宇宙飞行员和消防员。

记得我们上小学时也搞过类似调查,当时大部分的回答都是科学家、钢琴师、解放军之类高大上的。看国内网上报道现在的小学生在被问及长大最想做的是什么时,回答“老板”的居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对比前面日本小学生的调查,我们看到排在前十的根本就没有“老板”二字。

在对日本的父母做的一项“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从事什么职业时”的调查时,日本孩子的父母们首选是安定的公务员,其次则是大公司的职员,排在前十位的依然没有老板,这些又是怎么回事儿呢?那是因为作为父母,日本人深知拿工资和给人发工资的责任和辛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打小儿就不会给孩子灌输长大当老板的思想。

除此,日本社会也从来没有把老板作为英雄来宣传,电影电视剧中也几乎没有以老板为题材的作品。所以,可以说,孩子们对老板这个概念首先就是比较模糊的,其次,日本人有不炫富不露富的习俗,孩子在学校为防止同学们另眼相看自己,使得自己陷于孤立状态中更是不会张扬自己家长是老板。因此,我们就看到了在日本孩子的心目中老板其实也就是个屁,这和国内儿童对老板的熟知程度热衷程度相比,用日本人的俗语来说就是“云泥之差”(天地之差)了。

责任编辑: 夏雨荷  来源:搜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7/0623/95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