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多城封后 浙江还好吗?宁波还好吗?听听台商工厂经理的心声

宁波台商工厂经理:“说到最后报上去的这个数据,到底10这个数据它是不是真的是10,还是它必须乘以10倍乘以5倍,这个就看维稳的需要,它愿意释放什么样一个数据出来了,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但是你说我有没有这样一个存疑存在?有!那,中国人有没有这样一个想法存在?也是有的。但是这个都是只能够私底下说,台面上是没有人愿意交谈这件事的!”

北仑城中村,小路封闭外人不准进入,皆以管制疫情。

新加坡早报今天报道,温州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出台“最严”出行管控措施,要求每户家庭每2天可指派1名家庭成员出门采购生活物资。仰义街道第一时间落实相关规定,在各个交通卡口落实“两查两问”。在此基础上,通过通行证强化出行管控,严格凭证通行。另外,每个村目前只留一个出行通道,进村人员必须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入村,出村人员必须凭借“出门壹次”通行证方可出村,且每两天每户只能出去一人,用完即作废。

就在此时,记者读到一位宁波台商工厂经理的脸书,他在脸书上传达心情与描述日常写道:

浙江还好吗?宁波还好吗

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除了爆发地武汉市所在的湖北之外,广东和浙江均属重灾区,浙江境内较为严重的城市是温州。温州人在武汉经商者为数众多,其中几乎垄断了华中的眼镜行业,这个春节有将近10万温州人从武汉回老家过年,温州疫情其来有自。

宁波市确诊病例以老市区为主,郊区新区确诊病例相对较少。我们居住的宁波市北仑区滨临东海,是华东进出口重要港口。这几天,宁波市的长途汽车客运停止运营,宁波火车站取消了几乎所有列车靠站,猜测与途经病毒嫌疑犯城市有关,自小客车非本地车牌盘查来历必要时禁止入宁波境,各住宅小区或村落出入口管制凭证进出且体温量测,小区志愿者穿上红色背心磨刀霍霍,几乎见到阴影就想开枪。我想,政府的目的在尽可能令老百姓们原地不动,一二三木头人。

适逢农历新年,医用口罩和医用酒精物资短缺,我们努力了几天,医用酒精运气不错,搞定。医用口罩库存水位仍有不足,还需要设法或等待本地的产能及物流来打破僵局。由于风声鹤唳,听闻河南安徽苏北江西等地乡下的村支书(里长伯)下令封村,禁止闲杂人等及村民进出,等同限制人身自由,政府默认不说话,大概也没辄了。今天还听说口罩短缺之乱或有新解,户口在宁波本地者可登录某App摇号,运气佳者可买到一些。不知道和身分证后缀单双号有没有关系?还是加总能不能被3整除?命好不好,碰运气呗。

宁波还好吗?北仑还好吗?

我想想,其实北仑还可以。路上行人少,不管什么时间都不塞车。商店营业少,居家得贤慧自己下厨。

忙着询问或者等待什么时候可以买到医用口罩,因为不想用人民币3块钱成交,挺贵的相当于台币12.6元。银泰城商场不营业,好吃的都打烊了。电影院放大假,反正也多是厉害了我的国。Starbucks11:00才开门而且限外带,这个时间点早不早晚不晚的,尴尬。早晨的阳光洒在肩膀上很舒服但是有点冷,拎着小折在人民公园踩了三圈,一个人也遇不到,难道是众人皆睡我独醒?

********************************************************

读完这篇犹如日记的发文后,即刻联系该经理,通过电话采访,他对记者提问“以您感觉,评估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多久?您信任当地政府的管理吗?”

这位经理回答说:“这两个问题哦,对第一个问题我没有办法评估,是因为我也怀疑目前政府这个官方数据,它的真实性!虽然在几天前就一直打预防针,接下来,2月初一路到2月7号8号,有可能发展到最高峰的这样子的情况,但是每天增加的病例以及死亡人数,这其实是令人心惊胆跳的!所以它是不是真的能够在2月10后之后,就能够慢慢地缓解下来,坦白说我还真没办法判断,我是希望它能够这样,但是没有办法判断。”

他接着说:“第二个就是,我是不是相信本地政府的一个做法哦,本地政府又分成好几级,如果是本地,本地区政府、市政府这样一个做法,他们其实,目前都是一个补救型的做法!虽然风声鹤唳,虽然各种的这个措施很严格,但基本上本地的公务人员还算是很尽心尽力地在做这些事情啦!但是你要说,说到最后报上去的这个数据,到底10这个数据它是不是真的是10,还是它必须乘以10倍乘以5倍,这个就看维稳的需要,它愿意释放什么样一个数据出来了,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但是你说我有没有这样一个存疑存在?有!那,中国人有没有这样一个想法存在?也是有的。但是这个都是只能够私底下说,台面上是没有人愿意交谈这件事的!”

昨天深夜,南京也封了,同一天早些时候,沿海省份浙江杭州市、乐清市、宁波市;福建福州,都施行了全封闭式措施。当记者采访完这位经理脑中不免浮现:那么,上海会怎样呢?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RFI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206/140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