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香港人权法案最快下周内通过 港商界起义向习要独立调查 中共最怕一幕在海内外出现!

—日议员联盟不欢迎习近平访日

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表示,支持香港民主抗议者推动立法。资深参议员卢比奥周三13日发推说,推动香港人权民主法案获得重大进展。香港商界曾越过中联办向北京提议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但北京拒绝接受。因为中共持续打压香港,日本自民党议员联盟通过决议,不欢迎习近平在明年春天访问日本。中共最怕出现的一幕!大陆及海外学生网上晒证,力挺香港中大、城大。

香港人权法案重大进展:法案最快或可在下周内通过

图:美国参议院(资料图片)

香港众志14日周四早在脸书发文引述民主、共和两党议员消息表示,《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最快在本周于参议院审议,预计在11月22日之前完成立法程序。

香港众志消息表示,在过去数小时内,从共和民主两党几位人士分别收到确认,参议院终就《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开绿灯,并引述消息指鲁比奥在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恩格尔(Eliot Engel)及吉姆Jim Risch陪同下,与麦康奈尔就香港危机进行会面,并达成共识,参议院最快将在本周内开始审议法案,并在感恩节假期开始(即11月22日)前完成立法程序。

图: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

苹果日报报道,鲁比奥于香港时间周三凌晨会见了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麦康奈尔或愿意最快于香港时间周四深夜,透过俗称为“热线”的非正式表决方式,尝试取得参议院议员“一致同意”,令法案最快可在下周内通过。早前曾经访美的公民党立法会议员郭荣铿指,相信美国国会知悉香港情况而加快审议法案,但指只要有一、两名议员反对“热线”做法,即需要重回审议程序,呼吁香港人继续争取国际社会支持。

图:卢比奥

在参议院100名议员中,共有37个两党议员支持这法案。法案支持者说,如果投票,预计法案将很容易通过。

《香港人权与民主法》发起人、资深参议员卢比奥,在和麦康奈尔会面后不久,周三在推特上发贴说:“今天在参议院,就推动该法案通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详细报道:香港人权法案重大进展:法案最快或可在下周内通过

香港商界越过中联办,向北京提议独立调查被拒

新唐人电视台报道,香港自由党荣誉主席田北俊13日周三,在民主党刘慧卿主持的“我们的电视”(OurTV)“议会内外”节目中提到,曾有香港商界人士绕过中联办,直接向北京提出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但没有获得回应。

他估计,北京拒绝接受建议,是为了避免打击香港前线警员的士气,因为中共不想公开动兵镇压,所以还要依赖港警。

田北俊还说,香港政界质疑,即使如外界所传明年3月换港首,但按照当前局势发展,商界也很难挨到3月。所以,他呼吁香港市民需要集体向北京表达成立独立委员会的看法。

但他也表示,如今即使成立全面的独立调查委员会,或者林郑月娥下台,可能都已不足以平息民愤。他指责当局一直没能把握时机,处理每件事都严重脱离实际情况,令局势一天比一天恶化。

田北俊曾任香港立法会议员和中共政协委员,被指是立场温和的亲共建制派。他和弟弟、立法会议员田北辰一开始就反对修订《逃犯条例》;反送中运动开始后也一再呼吁港府回应民众诉求。

因打压香港,日本议员联盟不欢迎习近平访日

日本产经新闻报导,日本自民党保守派国会议员联盟“守护日本尊严与国家利益之会”,13日在国会大厦内开会。会议通过的一项决议指出,中共打压香港市民等,如果中共不改善的话,不欢迎习近平以国宾身份在明年春天到日本进行国是访问。

会后,总干事参议员青山繁晴与成员,已将决议文递交给内阁官房副长官冈田直树。

冈田表示,决议文内容将转达给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首相官邸会团结努力,重视这样的心声。”

决议文指出,以强权镇压港人,对照自由、民主、法治等现代社会的普遍价值,中共的作法断难被容许。如果这些悬而未决事项不改善,反对习近平以国宾身分访日。

【详细报道:中共若续打压香港 日议员联盟不欢迎习近平访日

中共最怕一幕出现!海内外大学生晒证力挺中大、城大

图:大陆学生声援港人。(品葱截图)

近日,海外品葱网上建起了一个网络版的“连侬墙”,支持香港中文大学、城市大学。

图:大陆学生声援港人。(品葱截图)

来自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以及美国哈佛大学、澳洲昆士兰大学等学校的学生们展示出所属学校的证件,并附上写有“自由不死、中共必亡”、“中大、成大加油”、“光复香港时代革命”、“五大诉求缺一不可”等字句。

图:大陆学生声援港人。(品葱截图)

另外,台湾、马来西亚、韩国的大学生们也纷纷表示撑港人,齐声明力挺香港人抗争。

阿波罗网乔伊报道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阿波罗网乔伊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1114/136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