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大风如刀: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坠楼身亡 除非高处缺氧

作者:
坠楼身亡已成为特权人物的专利,类似于自我赐死,总好过枭首示众和公开处决。要是在从前,还必须高呼万岁,叩谢皇恩。事实上,即便这些人走上了审判台,站上了绞刑架,都念念不忘朝廷的恩典和组织的培养。以往看到那些受刑前的高官,表现出的忏悔无比真诚,声称对不起谁辜负了谁,每次都感觉滑稽可笑,现在多少有些理解了,他们不光是说给活着的人听,分明在作临终拜托,暗示某些特定人物关照自己的孩子和家人。

老夫至少有两次差点就坠楼身亡的经历,第一次无感,第二次则心有余悸。前者当时只有两三岁,因父母上班,被托付给街坊照看。据说因为淘气,有疑似多动症,竟趁人不备爬上窗台,越过护栏,在坠落的瞬间被发现,一双手风驰电掣般抓住我的双腿,从死亡线上活生生拖了回来,浑身擦伤。从此邻居大妈死活不肯再带我,给再多的钱都不干。第二次是上大学期间,去邻校好友W独居的研究生楼宿舍拜访,酒足饭饱后到阳台抽烟,背靠护墙侃侃而谈,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岂料护墙的高度仅及腰部,脚底一打滑,上身后仰,重心瞬间外移。好在老友身手敏捷,火速相助,按住下半身,扶起上半身,利用杠杆原理阻止了一场悲剧。这家伙当时住七楼,楼下男女穿梭如织,本人真要坠落的话,没准会砸上几个垫背的,因此大恩不言谢,也是其应尽的本分。

就在今天,刚刚看到一条新闻,朝廷派驻澳门的中联办主任,不幸坠楼身亡。以这种飘飘欲仙的方式亲吻大地,如同检察官杜丘先生一样融入蓝天,已经逐渐成为具有新时代特色屡见不鲜的时尚,不用网搜都可想见其何等海量。但请注意,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如此潇洒作别西天的云彩,不信就让横路敬二也跳下去试试,毬大爷关心摔死的是驴是马或是猪!马航HM370够牛逼吧?数百名罹难者当中,读帖的哥们你还能说出其中一人的姓名和身世吗?但是可以肯定,至少识文断字戴眼镜的,很多人都知道徐志摩,因为那个风流鬼虽不是官员,却同样拥有特殊的身份,因此可以佐证自由落体定理和万有引力的规律!

伽利略先生如果生活在当代中国,要寻找实验材料和实验场地,根本就不需要到比萨斜塔。任何一座政府办公大厦或者官员豪宅的楼底,都可以架设观测仪器,绝对能够采集到详实可靠的数据,轻而易举证明学问之神亚里士多德的无知与荒谬。有人说坠楼身亡的人很伟大,至少相当一部分非常清醒,从容而淡定,其纵身一跃不仅避免了自身受辱,保护了亲友家人,也让所有的秘密石沉大海。但老夫不以为然,反倒认为极端自私,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家人在收尸并擦拭脑浆和鲜血时的感受。但至少应该肯定,这帮家伙即便在万念俱灰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去报复社会,滥杀无辜,说明没有白受教育,也没白当官。

坠楼身亡已成为特权人物的专利,类似于自我赐死,总好过枭首示众和公开处决。要是在从前,还必须高呼万岁,叩谢皇恩。事实上,即便这些人走上了审判台,站上了绞刑架,都念念不忘朝廷的恩典和组织的培养。以往看到那些受刑前的高官,表现出的忏悔无比真诚,声称对不起谁辜负了谁,每次都感觉滑稽可笑,现在多少有些理解了,他们不光是说给活着的人听,分明在作临终拜托,暗示某些特定人物关照自己的孩子和家人。但是,最好的遗嘱无法用言语表达,坠楼身亡就是无言的交代。杜丘之所以没有跳下去,可能也是放心不下真由美,把那么可爱的女人交给矢村警长,能靠得住吗?

可以肯定,绝大多数的坠楼身亡,都符合另外一个专门术语:自杀,或者叫跳楼自杀。但最近几年,鲜见这样的表述。因为一旦是自杀,其身后的评价就平添很多麻烦,很多操作空间荡然无存。既不可能是因公殉职,也不可能获评烈士,当然某些特殊情况下或非常时期除外,如狼牙山五壮士。澳门特区中联办主任坠楼身亡,属于何种情况,组织上没有结论,老夫也不能乱说。同时还可以肯定,只要不是被人推下去,也不是梦游或者失足状态下翻出去的,其跨出最后一步之前,必定经过了激烈的矛盾和斗争,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那么他纠结什么?为什么会如此绝望?难道周围的领导和同志们丝毫没有察觉?为什么不可以帮帮他?

老夫在谈笑风生的状态下差点坠楼身亡,与曾经懵懂无知的经历如出一辙。所幸两次遇险,都有人及时发现并出手相救。后来有些恐高,或与这些深埋的记忆有关,无论是空间高度还是社会地位。年轻时少年得志,很快晋升到央企中层,后来不争气,不仅把官帽混没了,甚至把饭碗都打倒了。朋友为我惋惜,但老夫却深感庆幸。因为太高的位置必然缺氧,空气稀薄,坠亡的几率大增。以自己的个性,不仅妻妾儿女无人照顾,恐怕私生子都要流落街头。孔夫子有云:悠悠万事,逝者为大。有较真儿的朋友不必抬杠,孔子没说就是老子说的。既然逝者为大,就让我们为已经坠楼身亡和即将坠楼身亡的大人们祈福吧!高处不胜寒,投胎来生的话,务必要选址准确。阿弥陀佛!

责任编辑: 江一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1022/119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