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外媒看中国 > 正文

法媒猛批孟京辉新作《茶馆》

作者:

法国报纸摘要

中国先锋导演孟京辉一直是一位引发极端两极化反应的戏剧导演,由他一手执导的根据老舍的名作《茶馆》改编的同名戏剧作为首次进入阿维尼翁戏剧节核心单元中国戏剧成为瞩目焦点,然而,7月9日的首场演出却将褒贬两级反应推向高潮,法国媒体同中国媒体新华社与新京报等媒体的报道语调截然不同。

首先介绍一下观点最犀利,用词最严厉的法国《解放报》的评论文章,解放报特派阿维尼翁戏剧节的记者Eve Beauvallet和Guillaume Tion撰写的文章的标题初看起来有些晦涩难懂:阿维尼翁的大桥,借用中国六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文章的主题看来是要强调虽然《茶馆》这个巨作本身令人失望,但它是促进中法戏剧交流的一座桥梁。

文章介绍说,中国的各大剧院最近几年来前往国外大大小小的戏剧节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寻找娱乐节目,在阿维尼翁也同样如此,中国广东大剧院,人民剧院等多个剧院的负责人在阿维尼翁就像是逛超市一样现购现买。

就《茶馆》剧作本身,解放报记者评论指出:“看完孟京辉根据老舍著作《茶馆》改变的戏剧之后,人们怀疑导演是否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我们不知道半途离场的坐在我们身边中国戏剧行业业内人士的名字,但是他们同许多法国同行一样未能坚持到最后,坚持到最后的观众绝大多数都和我们一样被连续三个小时的声嘶力竭的呼喊折磨得筋疲力尽。

文章评论说,老舍作品中的传统茶馆被设计成一个规模盛大类似空客的组装车间,十九位演员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的呼叫,其中一位突然高喊:“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并且反复呼叫了将近十五分钟,当然,确实没有人会对此提出什么异议,但是,整个作品给人感觉是东一榔头西一棒,缺乏整体性,虽然,有些舞台导演以及画面具有创意,但是,在对可口可乐,避孕套,网络,以及麦克·杰克逊的赞美声中,当演员一边用血桶在脸上浇血一边在铁杆上不断地扭动,这一切确实给人感觉十分奇特。

难道这就是中国先锋戏剧艺术?对法国中国学院的负责人罗伯特·拉龚布(Robert Lacombe)来说,孟京辉并不具有代表性,他向解放报表示,孟京辉在二十年前曾经在中国戏剧届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今天他这种将西方的表演手法囫囵吞枣的应用方式已经不再受到年轻人的追随。不过,事实上,今天的中国戏剧届的年轻人拥有越来越狭窄的发展空间,最近几年来,戏剧比文学等其他艺术方式更加受到政治审查的制约,这就是为什么拉龚布先生在中国戏剧节观赏的四年,也没有找到任何可以在国际舞台一比高低的中国戏剧新秀。他不仅提问道:既然中国的戏剧形式终于内容,那又何必执意要在国际舞台推出中国戏剧?

那么阿维尼翁举办方为何选择在核心单元上演孟京辉的《茶馆》,核心单元负责人Agnes Troly一向重视带有政治色彩的剧本,她似乎也对远离剧本的戏剧形式有些不知所措。对戏剧节来说,选择孟京辉这样一位比较独立于官方同时又不被认为是异议人士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再加上孟京辉是阿维尼翁的常客,应该不会出现大的失误。

解放报最后指出,幸亏除了《茶馆》之外,在阿维尼翁还可以看到别的和中国有关的节目,下周在阿维尼翁的核心单元将演出由俄罗斯导演Kirill Serebrennikov编导的剧本《外面》,该剧是向英年早逝的中国摄影家任航致敬,解放报评论说,这是戏剧节的一此大胆的选择,尤其是在中国文化部的一位高官即将到访的前夕。

当然,无论如何,中国戏剧进入阿维尼翁戏剧节核心单元本身具有积极意义,法国的戏剧也应该前往中国表演,因为中国的观众并不是独裁者,而且,观众的观念的演变将推动新一代领导者的改变。

除了解放报之外,《世界报》的相关评论也十分负面,世界报不明白为什么茶馆进入核心单元,文章指出,很明显,孟京辉的导演令人联想到布莱希特,尤其是那个滚动的时间巨轮,但是,评论认为,带来的效果是负面的,同样许多舞台设计令人匪夷所思,不知所云。导演通过《茶馆》究竟要向观众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法新社的报道也认为《茶馆》一戏将老舍的原作完全推翻,但是,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个令人厌烦的乏味的作品。法新社指出,戏剧的导演缺乏整体连贯性,电子摇滚乐淹没了老舍的剧本的原文。舞台布景规模庞大但却似乎并没有被充分的利用。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法广RFI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714/131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