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月二号是吕东明先生去世一週年。
吕东明先生是程派第三代大师一级的艺术家,第二代是程砚秋先生自创流派后的曾经直接追随他及这个流派的高华、赵荣琛、王吟秋,以及章遏云、新艳秋及李蔷华诸人。
吕东明先生生于一九三〇年,二〇一八年七月二号辞世,走完人生八十八年的历程,经历了社会及文化的巨大变化,可谓历尽人间人生及文化的沧桑。
吕东明先生十二岁进科班,四九年后因为第二代程派艺术家赵荣琛先生到东北工作,得以向赵荣琛学习程派,由于政治气候的变化,禁止了以前梨园界收徒的传统,所以一直到六〇年共产党有所放鬆允许恢复收徒的“形式”的时候,才得以正式拜赵荣琛为师。虽然这时候的师徒关係,早已经不是传统梨园的师徒关係了,但是因为这一对师徒都有着传统文化及伦理的底色,所以可以说是中国最后一代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师徒了。
吕东明这一代艺术家乃至文人,可谓是最痛苦、最不幸的一代人。她们的痛苦在于,在无论人生还是艺术都到了已经成年的年代,正是突飞勐进的时候,戛然而止。政治不仅是阻碍,而且根本是毁灭了他们发展的任何可能。在最好年代经历了最黑暗、最残酷的文化大革命。说他们是在地狱及深渊中度过了壮年,毫不为过。再次能够重新接触到舞台的时候,他们已经过了五十岁!就为此,让他们此生的艺术成就大打折扣,——他们已经绝对不可能达到上辈艺术家的高度。儘管如此,八十年代开始复出继承各种传统戏的吕东明们还是显示了他们对于传统京剧艺术的理解及修养的能力及功力。
懂行的人、细心的人都会发现,这一代在四九年前受了基本教育的人,和五十年代中期后进入戏曲学校受教的一代演员的区别。而造成这个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审美口味,人生格调的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决定了他们对于京剧的程式,唱腔、做念,以及剧本的理解不同,为此,练出来的结果,唱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这不一样,都在细微处。例如,王吟秋的眼神永远是含蓄的、向前下方的,可后来的程派,如张火丁们的眼神,永远摆脱不了咬牙、跺脚、瞪眼,假大空的亮相雄姿。赵荣琛、王吟秋的唱,从来没有直出直进,永远和宣传绝缘,可张火丁们,站在那裡就是为了宣传。就为此,张火丁不经意地就吐露了心底的话,最经典,最为赵荣琛、王吟秋喜爱的程派名剧《春闺梦》是她最不喜欢的,只是不得不唱而已。再如,马连良的眼神永远潇洒飘逸,张学津的有其形无其神,竟然变得有些贼滑。至于冯志孝以后的于魁智们,则大都带有丘八的韵味了。那不是文人,他们也不理解何谓中国传统文人。可吕东明因为幼年的教育,她理解赵荣琛,能够彻底地学习、接受赵荣琛。这一点也使得同样是赵荣琛的徒弟,八十年后后赵荣琛收下的每一个在四九年后受教育长大的徒弟,都出落得和吕东明先生截然不同。
2.
这一“一个”师傅,徒弟分属于“两代”人,结果却截然不同的变化,开始时,八十年代初期并没有被人们一下子看到。伴随岁月流逝,社会文化环境的继续的变化,人们突然感到吕东明这一代艺术家异峰突兀,卓尔不群,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并且这个区别越来越清晰。几乎在每次有她演唱的演唱会或演出中,任何人都能够清楚地感到她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其原因绝对不是因为她耄耋之年,还能够保持住如此高的水准,而是因为她继承了传统程派,来自四九年前的教育根底的发声、吐字,旋律,和后代——四九年后的一代在根本上的不同。
听了几乎百年的程派,吕东明老老实实地演唱,就能够让人们再次感到传统程派犹如天籁,犹如如鹤鸣九天!这不仅因为她唱的地道,而且因为她的唱及气质竟然和时代、社会文化气围,和时下京剧氛围,形成如此大的反差!
那是由于发端不同而带来的不同,这个不同犹如血统,娘胎里带来的那种不同。这个不同注定了以后一切发展的结果不同。更何况,后来的一代并没有感到他们的血统出了问题,他们要想学习传统京剧就需要医治,准确说是需要“根治”。
但是审美口味、做人气质的改变谈何容易!
最近二十年的吕东明先生,站在舞台,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有脑子的人,有耳朵、眼睛的人都会看到她和周围的区别。她已经成了传统京剧艺术的化身。
传统艺术的化身和维纳斯凋像一样,需要先天的材料,需要后天的凋塑技艺,才能够创造出这样的艺术作品。
先天的材料是一个社会的审美观、人生观、伦理观,一个社会的结构及人际关係,以及社会的文化韵律、节奏孕育出来的人;后天的“凋塑技艺”,不仅包括大师的技艺,而且还有传统的师徒关係。而这就决定了一九四九年以后进入戏曲学校学习的青少年没有一块是璞玉,是大理石,没有一个人的材质是适合京剧的材质。而其教师带来的也同样不再是传统的教授技艺及关係了。
为此,这个艺术血统及后天教育的不同,决定了吕东明先生虽然只是第“三”代程派传人,可已经可说是最后一代传人。因为自吕东明先生以后的程派,文化环境、教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带来的是无法避免的先天不足及畸形,后天不再是弥补,而必须是纠正、矫形,甚至必要时要器官移植——而这谈何容易!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吕东明先生驾鹤西去一年,抚今追昔,让你深深地感到,伴随这一代艺术家的逝去,要想寻找传统京剧的化身人物,将变得再无可能!
……
任何大话和喧嚣的锣鼓,都无法掩盖这文化的痛,艺术的痛!
再看一遍吕东明大师的录像,再听一次她的唱段……。
她站在那裡就是京剧,张嘴就是艺术,她的名字——吕东明,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史上,有着丰富的人的追求的千百颗结晶中的一粒!
是以能做的只是,寄上我对于吕东明先生去世一週年的深深的悼念!
20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