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西安事变后戴季陶临危不乱和战并用 中共事先知情却瞒过主子斯大林

作者:
戴季陶的讲话受到国民党高层几乎全部赞同,可是孔祥熙对此非常不满。稍后他让宋子文找到戴季陶,试图说服他放弃军事进攻的主张。戴季陶却说:我同蒋介石的关系,绝不亚于你们这些亲戚。老实说,我的这一套正是为了救他,我不反对你们去和张学良谈判,拯救蒋介石。但你们也不能反对我的意见,因为这是政治问题,一定要这样做。最终张杨被迫释放蒋介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央军大兵压境。

戴季陶是三民主义信徒,三大战役失败后,他不愿意退居台湾,服安眠药自杀。

西安事变简直就像一声惊雷,把当时整个中国甚至全世界震的哑口无言。可以说,这是自中华民国自1911年建立以来,中国最为重大的一件事情,它决定了中国直到今天的命运。

一石激起千层浪

捉住蒋介石以后,杨虎城张学良立即发布了对全国的八项主张。其中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一句话:捉蒋是为了抗日。至于八项主张中最关键的是这几条:1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派,共同救国;2停止一切内战;7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所谓改组南京政府,也就是让其他党派,包括共产党成为合法的党派存在。停止一切内战自然包括不去消灭中共,也不去消灭张杨的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这两条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要求蒋介石改变现有政治军事主张,保证张杨和中共的合法存在。这点在蒋介石看来无异于向张杨和中共投降,等于10年剿共和消除地方军阀的努力毁于一旦,是不能接受的。

至于遵行孙总理的遗嘱内容就很宽泛了,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联俄容共。

其实本来只有六项主张,不过秘书们认为一旦西安事变爆发,就必然需要邀请中共来西安,红军也要靠近西安,将来还会成立西北联合政府和西北抗日联军。这种情况下,国府那边必然要说张杨勾结赤匪。这在当时是一个极大的罪名,张杨是扛不起的。

除此以外,秘书们还加了一条3.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这主要表明西安事变和上海这些文人要求抗日都是同样的事情,只是采用不同手段的爱国举动。

这八项主张是张杨身边的几个秘书根据两人的意思仓促搞出来的,所以文告里面的语句很有随意性,不像正式的公告文件那么严谨。

话虽如此,八项主张表示的核心意思却是非常明确的,他们要求中央军停止消灭张杨和中共的军事部署,容纳中共成为合法政党,保证张杨的合法割据地位。

这个八项主张一出,全国震惊,世界各国列强也傻了眼。

12月12日,南京方面通过张杨的公告和祝绍周等人从洛阳发来的秘密情报,获悉蒋介石在西安被捉,顿时炸开了锅。经过激烈的讨论,南京方面分为两派,一派是以何应钦,戴季陶为首的主战派。

这一派多是何应钦为首的黄埔骨干人物,这些相对年轻的军人一向将蒋介石视为导师和唯一的领袖。在他们看来捉蒋如同弑君,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大逆不道行为。他们高喊着血洗长安(西安的旧称呼),誓死营救领袖,一致要求出兵,还推选何应钦为海陆空军代理总司令。

除了黄埔系以外,主战派中另外的中坚力量是以戴季陶,居正为首的国民党元老派。这一派和相对年轻的黄埔系不同,他们要求军事行动多是出于营救蒋介石的战略考虑。这些政界老鸟的政治经验非常丰富,他们认为这种危急情况下想救蒋介石,就必须首先以武力威吓西安。

戴季陶是国民党的绝对元老,认识蒋介石也有30年的时间,极端支持三民主义,并且坚决反共。戴是蒋纬国的生父,旧年将儿子纬国过继给蒋介石,两人的关系可谓极好。戴季陶很有政治眼光,他认为如果想救出老朋友蒋介石,就一定需要武力进攻西安,不然蒋绝不可能被张杨轻易释放。

他引用历史说:当年明朝英宗也被蒙古人擒去(土木堡之役),因明朝后方镇定有办法(另立了新皇帝,军事上稳住了局面,蒙古人见捉住明朝皇帝也没用反而惹了天大的麻烦,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将其放回来),明英宗才能回来。要张杨生命掌握在我们手上(军事上威胁到他们),蒋介石生命才能有保障。现在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所劫持,那确实非常危险。我们必须保持全党全军的镇定,不要动摇,迅速出兵包围西安,将张杨的生命掌握在我们手中才行。

可以说,戴季陶的话在现在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也是非常实际的。当时国民党内大部分人支持主战派的主张,他们在12日当天召开中央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临时会议,最终决定:行政院由孔祥熙副院长负责(蒋介石本人是行政院院长,现在将政府的行政权力暂时交给孔祥熙);由何应钦负责指挥全部军队,立即进攻西安。

会中国民党元老居正站在党派和国家的立场上,一再说明必须武力进攻西安。他还对黄埔系将领说,不要命令去打,马上去打。有了居正的话,黄埔将领一时间气势高涨,大有朝发夕至,踏平西安的势头。

由此,何应钦立即在12月13日下令剥夺张学良所有职务,要求其投降,并且交出军队。对于这种要求,张学良自然不可能从命(于右任稍后奉命组织了一个宣抚团去试图说服张学良投降,结果被张杨挡在潼关,根本不允许他们进入西安)。

同时何应钦下令最靠近西安的中央军樊嵩甫46军立即进攻潼关,控制陕西东大门,保证之后的全面进攻。樊嵩甫随即进攻,以一个主力师轻松歼灭驻扎潼关的东北军3个营,控制了这个战略要地。

稍后,在16日,何应钦见张杨没有投降的意思,随即正式发布讨伐张杨的命令。何命令在陕西,甘肃,宁夏,绥远,河北的中央军立即开赴陕西,对该省做全面包围的势头。同时,全国各地不下20多万中央军主力火速向陕西挺进。

何应钦为此次讨伐军的总司令,并且命令从16日开始,中央军飞机立即轰炸除西安以外的城市(宋美龄强烈要求的结果,怕轰炸误伤蒋介石)。几天之内张杨控制的渭南县城和赤水车站都被中央军飞机轰炸。

何应钦对军事进攻是非常卖力的,一时间包括中央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里面有机械化部队),税警总团,全德械36师等大量部队,全部从南京出发开往西安。

主和派并不示弱

另外一派则是以孔祥熙,宋美龄,宋子文为首的主和派。他们认为不应该用军事进攻,而是应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张杨既然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劫持蒋介石,那必然是准备破釜沉舟了。如果军事进攻,就有一定可能让张杨铤而走险,将蒋介石杀死。

孔祥熙,宋美龄,宋子文都是蒋介石的亲属,从私人关系角度,他们自然不愿意作为丈夫,姐夫,妹夫的蒋介石有任何的生命危险。从政治角度上来说,孔祥熙,宋子文都是依赖蒋介石生存的人物,没有蒋介石他们恐怕也没有今天的地位。

在何应钦,戴季陶决定出兵的会议上,孔祥熙就说不要这样急,蒋介石生命要紧,急狠了,蒋介石就没命了。不过戴季陶不同意,他对孔祥熙说你是外行,这件事非采取主动,非用兵不可,否则很难挽救蒋的生命,张杨没受到军事压力是绝不可能放回蒋介石的。

戴季陶的讲话受到国民党高层几乎全部赞同,可是孔祥熙对此非常不满。稍后他让宋子文找到戴季陶,试图说服他放弃军事进攻的主张。戴季陶却说:我同蒋介石的关系,绝不亚于你们这些亲戚。老实说,我的这一套正是为了救他,我不反对你们去和张学良谈判,拯救蒋介石。但你们也不能反对我的意见,因为这是政治问题,一定要这样做。

其实就这一点来说,戴季陶远比孔祥熙,宋子文要厉害。最终张杨被迫释放蒋介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央军大兵压境。

虽然两派斗争激烈,却没有到撕破脸的地步,至少都是为了救蒋介石。

经过宋子文和孔祥熙的努力,何应钦和戴季陶等人都勉强同意让他们和张学良杨虎城进行谈判。戴季陶在14日的会议上还说:我是信佛的。活佛在拉萨,去拉萨拜佛有三条路,一是由西康经昌都,二是由青海经玉树,还有一条是由印度越大吉岭。这三条路都可通拉萨,诚心拜佛的人三条路都走,这条不通走另一条,总有一条走得通的,不要光走一条路。

戴季陶的言下之意就是要各条道路同时走,支持孔宋同时走和平解决的道路。戴季陶这段话说出以后,就没有什么人反对同时进行和平谈判了。

宋美龄,孔祥熙他们立即派人去西安谈判。

此时选择一个去西安的人选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如果派宋子文,孔祥熙这样的大角色去太危险,此时西安是什么情况也不知道。如果中共已经在西安控制大局,这个去的人恐怕一不小心就会落个张赞辉的下场(公审后被红军斩首示众,人头放入竹筏漂到国统区作为恐吓)。

如果派个黄仁霖(蒋介石的特勤总管)这样的小角色去,就等于让一个中学业余守门员去担任世界杯点球决赛的一方主力门将,很难应付如此复杂的局面,很有可能把事情搞砸。

宋美龄他们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人,就是蓝眼睛中国人端纳。端纳是澳大利亚籍的英国人,这个人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在1903年到达中国以后,以自己优秀的政治能力成为中国高层的顾问。

他先后担任孙中山,北洋政府,张学良,蒋介石的政治顾问,对这几个政府都很有帮助,和中国政治最上层的关系非常好。

端纳和张学良颇有私交,当年他推动了张学良东北易帜,后来又帮助张学良在欧洲戒毒成功。而端纳和蒋介石的关系自然也是极好,1936年端纳成为蒋介石政府的高级顾问,常和蒋宋居于同一官邸,出入蒋家如入无人之境。宋美龄小时候就认识端纳,当时叫端纳为叔叔。后来端纳在南京政府服务时,宋美龄和他关系更是极好,每次出去宋美龄都是搀着端纳的胳膊,宛如家人。

和张学良的关系好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端纳在中国呆了30年,对中国的政治非常熟悉,能够应付这种可拍的局面。加上他还有个外国人身份做护身符,想来张学良就算翻脸也不会随便杀他,不然就是严重的国际事件。

于是端纳这个老外成为第一个去西安调停的人。

中共的态度

中共的态度又是怎么样呢?

根据现有资料,诸如叶剑英的回忆,中共在西安事变之前就已经知道张杨准备捉蒋。但具体什么时候捉,怎么捉,中共都是不知道的,甚至张杨决心捉蒋的主张是否是坚决的,中共也不知道。

而张杨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在动手之前众多准备工作也确实没有告知中共,直到12日颁布捉蒋的命令后才让秘书刘鼎(中共派在张学良身边的代表)电报告知陕北中共中央。

不过就是这样,中共显然是中国甚至全世界各党派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知道张杨很有可能捉蒋的党派。中共知道,苏联却并不知情。

根据现有苏联解密资料,苏联在事变之前根本不知道张杨有捉蒋的任何主张,甚至连一点风声也不知道,不然他绝对不可能坐视不理,斯大林也不会在事后愤怒到那样的程度。

作为中共来说,他不应该同意这样的事情,这是因为它的上级苏联和共产国际是绝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苏联早在1935年已经开始考虑让中共和国民党合作,到了1936年苏联见蒋介石并不同意停止消灭中共,于是转而支持张杨和中共建立所谓西北联合政府和西北抗日联军。也就是利用张杨的力量和中共割据西北,保证中共的生存。毕竟张杨有陕甘两省的地盘和20多万军队,是地方的实力派,对中共是有帮助的。

苏联之所以同意支援张杨,就是标准的爱屋及乌,完全为了中共能够通过与张杨的合作继续生存下去。

1936年德意日结盟以后,苏联深深感到轴心国对其的极大威胁,于当年明确告知中共,让他们停止内战,和蒋介石合作。同时苏联一再向蒋提出以两国合作为担保,换取中共继续生存下去。

蒋介石在此时也有松动,他的代表陈立夫和中共,共产国际的代表潘汉年经过几次谈判,商讨中共投诚的问题。山城堡战役胡宗南被击败以后,蒋介石提出红军保留3万人,军官留任,暂时保持现有根据地等还算不错的条件。这些却都让中共觉得无法接受,因为他们有更好的出路,就是和张杨合作的联军和联合政府。

如果联军和联合政府得以成立,在苏联的大力支持下,至少阎锡山等地方军阀也会倒向他们,这样他们总兵力不下40万之众,有陕西,甘肃,山西,绥远四个省的地盘,完全是割据一方了。加上苏联的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足可以让他们的军队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帮助这个联军抵御住中央军的进攻。

那么蒋介石见短时间内无法消灭这个联军和联合政府,就只能仿效之前两广事变容忍广西一样,让张杨中共阎锡山保持独立的地位。这样中共的生存自然也就保住了。

至少在1,2年内没有太大危险,而1,2年以后很有可能爆发中日全面战争,那时对他们就更为有利。

因此,中共一不向苏联汇报,二不坚决制止张杨的行为。

苏联知道和德国意大利开战只是时间问题,一旦苏联和德意开战就是决定民族存亡的战争。如果此时东线日军也进攻远东和西伯利亚,按照日本的国力,至少可以出动关东军的近百万大军入侵苏联。苏联虽然强大,但在对付德国的同时,不可能有余力将100多万大军再抽调出来去对付日本。在这样的两线作战中必然顾此失彼,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斯大林心中非常明白,如果苏联同时在两线作战,是很有可能亡国的,所以希望日本不能够在东线发动进攻。但想实现这一切的唯一希望就是依靠中国拖住日本。

当时的中国的国力军力远不如日本强大,国内又在内战阶段。从苏联的角度出发,就需要中国国民政府领导全国力量对抗日本。而国民政府中,蒋介石又是轴心一样的领袖人物,一旦蒋介石被杀,国府等于凭空缩减了一半力量,再无人能够控制大局。国家必然又将陷入分裂和内战,根本无力拖住日本了。

责任编辑: 东方白  来源:博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611/1300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