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真正的芳华绝代!在八十年前…

一件蓝衫,一袭黑裙,人淡如菊,清新干净(图片来自网络,以下皆同)

年少上学时,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穿在身上那丑丑的校服,心里总会受到10000点伤害。能有一身好看得体的校服,至今成为许多人念念不忘的心愿。

最近,一所中学推出最新校服,小西装,白衬衫,短裙,过膝袜,领结,收获了众多的赞赏,人们都说:“穿上就成了偶像剧的男女主角。”但是,让人感到的却是一股浓重的日韩风。

其实我们的校服也曾美丽,在民国。

一件蓝衫,一袭黑裙,是时光里最美的中国风校服。

民国不过短短三十余载,却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年代。民国校服,便是风雨飘摇的岁月,开出的文化之花。那是中国校服最美好的定格。

在表现民国的影视中,我们总能看到穿着校服的女学生,或蓝或灰的上衣,或直或褶的裙子,人淡如菊,清新干净。

那抹淡雅的蓝,像天空一样清澈;

微微的收腰,流淌着少女腰际若隐若现的妩媚。

那恰到好处的立领、别致的斜襟,

沿革传统,中国味十足;

俏皮的七分袖与玄色中裙,则打破了禁锢,初露自由的端倪;不多一丝修饰,却有几分稳重、几分洒脱。

这简洁、素雅得可爱的学生装,便叫做文明新装。它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成为“知性”“高雅”的代名词。

网上有一张照片非常流行,那是12岁的林徽因,身着北京培华女中的校服,时髦清丽,别有一分婉约的韵味。

林徽因(右一),她们身上穿的是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

民国时期的校服,除了文明新装,还有一种类型,便是改良的旗袍

图为1941年,布告栏和邮件局前的女大学生

民国的旗袍非常风靡,也是当时女生的日常服装,所以当时很多学校出现了旗袍校服。这种旗袍剪裁简单,让学生看起来亭亭玉立,纯净的颜色,又符合中国女性温和内敛的性格。

穿上这种旗袍校服,展现规整、含蓄、端庄的东方女性之美。

延用至今的香港培道中学女生在1970年时的白色旗袍校服照

英华女学校的夏季校服

说完了女生,再来看一看男生校服。

男生的校服,最多的便是改良中山装。

黑白是民国男生校服的主色,

黑色英挺俊朗

白色则温润如玉

想起民国男生校服,便想起风华正茂的少年,行走于校园,意气风发、慷慨激昂的模样。

民国校服,曾是那样的素雅又亮丽,所以在如今运动校服当道之际,愈加怀念那一袭清新的民国校服。

于是文艺青年们,争相拍摄民国校服毕业照、艺术照,去追忆那让人难忘的时代。

昔日的才子佳人,

曾经的民国风华,

怀念,那个校服最美的年代。

一个空缺的年代

民国迁台湾后,中国大陆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不讲究衣装的时代,它深远地塑造了中国人的服饰观念,中国由一个自豪的“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变成了一个不知服饰体面为何,也不认为需要讲究体面的国家。

1949年之后,校服在中国大陆消失,不过消失的并不只是校服。当时中国除了苏式工作服外,流行的衣服款式只有中山装、列宁装和布拉吉,文革后,除了红卫兵的旧军装,普通人很难再有其他体面衣物。

而真正消失的是中国人的服饰礼仪观念。服饰是文明的表征。中国历朝历代对服饰制度都有严格的规定:“礼之大者,莫过于衣冠”。“改元易服”就是服饰礼仪功能和政治功能的反映。即便是农民领导起义的太平天国,仍有服制礼仪的传统。民国时期,政府还颁发了《服制》,对普通男女正式礼服的样式、颜色、用料有具体规定。

孩子们穿不上体面的校服,正因大多数家长以及老师并不在乎学生的穿着是否体面,因为他们自己就不知体面为何物,所以耐脏、耐磨、经穿仍是很多家长和老师们一致的选择。

责任编辑: 赵亮轩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0526/112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