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全球首宗大鼠戊型肝炎传人在港发现 学者忧成爆发前警号

一名居住于卫生环境不佳的公营房屋换肝病人,出现肝功能异常,经检查后发现,其粪便、血液及肝脏带有鼠类独有的大鼠戊型肝炎病毒(HEV-C),成为全球首宗由老鼠传人的戊型肝炎个案。

全球首宗大鼠戊型肝炎传人在港发现REUTERS/Bobby Yip/File Photo

一名居住于卫生环境不佳的公营房屋换肝病人,出现肝功能异常,经检查后发现,其粪便、血液及肝脏带有鼠类独有的大鼠戊型肝炎病毒(HEV-C),成为全球首宗由老鼠传人的戊型肝炎个案。学者袁国勇表示,暂时未知是病毒变异至感染人,抑或是换肝病人免疫力低所致,忧虑这可能是爆发前警号,提醒市民小心鼠患。

在全球鼠疫大流行期间,香港亦曾于1894年爆发鼠疫,导致逾二千人死亡,三分之一人口逃离香港。在其后三十年间,香港几乎每年都有鼠疫发生,至1926年,导致香港超过二万人死亡。不过,防治鼠疫的鼠疫杆菌亦是在港发现。

全球首个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病毒(HEV-C)的病者是一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去年5月在玛丽医院接受尸肝移植,两个月后覆诊时出现肝功能异常,翻覆检查后发现他感染戊型肝炎,但病毒基因与人类惯常感染的A物种戊型肝炎(HEV-A)病毒有颇大差异。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学者排查后确定,患者肝功能异常与捐肝及捐血者无关,追查之下发现,病人的粪便、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与鼠类独有的C物种戊肝(HEV-C)病毒密切相关。幸而病人服用药物利巴韦林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一个月后没有再验出戊肝病毒。

该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在记者会上指出,五类戊型肝炎病毒会感染不同生物,各类型病毒间理论上有“物种障碍”,不会轻易“跳”到其他动物,但今次有理由相信HEV-C突破物种障碍,“跳到”人类,但原因仍有待研究,例如究竟是带病毒的大鼠接触过食物,病人未经煮熟便进食;抑或是大鼠踩过病者对象而被病人经口部接触而受传染;甚至大鼠直接咬过病人而受感染,都可能致病。

他续称,现时难以断言病毒基因是否出现变异,更不知HEV-C在人类身上的传播能力有多高,难以估计小区爆发的风险,但不能排除今次个案是大规模爆发的预警,呼吁政府加强监测鼠患及保持环境卫生。

与袁一起发现此种突破物种障碍感染戊型肝炎个案的临床助理教授薛达(Dr Siddharth Sridhar)指出,病者住所接近楼层的垃圾槽,地上有大鼠粪便,亦有足够大鼠进出的水渠口,具备有利大鼠繁殖的条件。研究人员相信,应是带病毒的老鼠污染附近环境或患者的食物令他受感染。

是项研究亦令人怀疑港府的鼠患指数是否能有效反映鼠患的严重情况,因为食物环境卫生署公布的上半年整体鼠患参考指数处于低水平,只有2.8%,病者居住的公屋所在区域,鼠患指数过去五年一直下跌,今年上半年更只是1%。袁国勇同意,监察数字会受记录范围影响,故此,鼠患数字低不一定反映鼠患不严重。

袁国勇呼吁各界加强卫生管理,他指出,香港“沙士”(中国大陆称非典型肺炎)后十分清洁,但现时后巷布满垃圾,甚至“老鼠大过猫”,对控制疾病不利。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RFI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0929/1181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