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全面宽松再来!中国真要重回放水老路?

作者:

核心提示: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这波“放水”并不等于吹响了加杠杆再进攻的号角,而更像是“退堂鼓”——确实,如果所有的问题都能靠放水解决,那维持经济发展也太简单了。

「即使细微如蝴蝶鼓舞,也能煽动千里之飓风。」

这是出自电影《蝴蝶效应》中的一句台词。“蝴蝶效应”是指一个微小的变化能使得整个系统发生巨大的变化。

就像是一只在巴西丛林的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就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一样。

如今,远在大洋彼岸的一只蝴蝶,正在引发国内的经济飓风。

7月20日人民币中间价调降605点,贬值至2017年7月14日以来最低点,降幅创2015年8月13日以来最大。

短短4个月左右的时间,人民币跌破6.8关口,贬值幅度近10%。

01

今年最火的词莫过于“爆雷”,企业债务爆雷,互金平台爆雷,就连碧桂园的房子,都爆雷坍塌。

众多事件背后都指向了一个词,「没钱了」。

7月23日,官媒在隆隆雷声中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的观点。

就在同一天,"央妈"开展5020亿元“巨量”的非常规MLF操作,其实早在6月19号就已经出现一次非常规操作。

今年,"央妈"分别在1月、4月、7月进行了一次降准,释放流动性超过万亿元,春节期间也实施了1次临时降准。

随着"央妈"的操作越来越多,货币宽松的预期正在不断升温。

但是,货币政策真的宽松了吗?

据"央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和1.1%。

M2代表货币供应量,说白了M2有多少,钱就有多少。

6月末的同比增速8%,是M2有记录以来的最低点,并且距离跌破8%仅一步之遥。

必须提醒的一点是,今年M2用的是新统计口径,已经把货币基金也全部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换言之,其实M2理论上早就跌破8%。

只要货币供应增量一直在减少,钱就没办法满足所有的人。

在当下的经济体系中,大到地产巨头,小到初创企业,相当多的公司已经习惯了借新还旧的庞氏经营逻辑。

7月23日,河北银监局就发布指导意见,明确表示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以用新发放贷款结清原有贷款,也就是所谓的借新还旧。

近20年来,M2增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特别是在2008年四万亿刺激下,M2增速更是突飞猛进去到了30%,所有人都习惯在这样的货币环境下生存。

直到2017年去杠杆开始,M2增速开始跌破10,跌破9,甚至离破8仅一线之隔。习惯了大少大脚的人们,开始有些不适应了。

如今,经济处在内外交迫的形势之下,"央妈"即便使出各种手段,也没法再像08年和12年那样实现强刺激了,M2的增速也一直在放缓。

那么,钱怎么就变少了呢?

02

其实"央妈"也很无奈,不收紧货币也是死路一条。

随着2015年美国开启货币收紧周期后,人民币贬值预期开始升温,国内资本在不断外逃。

特别是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更是一落千丈,快速贬值6.45。

于是乎,国内外汇储备从顶峰的4万亿美元,一路减少至3万亿美元关口,足足少了四分之一。

1万亿美元外汇,相当于6万多亿人民币,要知道一个余额宝也就1.5万亿元左右,4个余额宝的体量背后,该是多少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这些都是我们辛辛苦苦工作,出口赚回来的钱,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呢?

随着2017年"央妈"开启变相加息后,加上外汇管制等等措施,人民币汇率开始反击,外汇储备开始企稳。

打赢这场汇率之战的代价,是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为了缓解债务风险的压力,"央妈"屡次降准,国内的无风险收益率开始回落,但是中美利差缩小再度引发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

短短几个月时间,汇率几乎抹去1万亿美元代价的成果,这就是货币宽松需要面对的代价。

同样一笔钱,以前能去美国七日游,现在只能去美国五日游。

道理"央妈"都懂,但如果再动用1万亿美元来打汇率保卫战,外汇储备就真的所剩无几了。

外汇储备是作用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调节国际收支、对外贸易、干预汇率的重要资产。

如果外汇储备没了,人民币又不是国际认可的通用货币,以后进出口贸易还做不做了,真打算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吗?

如今人民币汇率再次大跌,"央妈"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虽然有说货币贬值是为了应对贸易战的压力,但是贬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小,谁能保证不会演变成恐慌和资本外逃?

"央妈"也不过是两权相害取其轻罢了。

03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2季度GDP增长6.7%,重回2016年的低位。

美国这只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已经让中国的经济乌云密布。

08年强刺激˃企业加杠杆˃产能过剩˃12年再次强刺激+金融大跃进˃产能过剩后金融业创造的天量资金流入房地产˃房价高企+摧毁内需˃实业更加不振˃资金再次流入房地产˃掏空六个钱包+进一步摧毁内需˃实业更加不振这一循环,本就如履薄冰,贸易战更是雪上加霜。

所有行业正在面临一场来自货币收紧的大清洗,上至国企,下至民企,冬天还没到却已经寒意透骨。

一方面要稳杠杆,一方面要保流动性。"央妈"已经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7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管管理办法》,一度被认为是货币宽松的前兆。

但是"央妈"又不希望被错误解读,在众多放水解读下祭出了否认三连。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7月23日,国务院常委会议虽然定下了“全面宽松”的调子,但文件里也提到了几个关键点。

首先,很直白地说出了「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这样一句话,可以根据形势微调和定向调控。

同时,会议也提到了要坚决出清“僵尸企业”,减少无效资金占用。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像以前一样开闸放水是不可能的,允许适当放松下流动性,而且部分流动性,还要靠金融资源重新分配的方式来解决。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我会想办法救市,但是该出清的一个也不会保,这样其他企业才能借到更多的钱。

前段时间的财政和货币互掐,也在本次会议上有了结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聚焦减税降费”。

背后的意思也很明确:"央妈"已经尽力,接下来主要还是看财政的了。

说到底,从种种细节来看,此次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全面宽松,只是再不补点水的话,问题将难以收场。

只能绞尽脑汁想办法缓解流动性,但时至今日,"央妈"的工具箱里已经没有什么可拿出手的,再怎么腾挪,空间都是有限的。

现在也不是2008年次贷危机后,全世界一起放水的日子,再无脑印钱,最后只能变成废纸。

所以,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这波“放水”并不等于吹响了加杠杆再进攻的号角,而更像是“退堂鼓”——确实,如果所有的问题都能靠放水解决,那维持经济发展也太简单了。

中国有个成语叫“居安思危”,或许现在经济的寒冬被暂时遏制,爆雷的声音会暂时变小,但是不代表爆雷的情况会消失,也不代表风险就此消失不见。

有时候你想活命,还得问问大洋彼岸的某只“蝴蝶”同不同意。

接下来,如果美国继续加息,"央妈"又不打算关门而迫于压力继续加息,甚至是继续暗地里收紧货币。对不起,你还是需要继续务实做人。

因为以前借1000元利息只要100元,加息以后再借,利息可就不是100元了。

以现在的经济形势,你拿什么来还钱?真以为庞氏骗局不会爆吗?

所以,不要以为这又是一次加杠杆“梭哈”的机会。

潮水即将褪去,请记住,永远不要成为那个在沙滩上裸泳的人。

责任编辑: 秦瑞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0729/1150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