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骗你的钱还骗你贷款 大陆诈骗套路 触目惊心!

大陆不肖分子的诈骗套路不断升级。近日,陆媒披露了一起“退款骗局”案件,该诈骗手法令人触目惊心。

资料图。

大陆不肖分子的诈骗套路不断升级。近日,陆媒披露了一起“退款骗局”案件,该诈骗手法令人触目惊心。

据微信公号“首席财经观察”报导,近日,苏州的张女士花26元(人民币,下同)在网上买了一件婴儿用品,几天后,自称是网购平台的“客服”给她打电话,说商品质量有问题,要给她退款并双倍赔偿。

“客服”小姐将张女士网购的商品名称、型号、订单号、收款地址和电话,都一一对上,张女士心中认定对方就是平台客服人员,因为她买的这个商品从来没有向外人说起,更没有泄露订单号之类的个人信息。

双方互加微信后,“客服”说平台会退款给她,但需要验证码。此时张女士已完全放弃了戒备。

没过多久,“客服”再次打来电话,说退款出现了问题,不是退不了,是退多了,并说财务是新来的,操作失误,多转了几千块钱到张女士的账户,希望张女士将钱退还,张女士一查,发现自己账户确实多出了5200元,于是将钱退给了“对方”。

没过多久,同样的说法和结果再次发生,张女士账户上又多出了一万多块,她又将钱退给了“对方”,总共是19,800元。

可没过多久,张女士就收到了一条短信,称张女士刚刚在网贷平台上成功办理了一笔19,800元的贷款。张女士彻底崩溃了。

张女士恍然大悟,原来,退给“客服”的钱,并不是什么新财务、误操作,就是张女士自己网贷的钱。即张女士被骗了近2万元,而且这个钱还是自己“亲手”在网贷公司借的钱,然后全部转给了骗子。

目前该案还未破案。

其实,大陆类似的“退款”骗局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是2019年才发生。

2017年8月18日,《成都晚报》报导,当年7月20日10时许,事主杨某接到一个自称淘宝商家的电话称,他在店内购买的产品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为此商家特地提供专门的自助退款平台,声称必须按照指引操作才能顺利退回款项。很快,商家发来一个链接,自称是专门的自助退款平台。

事主根据对方的指引,点击链接后却下载了多个分期借贷平台。对方自称这几个平台是商家的官方自助受理平台,里面显示的额度是商家的可用金额,要求事主将这几个平台的可用金额借贷转入自己银行卡后,再将产品应退金额扣除后的剩余金额转入商家账户,以此完成退款。

事主轻信后,按照对方指引在几个平台分别借贷了32,449元,然后按照对方电话提示通过微信多次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进行转账,直到他发现银行卡内被扣35,441元后才惊觉被骗了。

报导说,这实际上是事主将自己借的钱转给骗子,即使口袋没钱也会被骗。

在这些骗局中,骗子能屡屡得手的杀手锏就是消费者的网购信息。那么消费者的这些信息到底是如何被泄露的,又是怎样到骗子和推销者手中的呢?

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大陆手机网民共8.17亿,无论是购物、支付、定位,个人信息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这些个人隐私则被明码标价,在黑市上贩卖。

2019年上半年,大约有8亿条个人信息在暗网上出售,7亿个邮件地址及密码被窃,6亿中国人的简历被泄露,被公开的不止是姓名、电话,还有身份证号、户籍、家庭住址,甚至购物信息和订单号,物流信息……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网络黑色产业“从业者”已超40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此利益链上,很多个人信息被打包出售,低到1分钱就可以买到一条个人数据。

2016年,陆媒曾报导,一从事网路安全的团队表示,他们已轻松搜索出高达8.6亿条个人信息数据,包括用户信息、账号密码。他们主要是通过百度、搜狗等搜寻引擎,还有一些“黑客”站点、安全媒体网站、社工库网站获取信息。

部分数据贩子称,他们手上有各地区各行业的各类数据,学生的电话数据、股民的账户数据、机票数据、网络购物数据、新生儿数据、保健数据、淘宝数据、老人数据……信息成为无本经营的“秘诀”。

该安全团队还介绍,骗子购买到个人信息后,会对不同用户布下圈套。这也证明,大陆的相关法律形同虚设。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918/1344508.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