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雄安新区:未来城市的蓝图?

河北雄安新区(public domain)

中国河北省雄安新区负责人目前已启动了向全球征集“城市设计法案”的活动,旨在就如何把雄安区建设为绿色城市典范而汇集全球智慧。中共外交部也曾向国际社会推广雄安绿色城市的模式。中共领导层设想的这个未来城市模式能否得到推广呢?

据中共官媒新华社日前报道,河北省雄安新区启动向全球征集“城市设计法案”活动,旨在汇集全球智慧。为此,雄安新区管委会准备公开邀请国内外由知名设计专家领衔的有关建筑、规划、景观的主创团队。

主要规划设计内容包括,层面城市设计、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一般片区城市设计。规划设计范围约38平方公里。报道说,根据项目定位,设计方案应体现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

英国环保网站“中外对话”7月3日发表题为“中国的‘未来城市’模式能否得到推广?”的文章,对中国大陆的“未来城市”模式进行探讨,署名作者为李靖。

文章说,一年前正式揭晓的雄安区规划蓝图,被当作是对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城市化愿景的最佳诠释,建设一个绿色、创新而先进的雄安,被视为是解决中国大陆主要城市诸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城市无序扩张等“大城市病”的一剂良药。

中共外交部长王毅也在最近的一个向全球推介雄安新区的活动上表示,期望通过将雄安建成为一座未来之城,为新世纪城市发展树立榜样。

中共政府还承诺,雄安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将不会超过环境与现有资源的承载能力。雄安消费的能源将全部是“清洁能源”,而且可再生电力的消费将不低于50%。而在城市街道规划方面,雄安计划大量融合绿色空间和小街区,创造一种更宜居住的城市。

在美国威斯康辛州任访问学者的中国大陆人口问题专家易富贤一直批评中国大陆的城市规划不大重视人的舒适感,而且大都以一胎化独生子女家庭为主要考虑的。雄安新区的规划还是远远不如人意:

“根据我看到的信息,这个规划的人口密度依然太高。适合人们舒适生活的未来城市,应该基于更低的人口密度。”

李靖的文章说,中国大陆一直都在进行生态城市区域的实验。1986年,江西省宜春市曾宣布过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生态城市;2008年,上海市与河北省保定市也曾联合成为首批扶持低碳产业和绿色生活方式的低碳城市;此外,中国大陆还成立过各种各样旨在节约能源和资源、消减污染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产业园区。

然而,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机构联合对中国大陆几个官方指定的低碳城市进行的测评结果显示,许多城市仍然拥有不少高碳和高耗能产业,要想实现绿色低碳经济仍需要做很多事情。

文章还指出,中国大陆的生态城市多年来一直由地方政府牵头,而雄安新区则主要是由中央政府规划的,强化了雄安规划中自上而下的特征。

易富贤表示,他希望中共领导人在考虑城市规划问题时不要忘记以人为本:

“我觉得,中国大陆未来的城市不一定非要根据雄安新区的模式来搞,人口密度还应该更低。”

“中外对话”网站的文章援引负责领导雄安新区金融前景研究的中国大陆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俊表示,这些项目预计需要上万亿元的资金。

文章指出,考虑到雄安长期缺水、生态环境严重退化、雄安新区绿色试点的环境效益如何,仍然是一个问号。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一直都依赖于废旧塑料处理、有色金属加工、皮革与服装制造等小型重污染企业。

文章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的话说,雄安有不少环境脆弱的热点区,银行与金融机构在开发项目上融资时必须考虑这些社会与环境风险。

熟悉中国大陆情况的美中科技交流中心总裁谢家叶认为,中共政府在雄安新区”未来城市’还没有建成就已经考虑把该城市模式向全球推广,实在有点不符合实际:

“我觉得,这个规划是纸上谈兵,不大可能向国外推广。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自中共当政以来,他们有过多次类似的规划,工程等,成功率都很低,是浪费资金和时间。”

李靖指出,但从长远看,雄安最可能面临的是水资源压力。中国大陆科学院警告说,尽管雄安毗邻华北最大的淡水湿地白洋淀,但雄安地下水资源如今已告急。过去十年间,雄安三县的地下水过度开采问题严重,地面沉降严重。

文章最后表示,尽管雄安面临独特的挑战,但它会对中国大陆其它地区产生广泛的影响。作为中国大陆领导层生态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会成为中国大陆新兴城市发展的典范。雄安的绿色金融试点也会得到推广,比如将有关经验辐射到“一带一路”沿线的、中方参与融资并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但是,政治上绝无仅有的支持和相应的资源和专业技术可能会让雄安经验成为一个特例,难以在其它地区得到复制。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自由亚洲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0706/1139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