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消息称,中共政治局委员、中财办主任刘鹤除了将担任主管经济和金融的副总理外,还将兼任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港媒文章也持同样观点,而新加坡《联合早报》则认为刘鹤同时还会出任央行行长。最近消息是,刘鹤将任副总理。此外,专家胡少江近日发文披露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缺陷。
刘鹤未来职务,众说纷纭
1月26日,英媒路透社报导称,刘鹤在中共十九大上晋升政治局委员,并深得习近平信任。
报导引述5位消息人士指,刘鹤将接替马凯的中共国务院副总理职务,但与马凯主管金融不同,刘鹤将全面掌管经济和金融政策。
其中3位消息人士还表示,刘鹤还可能接任马凯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一职。
港媒也同样认为刘鹤将出任国务院副总理。
港媒《星岛日报》2月5日报道,张高丽、刘延东、汪洋、马凯等四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将全部卸任,由韩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孙春兰(原中共中央统战部长)、胡春华(原广东省委书记)、刘鹤(中共中央财经办主任)担任副总理。
此前已有多方消息指,刘鹤接任副总理和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几无悬念。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在中国高层高度关注金融稳定的背景下,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刘鹤也有可能以副总理身份兼任央行行长,以增加央行权威,更好发挥央行在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的作用。
胡少江:中国经济存在结构性缺陷
1月19日,胡少江在自由亚洲电台发表题为《对中国2017年经济数据的另类解读》的评论文章,披露,中国经济存在一些结构性缺陷。
文章说,在初步阅读了中共官方资料之后,我在这里想将体现在中共官方资料中、但是被中国官员回避解读或者有意错误解读的一些负面资讯进行一些初步分析,以便让读者在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缺陷有一个比较客观的看法。
首先,中共官方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解释互相矛盾。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长率为8.3%,扣除价格因素以后的实际增长率为6.5%,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低零点四个百分点。
虽然官方公布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考虑到城镇居民总数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收入水准高于农村居民,中国总体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应该明显低于6.9%。这与中共官方公布的总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的资料是矛盾的。
第二,中国的消费增长低于总体经济增长,消费还没有成为推动增长的主体。2017年,中国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8,322元,名义增长为7.1%,扣除价格因素之后的实际增长率为5.4%,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低一点五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才4.1%,只相当于整体经济增长率的60%左右;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实际增长也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增值率的零点一个百分点。
第三,从投资的增长资料看,中国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的格局没有变化。去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7.2%,高于总体经济增长。从结构上看∶国有控股企业投资的增长为10.1%,不仅高于总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大大高于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反,民间投资的增长则低于总体经济的增长。
此外,在所有投资中,由各级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是总体经济增长速度的三倍左右,而体现民间投资意愿的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则大大低于总体经济增长的速度。
第四,在中国的宏观调节过程中,市场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相反,最立竿见影、最有成效的手段仍然是政府直接干预。例如,过去一年里,中国政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抑制了大中城市的房屋价格上涨,在这方面市场并不是主导者。
此外,中国的节能限产也基本上是通过政府直接命令来实现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保护的通常是国有和国家控股企业,而经济利益遭到比较大损害的则是那些没有后台的民营企业。
对中国经济资料进行全面和深入解读还需要更多的资料。例如,在看到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增长低于总体经济增长的同时,人们理所当然地会询问,究竟经济中的哪一个部分的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呢?除了居民收入之外,其他的主要收入包括企业收入、国家税收等。
我们目前还无法看到税收增长的资料,但是我完全可以预期,国有企业收入的增长和税收的增长应该是高于居民收入增长的,这对也是经济资料对政府强势主导经济的一个证明。
阿波罗网孙瑞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