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家荡产育儿 正在毁掉无数中国家庭
最近几年,参加朋友聚会,总会聊起一个话题:养孩子有多贵、多不容易。
越聊越是焦虑,有时候饭都吃不下去。
为了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不惜砸锅卖铁买学区房;为了孩子的成绩,暑假花费好几万元给孩子报补习班......
父母的初衷,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通过这些外在的条件,去辅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得到更好的教育,这不难理解。
但是现如今,有多少父母为了养育孩子在负重前行?而倾家荡产式的育儿方式,就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吗?未必!
1
养一个孩子,到底有多贵?
有句话形容的很贴切,“头胎就是最好的避孕药”。
往往家长赚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孩子花钱的速度。花了,心疼;不花,又不踏实。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落后与其他人,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父母想尽办法让他们上最好的学校、参加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或出国留学,父母就是这样,总想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
那么,在一二线城市,养一个孩子,究竟有多烧钱?我们不如来粗略算一算:
其实,从小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是漫漫烧钱路的开端。
幼儿期: 市场上卖得最好的奶粉一罐大约200元左右,刚出生的婴儿是10天一罐,后来奶粉慢慢减少外加辅食。专家建议奶粉喝到3周岁,我们暂且按一个月500元来计算,奶粉钱是1.8万元。再加上孩子其他的各种开销,比如玩具、尿布、衣服、早教、医药费等,前三年的费用至少5万。
学前期: 学费主要是保育教育费+托管费,去普通幼儿园一个月托管费最少1000元左右,饭费200元左右,其它杂费100元左右,每个月至少1300元左右,三年36个月,总共4.68万元;如果再报其他兴趣班,比如学个小主持人、画画、跳舞、跆拳道等费用,至少1万左右/年;另外,孩子的日用+衣服:1万元/年。三年下来,合计10.68万。
小学和初中: 虽然现在实行9年义务教育,可花的钱一点都没少,光是培训费和择校费就要了一个普通家庭的老命。
据说现在片外生要想进校门至少需要交2万/人,还要交学费、书本费、托管费、杂费等各种费用,一年按照2000元来算,九年就是1.8万元。另外,为了让孩子上重点中学,上各种培训班、兴趣班,费用更多,一学期至少1~1.5万。
衣服和生活费,每月按平均最少500元左右来算,九年下来,总共5.4万元。还有其他电子产品等费用,合计下来最起码20万。
高中: 其实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不仅在学校质量上有差别,在学费上也有所差异。如果是公办重点高中,每学期学费一般1000元左右,住宿费200~600元/学期,生活费、衣服、日常开销约2000元/月,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大学,为了和同龄的孩子不要拉开差距,各种培训班的支出,普通级别的每月3000元左右,甚至更贵,约2年。合计15万左右。
大学: 一般大学四年的学费大约2万元左右,杂费、生活费一个月1500元左右,加上回家和旅游的费用,四年3万元左右,合计12万左右。
如果有中外合作项目的专业,由于有一年在国外合作大学学习,则费用还要另外再多出2万元左右。
至于考研和留学,看个人情况而定。如果本科之后还要继续深造,那么也得准备10~80万元,以供孩子在国内读研究生或留学。
以上只是粗略估计,具体还需根据当地情况和对子女的重视程度自行来计算。
这样看来,在中国,养大一个孩子,粗略估计至少需要100万。有很多家庭不敢生二胎,不是生不起,而是养不起。
虽然现在国家开放了二胎政策,但家里没几个钱的话,谁敢随便养?
网上有一个热帖说:“我发现我养的不是女儿,我养的是太碎钞机......”
这位网友大概算了算一年花在孩子身上的补课费用,结果太惊人,足足5万有余,这比夫妻俩的开销多多了。众多网友也纷纷表示,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会更多不会少。
难怪大家都感慨,养孩子,就像是养了一台碎钞机。
2
倾家荡产式育儿,正在“毁掉”无数中国家庭
中国式育儿有一大特色:家长拼命赚,孩子拼命花。
可是,倾家荡产式的育儿方式,却不一定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甚至会毁掉一个家庭。
成都有一位年近60的父亲,在微博上怒斥女儿骗走了他320万。
当初他送女儿上最好的私立学校,女儿提出想去加拿大留学,他毫不犹豫拿出了毕生积蓄300多万送她出国,说好每年给她30万,不够再加。
可女儿出国仅1周,就把他的银行卡盗走了。取光了所有的钱,不但没去学校报到,而且还和男朋友吃喝玩乐,买奢侈品炫耀。
父亲劝女儿回头,好好完成学业,可女儿依旧我行我素,还把父亲的微信和微博全部拉黑,铁了心和他断绝父女关系。
都是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可是这个小棉袄却是黑心棉的,让父亲寒心。
可是归根结底,孩子所犯下的错,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因对女儿太过溺爱了。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毁三观的新闻:
48岁“啃老海归”宅家7年,80岁老母亲患尿毒症身心俱疲状告儿子。
新闻中的上海丁阿婆今年82岁高龄,老伴已经离世。本是颐享天年的年纪,她却整日为儿子忧心忡忡。
丁阿婆的大儿子大卫今年48岁,拥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从小就是母亲的骄傲,但他2012年毕业回国后,就没有再工作过。
看着大儿子整日浑浑噩噩,左思右想下,丁阿婆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状告大儿子不承担赡养义务。
丁阿婆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当法院通知大卫参与诉前调解的时候,他仍然拒绝跨出家门。
并且将矛头直指自己的老母亲:都怪你,在我小时候事事包办,什么都给我弄现成的,让我对你们太依赖,是你的溺爱毁了我。
从他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对母亲充满了怨恨,觉得正是因为遇上了这样的母亲,才害得自己生存能力差,不能好好地适应社会,事业停滞不前,浑浑噩噩。
仔细回顾这些例子,你会发现,这些经历中都有一个有求必应的父母。父母过度地付出,只会养出一个又一个不懂得感恩、自私自利的白眼狼。
3
富养,正在一点点“毁掉”你的孩子
之前《变形记》有一期中,有个16岁的少女,分分钟刷新了网友的三观。
她生活不能自理,姑姑帮她剪趾甲,妈妈帮她穿衣服、穿袜子,卷裤脚,就连吃饭都要阿姨喂。
录节目前,她妈妈一边喂她,一边担心:去到那边就没人喂了。
她可以将20块钱买进的手机壳,以2元的价格转手卖掉。不图挣钱,就图一个爽。
事后为了庆祝自己做生意赚了几十块钱,轻轻松松吃掉一顿数百元的宵夜。
一顿饭100块,姑娘偏偏要给老板500:“老板你辛苦了,多给你点儿。”
最让人觉得难以接受的是,她的父母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女孩就是应该“富养”。
她家里也算不上特别有钱,中产偏上,但父母为了抚养女儿,一个月给4~5万的零花钱,这个16岁的女孩至今不知道中国还有人吃不饱饭,一开口,16岁的女孩,像6岁女童的阅历。
全民富二代,父母把子女当宝贝,当小皇帝,杜绝世间一切苦恶,于是,在他们眼中,世间总是真善美的,人性总是美好善良的,想要做的事情总能做成的。
这不叫通达,这叫天真。
家长长期的代替和包办,只会让孩子即便成年之后,看起来依然像一个“巨婴”,生活无法自理。
就像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的: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之前在一个亲子论坛上还看到过一个故事:
一个深圳的小学生,就因为妈妈不拿钱给他玩王者荣耀,便离家出走,被警察找到之后,拒不承认妈妈,要和妈妈断绝母子关系。
“你给我钱玩王者荣耀都不行,你算什么亲妈啊?”
以为富养孩子就是爱他,可结果呢?所谓的富养,有奶便是娘,钱比妈妈更重要。
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曾说过:“这是一个全民富二代的时代。我们指责富二代的行为失当,但是其实,我们都是富二代的践行者。”
所谓“全民富二代”,就是说我们明明不是富人,却以富二代的物质标准满足孩子的要求,卯足劲地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印钞机。
结果就是,非但没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还毁掉了孩子的一生,甚至整个家庭。
4
给孩子最好的爱,绝不是砸钱那么简单
在中国父母的思维里,再穷不能穷孩子,孩子想要的东西轻而易举就会得到,无形之中,他会把你的付出变成理所当然。
如今,虽然我们不需要刻意让孩子吃苦,但金钱观的教育还是必不可少。
首先,孩子的生活标准不能比父母标准高。
在中国的家庭里,经常看到一个现象: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这种做法最大的问题就是,你在向孩子传达一个错误的信息:你的地位超过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自己特别重要。
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不如定期让家里人列出自己想买的东西和愿望,一起讨论如何慢慢达成。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需要都应该被尊重,不是只有小孩子才特别重要。
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关爱与教导并驾齐驱,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孩子懂得,每一个人的需要都值得平等对待。
其次,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哭穷。
人们常说的一个词叫做“稀缺心态”,说的就是你越缺失什么,就会越在意什么。
如果父母经常和孩子谈钱,只会让孩子对钱特别敏感。“稀缺”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金钱崇拜”。观察身边的朋友,或许你就会发现这一现象。
如果父母整天对孩子说:“我们家没钱,只能靠你努力学习以后赚钱。” 、“不要和人家比,人家有钱,咱家买不起。”......
时间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慢慢产生一种心理:我们家很穷,我不如别人,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产生负罪感、自卑感,认为自己是家庭的拖累。
穷养孩子,并非是为了向他抱怨贫穷,也不该抱怨贫穷,但应该让他知道贫穷,这是为了让他明白生活的艰辛,明白你为了让他生活得更好的努力,让他懂得感恩与尊重。
俗话说的好,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决定他的世界是什么模样。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缺失,毕竟人这辈子,再怎么优秀,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再者,懂得放手,让孩子自食其力。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母爱是一场伟大的退出。”
如果可以,谁不想一辈子爱着自己的孩子;如果可以,谁不想一辈子让孩子呆在身边;如果可以,谁不想一辈子保护自己的孩子。
但是不可以,谁都无法替孩子走完他的人生。我们每个人,终将独自面对世界。
郦波教授说:“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曾国藩曾说过:“如果孩子不经苦难,是不能成材的。”
你见哪一个人没有经历过人生坎坷?孩子一定要给他坎坷、给他磨砺,才能够茁壮成长,更加坚强,过度优越的条件反而适得其反。
因此,富养不如穷养,懂得放手,让孩子自食其力并非推卸责任,而是要让孩子早点明白,总有一天,他只能一个人独自面对世界,这才是最伟大的爱。
龙应台对于亲情关系,曾说过一段话: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真正成熟的亲情,应该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目送。
既然所有的亲情注定都会走向分离,与其互相捆绑,不如放手,让孩子精彩地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所以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就是中国家庭教育最大的谎言。倾家荡产育儿,非但不能养出优秀的孩子,还有可能毁掉孩子的后半生,“毁掉”整个家庭。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华 来源:金融后花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教育育儿热门
- 哈佛教授:排名前5%学生的学习秘诀就3个字 这比勤奋更重要!(组图)
- 父母越干净 孩子越高贵(组图)
- 养儿子有三忌 养女儿有五忌 家长早明白 孩子以后少走很多弯路(组图)
- “妈妈我去天堂了!”她跳下21楼!杀死她的凶手竟然是…谁都想不到!!(组图)
- “穷养儿富养女”原来是指这样养 可惜90%的妈妈都弄错了(图)
- “我女儿被8所美国大学录取!”看三线城市妈妈如何培养出国际化孩子(图集)
- 高情商父亲给儿子的七个忠告 条条戳中要害!(组图)
- 18岁前具备这8种能力 比进名校更重要
- 别再吼孩子了!
- 1个好父亲=200个老师 当爹的都好好看看(图)
- 越吼孩子越差劲 聪明妈妈这样做 简单有效!(组图)
- 天才女老师”用3块面包“让学生看到洗手和不洗手的差别 一眼就秒懂!(组图)
- 孩子遇事总是悲观绝望怎么办:斯万高利效应!
- 六点坚持 孩子礼貌有规矩(组图)
- 日本认为手机正在摧毁学生的视力!
- 你错过了孩子学才艺的最佳年龄了吗?快来看20种才艺学习的时间表(图集)
- 培养孩子情商的秘密(图集)
-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个中国妈妈说完大家震惊了…(图集)
- 带孩子移民海外 却没能逃离疯狂的补习班(组图)
- 让孩子爱上阅读的9个高效方法!为你的孩子收藏吧!(组图)
- 父母必须要告诉孩子的10句话 聪明的家长一定会这么做(图集)
- 让孩子养成这七个习惯 就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学霸
- 道理都懂 为什么还是管不好孩子?原因在这里!(图集)
- 什么样的妈妈累死也养不出好孩子?(组图)
- 孩子落后于人 原因是你没教他时间管理
- 研究表明:决定孩子成功的不是智商和情商 而是“坚毅”二字(组图)
- 哈佛11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图集)
- 3岁前 父母得帮宝宝做好这3件事 会影响孩子一生!(图)
- 这几类父母很难养出幸福的孩子 尤其是第二种(组图)
- 6岁女儿患上妇科病 打开衣柜全明白了 妈妈泪崩!(组图)
- 孩子的智力遗传于妈妈?生男孩全部影响 生女孩影响一半!
- 请告诉孩子 读书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条路(图)
- 女儿考上清华向父亲报喜 父亲忘挂电话 得知真相 女儿瘫在地上!(组图)
- 为什么你付出越多 孩子越不心疼你 越不知感恩?教育专家:因为你没做到这一点!
- 胎儿的排泄物都去哪了?医生:不说了 挺恶心的(组图)
- 告诉孩子 这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儿(建议永久保存)(组图)
- 太爱干净的父母 往往养不出聪明的孩子 孩子还是“脏”点好(组图)
- 有这4种表现的孩子都很聪明 你家孩子有吗?
- 舍不得让孩子吃苦 将来这个世界会让他吃更多的苦!
- 孩子情商高 只因妈妈常挂在嘴边这10个字!家长必看(组图)
相关新闻
- 伊利夏提:中共大规模抓捕维吾尔知识群体
- 再教育营导致“人材荒” 新疆招外地人补缺(图)
- 黑工厂、器官供应库:新疆再教育营真面目(图)
- 教育挂钩政治?港澳台居民大陆任教须拥护中共(图)
- 老祖宗留给孩子的10句箴言 越早知道越好(图)
- 【微博精粹】这是几十年来最精炼的概括 (组图)
- 产品恐出自「再教育营」 美运动潮牌宣布与新疆供应商解约(图)
- 北京校园袭击事件 传教育局政策是肇因(图)
- 中共官方向外媒展示新疆“再教育营”(图/视频)
- 外媒访再教育营 学员“欢欣鼓舞”接待
- 新疆官员称再教育营人数会越来越少(图)
- 道理都懂 为什么还是管不好孩子?原因在这里!(图集)
- 为什么都去美国留学?美国教育为什么能跑赢世界名校?(组图)
- 杜海涛叫刘德华“华仔” 何炅用几个字教育杜海涛(组图)
- 教育部:严禁未审APP进入中小学校园
- 哈萨克女画家被送进“教育营”改造 罪名从未公布
- 贺建奎被软禁 教育部要求高校自查基因编辑研究
- 教育部通令严防手机APP进入校园 老师批评思想管控(图)
- “穷养儿富养女”原来是指这样养 可惜90%的妈妈都弄错了(图)
- 阎锡山怎样治理山西 薄一波说山西书记能有一半就就不错了(图)
- 家长20分钟骗走46个孩子 10条防拐建议
- 一对双胞胎 奶奶和外婆各带一个 一个月后接回家 妈妈迷茫了!(组图)
- 密集教养vs.自由放养 美各阶层舍得砸钱培养孩子(图)
- 芬兰的“失败教育”让孩子更容易成功
- 软色情正在毁掉你孩子终身 (图)
- 我被摧毁的家庭 我们的今天可能成为所有中国人的明天(图)
- 古代学生不专心上课会怎样?论元代教育之特色(组图)
- 热文!大陆知名学者把九岁儿子送到美国后受到的冲击(图)
- 0-10岁 是孩子最依赖父母的十年 也是父母有效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 且行且珍惜(组图)
- 贾静雯谈梧桐妹教育方式:有原则的爱就不是溺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