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被人视为神物舔食的“天上蓝冰” 其实是飞机侧漏的排泄物

2003年11月12日,北京郊区一村民家无端被砸出了个大洞。

等主人归家后,她发现了6块大小不等的蓝色冰块,散发着幽香。

排除人为恶作剧的可能后,这桩奇事立即引起了轰动。

光看还不够,大伙抱着好奇的心态还用手指抠点冰块品尝起来。

味道怪是怪了点,但还算不错,纷纷将其称为“无根之水”。

甚至有人将其视为包治百病的良药,每日舔食。

不曾想,科学家很快证实,所谓的“神物”只不过是飞机上掉下的“排泄混合物”。

先前踊跃的吃瓜群众哭笑不得,只能尴尬地转移话题:

这么多年,还真不是很清楚飞机上的“天屎”怎么处理的呢?

除了飞机以外,火车、高铁等现代交通工具又是如何排污的呢?

其实从飞机诞生之日起,如何大小便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因为那时飞机上是没有厕所的,飞行人员憋到不行时只能用瓶子等来存着。

直到1921年,才有人开始尝试在飞机上安装马桶这类玩意儿。

所使用的思路也相当简单粗暴,便是模仿鸟类边飞边排泄的习惯。

最先配备成功的是下面这架代号为“Ca.60”的意大利九翼飞机。

“Ca.60”的意大利九翼飞机

你没看错,这长得像极了轮船的庞然大物,确是一架飞机。

而且还是一架豪华旅游客机,预计承载100位乘客。

里面除了餐厅和休息室外,最为惊艳的就是它装有一个马桶的厕所。

乘客们上完冲水后,排泄物便能通过管道直接冲到飞机外面去了。

遗憾的是,历史首创的飞机厕所还未使用,Ca.60便在第二次试飞时失控坠水了。

虽说机乘人员都顺利逃生,但机身被破坏得十分严重,直接被送进了博物馆。

如今博物馆保存的残余碎片

不过这一次失败的尝试,倒是开启了飞机厕所的新时代。

沿续了飞鸟直排式的思路,30年代起基本采用都是“直排”厕所。

飞在天上的人们会拥有马桶直通高空、风吹屁屁凉的刺激体验。

那些排泄出的屎和尿呀,就像“天女散花”一样洒向茫茫大地。

地面上的居民可就惨了,随时可能被这些恶心的粘稠物砸中。

往往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始作俑者早就飞得远远去了。

早期的飞机

出于人性化的考量,就有一架英国军机斯特兰拉尔号开发出了专属的哨鸣音。

每当飞行人员要如厕时,就吹出响亮的声音,以此提醒地面下的人来闪躲。

大家还亲切地称这种贴心的厕所为“吹口哨的屎屋子”。

可这并非长久之计,当飞机要执行秘密任务就更不可行了。

战争期间,空军们为了在高空中“放水”使出了浑身解数。

但主要的如厕方式还是得通过尿布、松解管、夜壶、以及绑在腿上特制尿袋来解决。

松解管(relief tubes):飞机上能直接通往机身外的管道,省去找水瓶子的功夫。

优雅的英国士兵们,曾在重型轰炸机上安装“便携式马桶”。

可该马桶无法冲水,只能靠蓝色化学药片进行分解后随重力排外。

在这期间,马桶会排出刺鼻的气味,将士兵们熏得要死。

当进入战斗状态时,马桶中的排泄物会不受控制地排回轰炸机里。

而这分分钟将士兵们逼得发疯,更别说好好打仗了,所以该方法并不实用。

等到二战结束后,才迎来飞机厕所的又一次革命。

当时飞机进入了大客机的民航时代,飞行的高度也越来越高了。

由于低气压的环境容易让人身体不适,因而增压型客舱普及使用。

这种客舱要求密闭整个舱室壳体不能发生气压泄露。

于是,人们发明了一种蓝色除臭液体,将排泄物包裹住排入存储罐里。

它大大解决了乘客的如厕问题,却依旧存在着诸多不足。

由于飞机上时常会有颠簸,所以这种除臭剂很难做到完全密闭。

也就是说,它仍会发生泄漏,导致污水排到机舱外。

当污水流到机身外时,遇上低温就会成为蓝色的冰。

它们很可能会在机身或管道撑出缝隙、结成球状物附在飞机表面。

当海拔下降、气温变高后,这些冷冻住的蓝色“天屎”便会脱离机身,从天而降。

虽说大部分冰块会在下降过程中分解,但不排除会有少数蓝冰砸向人间。

当它们坠落到偏僻的乡村地区,人们将视为奇异的天外来物,供奉起来。

这也就有我们开头提到滑稽的“天降蓝冰”事件。

伴随着民航事业的蒸蒸日上,蓝冰所带来的隐患不容小觑。

毕竟在高空坠下时,其巨大的冲击力能穿透屋顶,甚至击碎人类的头骨。

为了解决该隐患,1975年美国发明家詹姆斯·肯普尔发明了真空马桶。

肯普尔专利书中的原始插图

它利用真空环境的超强吸力,只要按下冲水按钮后,马桶的污水管阀门就会打开。

然后通过气压差将污物吸到机舱内的化学存储箱中。

同时马桶内使用防粘涂层,只用少量水就能冲洗干净,不必担心漏水。

等到飞机着陆后,地勤人员再将满是蓝色液体和污物的化学存储箱抽干即可。

经历过大风吹裤裆,异味满天飞、天屎乱砸人的发展后,人们终于安全环保地在飞机上如厕了。

真空厕所

如今我们大多数人坐的飞机上,采用的大多数是这款马桶。

目测在不远的未来,真空马桶将会完全取代曾经的蓝色液体马桶。

至此,坎坷辛酸的空中如厕史总算是告了一段落了。

与之相比,我们另一种交通工具火车的如厕史就显得非常平淡了。

其实跟早期飞机一样,很多火车上的排便方式是“直排式”的。

通俗地讲,就是将大小便直接排放在路基上,一泻千里了。

如果你在火车上厕所低头观察,就能看到排泄口是直通地面轨道的。

此时,你要是不小心将随身物品掉进坑内,就很难找回了。

并且,坐过绿皮火车、K字,以及T字的朋友们会注意到一个现象:

每当火车正在进站或是停车时,厕所是不能使用的。等火车恢复行驶后再将厕所门打开,才能恢复使用。

那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呢?

当列车的高速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气流压力下,排出的屎尿被分解成极其细微的气雾状颗粒。

这些颗粒会弥散在空气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会在轨道上看到屎尿沉积物。

可当火车快要进站时,火车的行驶速度就慢了下来。

气流压力就会变小,无法对排泄物进行分解。

所以,每当进站停车时,列车员都会把厕所锁起来禁止使用。

否则,站台很容易就会变成臭气熏天的化粪池了。

而这种处理排泄物的方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污染环境不说。

它还有可能造成疾病传染,给铁路养护人员及附近的居民造成健康影响。

过去火车这样的设计也是实属无奈,毕竟火车上的空间非常小,粪便处理困难。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在2000年以后就开始陆续采集真空集便器。

也就是用真空方法收集排泄物,不仅不占空间还能节约水资源。

目前所有的动车、高铁,大部分的25T型列车与少部分的25G型列车实行这种“真空集便式”处理。

该集便器利用正负压的原理,当活阀(开关)打开时,借助正压的压力使排泄物进入污箱内。

当列车到终点站后乘务员利用专门的管道,将污箱里的废物接入真空吸污泵站内,进行无公害处理。

这也是为什么当高铁以及这些批次的火车在进站的时候,不会锁厕所。

不过这种集便器的推广使用,也衍生了一种特殊的职业——“高铁吸污人”。

当列车回到车站时,他们两人一组,将入库检修动车上的污物全部吸完,只为旅客创造舒适环境的。

通常清理完一列动车所有污物大约花半个多小时。可并非每次吸污都能顺利完成,因为部分乘客会将方便面残留物、卫生巾、毛巾、饮料瓶盖、塑料袋扔到车厢马桶里。

这些异物极易导致污物箱发生堵塞,就必须亲自用手伸进污物箱排污口,将其抠出来。

甚至有时候抠出时,会伴有大量的粪便从排污口涌出来。

这容易弄得工作者满身都是,大大加重他们的工作负担。

从上文能看出,无论是飞机、高铁还是火车的排污方式都越发便民。

可即便再高级的排污方式,最后还是得专门的人员进行清理的。

而我们日益舒适的出行环境,也正是有了他们在无怨无悔地付出着。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SME科技故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713/131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