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苏联解体前的维稳与屠杀

作者:
苏联解体前,苏军镇压当地独立运动

★陷入绝境的苏维埃联盟

◇庞大核武库的经济开销

从美苏核武数量的变化趋势图,来聊一下苏联的变化趋势。

(美苏核武数量的变化趋势,摘自维基百科)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在1975~1980之间的某个时间点,苏联的核武数量已经超越美国。按照苏联在1980年的核弹头保有量,已经能实现【确保互相毁灭】。为啥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在【八十年代前期】还要继续造那么多核弹头?这就要聊到前面所说“星球大战计划”。

苏联担心的是——如果美军建成了“战略导弹拦截网”,并且美国先动手,那么苏联剩余的小部分弹头要再进行“二次打击”,恐怕会被拦截网干掉。那咋办捏?在没有出现新的黑科技之前,苏联领导层能想到的就是——把自己的核武库增加到【足够大】。因为“导弹拦截网”的成功率并【不是】100%的——有一个漏网的概率。如果苏联的核武库【非常庞大并多样化】,就算美国先动手摧毁掉大部分,苏联拿剩余的弹头进行“二次打击”,即便经过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依然有足够数量的弹头能够【漏网】,那么就可以在“二次打击”中摧毁美国。这样就可以继续保持【核恐怖平衡】。

前面提到:美国在西德大规模部属“潘兴导弹”。这也进一步刺激了克里姆林宫的神经——因为美方的这个举动让苏共觉得美国正在准备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以上这些,就是苏联在80年代中期依然狂造核弹头的主要原因。

苏联的这个策略,虽然可以在“星球大战计划”面前继续保持【核恐怖平衡】,但这么做是非常非常烧钱滴!

阿富汗战争的经济开销

打仗很烧钱,这个众所周知。从1979年底入侵到1989年初完全撤出,苏军在阿富汗耗了将近十年。

俺没有查到苏联砸在阿富汗战场上的军费到底有多少,肯定【不是】小数目。

◇国际油价低迷——外汇储备见底

1961年,苏联在西伯利亚的秋明州发现一个超级油田——秋明油田。这玩意儿是个【油田群】,也是仅次于中东的世界第二大“超级含油气区”。该油田的发现,对苏联来说简直像天上掉馅饼,爽死了。

1973年,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出现“第一次石油危机”,油价暴涨;1979年,由于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以及随后的“两伊战争”,出现“第二次石油危机”,油价再次暴涨。这两次危机,苏联都利用石油出口赚了很多硬通货。在80年代前期,苏联超过一半的外汇收入依赖石油出口。

前面提到了“庞大的核武库”和“阿富汗战争”,都是很烧钱的事情。苏联就是靠着这两次石油危机大赚一票,才能够这样烧钱。

但是到了1986年,油价大幅回落(见下图),苏联一下子傻眼——外汇储备很快就见底了。

(国际原油价格历史走势,1970~2000)

很多人认为1986年的油价暴跌是美国怂恿/逼迫沙特干的,下面这篇文章解释了沙特为啥在80年代中期增加石油产量。

《80年代油價暴跌拖垮蘇聯是美國的陰謀嗎?@壹讀》

◇席卷全国的抗议浪潮

苏联的粮食有相当比例需要依赖进口(类似如今的天朝),当外汇储备见底,直接导致国内粮食供应【严重不足】。

在苏联时代,【日用品短缺】早已是家常便饭。但80年代后期的食品短缺,显著超出以往,也超出了苏联民众的容忍限度。下面的照片显示了莫斯科食品供应的紧张程度。如果连【苏联首都】都这样,其它城市只会更糟。

(莫斯科街头排长队等面包的民众)

粮食供应是如此的紧张,自然引发全国性骚乱。各个加盟共和国的不满情绪自然加剧了独立倾向。

通过下面这些照片,可以让大伙儿直观感受一下解体之前苏联社会的动荡。

1989年,4月9日悲剧@格鲁吉亚

苏联军队镇压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反苏示威游行。造成21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死者照片,其中有不少年青女性)

1989年,波罗的海之路@波罗的海三国

波罗的海三国追求独立的和平示威。有超过【200万人】参加,他们手牵手组成一个长度【600公里】的人链,穿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

1990年,黑色一月大屠杀@阿塞拜疆

为了对付阿塞拜疆分离运动,苏联宣布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实施紧急状态。之后的警民冲突导致300人死亡(该数字出自苏联官方报道,实际死亡人数可能更多)。

(此事的纪念邮票)

1990年,杜尚别骚乱@塔吉克

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爆发反政府抗议示威。军警的镇压导致26人死亡、565人受伤。

(杜尚别街头的示威人群与军警对峙)

1991年,一月事件@立陶宛

苏军镇压当地独立运动,14名平民死亡。

(立陶宛首都市中心的抗议人群)

(一名手持立陶宛三色旗的男子站在苏联坦克前)

1991年,推倒列宁像@立陶宛

4月23日,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民众推倒列宁塑像(那时候苏共尚未倒台)。

(慢慢倒下的列宁——预示着马列主义即将在苏联终结)

◇苏共领导层的分裂引发“八一九政变”

在内忧外患之下,苏共领导层【公开】分裂成三派。

1.以戈尔巴乔夫(苏联总统/苏共总书记)为首的【中间派】——主张温和改革

2.以叶利钦俄罗斯总统)为首的【激进派】——主张激进改革

3.以亚纳耶夫(苏联副总统)为首的【保守派】——拒绝改革

正是因为领导层分裂的【公开化】,最终导致了保守派孤注一掷,发动“819政变”,把戈尔巴乔夫软禁,由亚纳耶夫出任“代总统”,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准备逮捕叶利钦为首的激进派。

但是共产党已经完全失去民心,莫斯科民众纷纷上街声援叶利钦。然后,调往首都莫斯科进行戒严的装甲师也纷纷倒戈。众叛亲离之下,保守派的政变【仅3天就宣告破产】。

(政变集团调动装甲部队进入莫斯科,准备戒严)

(装甲师倒戈,坦克车手挥舞俄罗斯国旗)

(政变第1天,在俄罗斯议会大厦前,叶利钦站到坦克上发表讲话)

(政变第2天,在俄罗斯议会大厦阳台上,叶利钦向支持者挥手致意)

保守派发动的“819政变”不但没能挽救苏共,反而把苏共给直接弄死了——政变被粉碎后,叶利钦宣布:禁止共产党在俄罗斯的一切活动(叶利钦本人早在苏共“28大”就公开声明退党,所以他才有这样的底气宣布取缔苏共)。

过了没多久,苏联就解体了——标志着冷战终结。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编程随想的博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0929/118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