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与肿瘤病人打交道 我看见了对抗癌症的“真相”

人生就像打扑克,总会抓到几张烂牌。

癌症病房的病人,可能就是在人生的牌局中,抓到了几张烂牌。当生命存活的概率一点点变小,迷茫、慌张,绝望与希望、勇敢、坚强交织,他们身处其中。

白色墙面的病房里,他们手上扎着留置针,身边也许有家人陪伴,也许独自面对。

你能想象的悲伤这里有,化疗脱发、止不住的呕吐、疼痛、消瘦,甚至直面死亡;

你想象不到的快乐,这里也有。一天中的某个时刻,三三两两的癌症病人会坐在病房外的椅子上聊天、打牌,唱歌,感受生的美好。

我叫蒋政宇,是上海某三甲医院的麻醉医生,从实习到成为医生,8年的时间里,我见过了很多癌症病人,见过很多生死,在和这群患者

接触中,我似乎逐渐发现对抗癌症的“真相“。

这一切,都要从那些重症病人说起。

千里迢迢来这里,抱着生的希望

我所在的医院,是华东地区知名三甲医院之一,往往也是不少重症病人最后的救命稻草,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这里。

本就不大的门诊室,里里外外围满前来看病的人。他们小心翼翼地走进诊室,脸上带着祈盼,甚至一丝讨好的表情,不大的房间里盛满了他们对生的渴望。

前来问诊的病人往往带着一叠厚厚的病历与检查报告。如果仔细观察装着这些材料的白色塑料袋,上面显示的医院地点几乎来自全国各地。

医生会看过所有的检查材料,要求病人进行重新检查或者随访。不过,大部分重症病人并不会获此“殊荣“,等待他们的结果往往很残酷。

这样的场景,我看过太多次。本科最后一年,我在胰腺外科门诊实习。记得一次,一个60多岁的老爷子推门而入,在家人的搀扶下坐在凳子上,他示意陪同的家人把既往病历和检查报告递给医生。

看得出,检查报告长期被翻阅,磨损痕迹严重,甚至边角都卷起来。我注意到其中的诊断:胰腺恶性肿瘤可能。

作为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发展快,未接受治疗的病人生存期只有4个月。晚期病人还会面临着吃饭困难、消化不良、疼痛等问题。

我看着这位老爷子,明白他有多痛苦。他也许知道自己没有太大的希望,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这里。

“如果要全面治疗,经济压力大,而且不保证最后有好的结果。可以进行姑息性手术,能吃饭也能减缓疼痛,但不一定能延缓生存时间。“教授和他解释。

话音刚落,周围陷入沉默。生的希望就像夜空中即将散去的烟花一样,转瞬即逝,留下的是无尽的黑夜。

老爷子嘴角的微笑凝固,渐渐消失,表情呆滞。

之后,他缓缓吐出三个字:“哦,这样。“

我心里悄悄地叹口气:“看样子,老人是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但来不及遗憾,下一个病人很快进来,新一轮诊断将重新开始。

面对最后一丝希望的破灭,病人的反应通常有两种:像老爷子一样沉默或者爆发出绝望的哭泣。

我知道这些情绪背后有多少痛苦与无奈,来这里的每位癌症病人都经历了太多磨难,他们背后可能都有一个悲天悯人的故事。

很多时候,医生并非冷漠,他们没有更多时间听病人诉苦,职业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信息对疾病寻根索骥,保持绝对理性,做出判断。

然后,面对下一个病人。

推进手术室时,她看上去很精致

作为医生,我告诉自己要保持理性,但面对被疾病纠缠的病人,很多时候,我也不免感到遗憾。

还是本科毕业那年,我轮转到麻醉科。那天是我的第二台手术,子宫全切除,我负责给她做术前麻醉。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手术并非病人家属签字,而是本人。

术前我到手术接待厅找她签署麻醉同意书。那是一位不到40岁的女性,一脸平静。我程序性地说明麻醉各个事项,让她签字。

按照流程询问她的病史时,我发现,她纹了好看的眉毛和眼线,黑色的眼线顺着眼角的纹路滑出,很美丽。

以往病人总会咨询我很多问题,但她一个字都没说,就把字给签了。

我看了一眼她的病历:疑似癌变,需要开腹腔切除子宫,进行病理活检,确定病情。

“病人年轻,麻醉风险不大,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大事。“我没多想。

推进手术室时,也许是纹眉的缘故,她看起来妆容精致。

来不及多想,手术马上开始。在手术台上,老师带着我对她进行麻醉诱导,一切顺利。

“真的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一台手术。“我心想。

教授上台、开腹、止血,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就在进行探查的时候,教授停住了。

“找不到子宫。“她说。

手术室所有人都围上去看,开腹位置没有问题,但看不到子宫,只有一团淡红色的组织,硬邦邦的。

看过教授做过很多台手术,她经验十分丰富,但我也没想到,那一刻她有些迟疑。

她要求术中会诊,妇产科一位教授也来到了手术室,两位教授主持同一台手术,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

她们眉头紧皱,手术室里格外安静,只有仪器发出“滴滴“的声音。

一个半小时过去,子宫仍然没有找到。医生决定取出病理组织做病理活检,决定下一步手术方式。

40分钟后,病理报告显示:大网膜粘液癌。子宫上面包着是一团转移癌,肠壁上也发现转移。

“病人还能活多久?“我试探性地问教授。“两三个月吧,如果后期化疗效果好的话。“

疾病恶化的速度太快了。没有别的办法,两位教授只能决定终止手术。

病人在手术后醒来,我注意到她摸了摸肚子。

“肚子里的肿块还在,恶性的,她知道了。“我猜。

我送她回病房,她依旧精致,一点也不像身患癌症的病人。她的表情平静,甚至连手术结果都没问。

到病房的时候,陪她一起来的姐妹们已经知道了手术结果,她们抑制不住悲伤,眼泪一直流。

她们走到床边,抓住她的手,这时候病人的眼泪从眼角滑出。但她仍然没有说话,轻轻拉住姐妹们的手,为她们擦眼泪。

看到这样的场面,我有些难受,告知了例行程序,便回了手术室。

不到40岁,癌症全腹转移。没有家属,自己签署手术同意书,麻醉谈话也没有问风险,甚至连醒不醒得来都没问。

病房就像流水线作业,况且又是一床难求的肿瘤科,病人很快出院了。我无法了解她后来的遭遇。

这件事让我感受医学在一些情况下也是无能为力的,也让我心里的某个部分触动了——也许绝对理性是做不到的,即便是医生。

原以为活不久,没想到……

等到硕士期间到重症学科做轮转的时候,我逐渐明白医生在治愈病人的过程中该扮演什么角色。

那半年,我几乎天天和肿瘤打交道,负责术后重症患者关系、监护和治疗。

有个病人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那是个50岁左右的病人,诊断出了胰腺癌。

为了治疗疾病,病人做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不幸感染了严重的并发症——胰瘘(手术术后严重并发症)。

当时病人情况很严重,全腹腔感染,接近脓毒症的诊断。一旦患上脓毒症,就意味着死亡率上升到40%。

病人在 ICU病房里,全身插满管子,处于昏迷状态。病床边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测量生命指标的仪器。

医生尽全力对她治疗,液体复苏、抗炎、利尿等各种支持治疗也用在她身上。

那段时间,管床医生和我每天早上都去查房,看看病人的情况有没有好转。

我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窗外传来蝉鸣声,伴随着明晃晃的阳光。

但在 ICU病房里,冷气十足。

开始几天,病人戴着呼吸机,陷入昏迷。又过了几天,事情开始逐渐有了转机,指标在逐渐往好的方向走,这意味着病人正在慢慢地扛过这个危险的平台期。

一周后,病人苏醒,远远超出预料。“真是从鬼门关走了一趟又给回来了。“我心想。

我去病房给她拔管的时候,她笑嘻嘻地告诉我:“虽然我没有苏醒,但我每天都知道你们给我查房,你们在很努力地救我。“

她接着说:“所以我自己一点都没有放弃。“

虽然没有医学证据表明病人在昏迷期间有没有听力,但我还是被她的话逗乐了:“还是你自己厉害呐。“

这位病人在术后恢复非常慢,尤其又经历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她的病很重,但积极的心态常常感染我。每天查房的时候,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昨天疼的地方好了一些。“

指标稍稍恢复,脸上就隐藏不住地开心。

与其说是我们给她治疗,不如说是她在鼓励我们,一起面对疾病。

那一刻,我明白了医生会因为看到病人的好转感到欣喜,也会用最专业理性的心态治疗疾病。

面对疾病,医生与病人是战友。

经过了近一个月的治疗,病人终于从 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过了几天,出院了。

我知道,即便她做了胰腺癌手术,术后五年存活率也只有不到10%。我以为她会像上个故事中的女人一样,不知结局。

没想到,一年后的中秋,我收到了一个快递。打开后,是一箱水果。

我看着快递上寄件人的名字陌生又熟悉,但总想不起她是谁。查阅了病历系统后,我才想起来正是那位胰腺癌病人。

她还活着,还想着我。

我赶忙给她发短信:谢谢你,祝你健康。

小时候,我总是很羡慕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他们在医院里忙碌,救死扶伤。

进入医院学习工作,我才逐渐明白,其实,医生也有无力感,尤其是面对癌症。

人类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都是从未知到了解再到最后战胜它。正是千千万万的医生、病人和家属一起努力,我们才能一点点战胜病魔。虽然步履维艰,也许今天或者这次我们输给了病魔,但我们又了解了它一点点,我们又积累了一点点经验,我们离战胜它又进了一步。

我总能想起去剑桥大学交流的时候,在英国癌症中心报告厅的墙上看到的一句话:

Together we will beat cancer.

我们终将战胜癌症。

简单的话,让我在很多时候都感受到力量。

作为医生,我希望所有的癌症病人都能坚强,因为面对死亡的不止你们一个,还有所有在帮你的医务人员,所有给你们支持的家属。

我想这就是对抗癌症的“真相“。

也正是如此,因为你们的强大,我们才有继续努力的力量。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丁香医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1229/1389134.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