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港珠澳大桥通车一年 未见经济效益

耗费钜资兴建、属于中国国家级工程的港珠澳大桥昨(24)日通车届满一周年,口岸已由最初的热潮回复平静,目前车流量仅及当初预计最低车流的一半,收费可能还不足以支付每年营运开支。

香港01报导,有经济学者认为,大桥当初高估车流量,加上中国经济成长放缓,“反送中运动”影响陆客访港,美中贸易战冲击物流业,让车流量快速减少。

港珠澳大桥去年10月24日通车,根据香港运输署、运输及房屋局、大桥管理局数据,截至今年10月7日,大桥总车流量达约144万车次,即平均每日4,115车次。

不过,2008年香港政府为大桥撰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大桥通车初期,车流量估计为每日9,200至1万4,000车次;相较现在大桥的车流量,只有当年最低估算的一半。

出入境人次方面,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共有逾2,000万人出入境,即平均每日近6万人次,符合2008年估算的日均5万5,850至6万9,200人次。

不过,连接大桥口岸的B4及B6巴士,却开始减少班次。

据2017年广东省发改委发布的文件,大桥一年的总营运成本约人民币22亿元(约新台币95亿元),当中包括日常维护费2.15亿元、员工薪酬3,718万元,财务费用9.3亿元等。

报导称,大桥车流不似预期,影响收益。根据大桥的收费表,再对应车种收费,截至10月7日,其收益只有约人民币2.8亿元,不够支付一年的营运成本。

报导引述冠域商业及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关焯照表示,当年计划兴建大桥时,明显高估车流量,预计的人口、经济成长过高,使最后与预计车流有很大差距,大桥原本应促进经济活动,现在却只沦为旅游景点,而且旅客游览过后随即离开,即使人流符合预期,但实际经济回报低。

他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中长期放缓,之后环境只会愈来愈差,且中港矛盾的情绪影响两地来往,而中美贸易战也严重影响物流业,各种因素都影响大桥车流,大桥“无得救”,维修费用也随时可能高出其经济回报。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经济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1025/136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