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难得一见的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 呕心沥血之作 值得静心细读

看着襁褓里可爱的孩子,相信会激起每个家长的殷殷育子之心。中国自有古语“子不教,父之过”,湖南方言云“娘雅冇用,崽女喳亏”。本文不是批判地去追究这2句话的责任,而是从教育的角度去引申家庭教育的意义。

生育、养育、教育”是任何家庭教育的三步曲。生育是自然规律的事情,对家长而言“养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教育,甚至比前2者更重要。

客观观察,正确分析,勤而行之,反馈调整,螺旋上升”是做好任何事情的规律。孩子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家长,学校只是知识教育的社会机构。可是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都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平,尤其是意识。家长不必把孩子教育当作负担,除了责任感、成就感之外,快乐也是一种很大的收获。

家长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孩子教育这个事情,这远非一件好玩的事情(虽然会乐在其中)。也不是家长自认为想做,又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在家庭教育方面,绝大部分家庭都是非常普通的,算不上很有意识,知识,才华,能力,经验。对家长而言,“要育人,还得先慧己”,家长必须得放下大家长的架势或自认为是行家里手,得虚心学习,思考,实践才能行的。只要有客观认识、正确的方法、合理的行动,在孩子教育方面,每个家长会取得各自的成就。

第一篇生育养育教育

中国的词语很经典,“生育、养育、教育”都有个“育”字,但概念层次拉得非常明显。生育是纯生物本能上的,是父母本能的生下了孩子,而不是孩子主动要降生,这一点是所有生物界包括人类都是一样的。教育是意识层面的,是高级思维,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知识要求的、有技术含量的高级人类活动。养育是介于生育和教育之间的,既有本能层面,也有意识层面的内容。比如小猫生了崽,它也会照顾猫崽吃喝拉撒、健康卫生、安全等。但是人类的养育会多出合理、正确的营养、卫生、膳食、医疗、健康等内容。

中国的传统和我们的家庭都比较强调生养育恩,“养儿防老”,“养到18岁”,“孝为至上”。(当然,孝道是很重要的美德,但是属于教育层面的内容,如果背上太多功利色彩孝是变味了)。这没什么不对,但过分强调生育和养育是自私的,功利色彩太重。严格说生育是无恩的,养育的恩也不要过分夸大;教育作用应该要受到很大重视才对,教育的恩才是父母和长辈的大恩

教育每个家长都会说,但真正理解其概念的人不多,理解并勤而行之的家长就更少了。教育不是孤立的几个点,或者几句话。所以湖南民间比较流行的几句话“要听港(讲)”,“莫念口”,以及父亲的“人有群分”都不算教育。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具体详细内容,见本文第二篇。本文重点谈的是教育,养育在本文中的涵义是如何照顾孩子身体生理方面的,这部分内容把它合入下文教育中的一块内容谈论。

第二篇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在本文中说的教育和社会上讲得教育含义是不一样的,本文的教育是家庭教育,追求的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社会教育不可避免地会关注形式,或者会受到商业或政治环境的污染。

要理解教育2字其实不难,拆开看“教”,“育”。“”就是传授,告之。新生孩子除了本能的生理层面和本能的人性层面外,对现实世界什么都不知道。而家长或多或少的对世界有些感知或认识或经验的(当然不一定正确),当家长告诉孩子,认为自己知道而孩子不知道的东西时,这个行为就是“”。“”就是培育,培育孩子的系统人生的观念,培育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育好的情操德行等。教和育的关系是:教是为了落实到育

先谈教

教什么?

教是家长的行为,对应孩子方的行为就是学。“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浩如烟海,而且家长本身自己懂得就不多,那该教孩子什么东西。在此先看下“”字,学的目的是为了“利”,这个利是广义的利,不一定是指钱,包括财、价值、成功、名誉、快乐等内容,那么就应该教孩子值得学习的东西。下图分析作为一个人的个体,应该知道,应该学的知识结构。教什么要把握几个原则:1)以用为学,以学为教2)教的共性和个性3)教的层次性,系统性。见为教图。

图1为教图

注解:

1、图中标①表示人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仔细看的话,可以看到我们中小学大多数的课程的影子。但不要钻牛角尖,认为要学这么多,哪可能。不是这样的,不是每个内容都要很深入,但轮廓性的知识一定要清楚并理解。

2、②③分别表示基础技能和专业领域。

3、①②是通用的,每个人都值得学习的;③是个性化的。

4、①②③是概要结构,此结构可以根据需求不断延伸的,但在此图中,我主要的意思是应该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有这些知识体系的存在,避免无知愚昧。

“为教图”为什么要散得这么开,连太阳系都要了解一些啊,这里面东西太博大了,孩子能接受的了吗?回答是,当然应该散得这么开,但不是说这里面的东西都要全部的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要了解这些知识的理由是:1、世界(自然+社会+人)就这么组成的,这是现实。2、了解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3、了解是为了,明不知。人对认知有3个层次:1)知知,知道自己知道的。2)不知不知,不知道有自己不知道的东西。3)知不知,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不知道的。4、如果真正理解“为教图”中的内容,人就会明事理,通智慧,就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智慧和创造力会源源不断。就好像宗教里说的天眼或窄门打开了,ta在吸收天地之精气,接受上帝智慧的惠泽。

再说育

育什么?

前文说过,教是家长的行为,对应孩子方的行为就是学,家长教应该教的东西,对应孩子学应该学的东西。我文中的教是指知识层面的东西,育则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育就是培育,对应孩子的行为就是炼――修炼。那培育孩子什么呢,孩子又修炼什么呢?见如下图2,如育图。图中加入情财智商内容

图2为育图

“教”是让孩子知道应该知道的知识,“育”是要培育孩子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品性等。如图2中说讲,要有成熟、积极、健康的心态;要对学习和人生的关系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正确健康地认识、对待和参与学习和人生中的竞争;要慢慢地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价值;要逐步养成自发、主动的行为习惯,学习不是负担,也不是家长的压力;要培养成好的个性,不要成为性情怪异的人,不要成为书呆子;要培养成好的品行;要明是非,要看破商业斗争、权利斗争、政治斗争中的扭曲现象,要有慧眼洞穿迷乱的假象;要有良知和正义感等,但是社会是很复杂的,良知和正义感又不能是“愚忠”,而是“淡薄,超然,复杂后的单纯”的方式。

教与育

教与育

教和育的关系是:教是为了落实到育,因为孩子要长大,家长不可能一辈子填鸭式的教,必须让孩子能够“自动”起来(求索)。当孩子还不够的理解力时(当然大人也不是理解力就好,理解力具有很强的领域性,这里指的是通用理解力),在没有内在需求时,没有理解做支撑时,教是灌输式的,在孩子看来就是强迫性的,没有和孩子内在天性沟通融合,此时教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如果能调动孩子的内因,到一定的时候,孩子可以主动求索式的去学习或做事情,这时家长的教育就成功了,此时的教育又轻松效果又好。

“教”负责的是知识层面,是硬环境;“育”复杂的是精神层面,是软环境。教育,教育,在“教”的同时一定也要注意“育”。就好像社会中说的,“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硬”。

注:我文中的教是指知识层面的东西,育则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教育与行

图3教育与行

一个人要取得持续有效稳定的成功,必须要有比较好的内外因结合才有可能的,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总的来说,内因是主要的,但外因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上升到比较大的成功时。但对孩子来说,在成长阶段,只能强调内因的准备,毕竟外因是要通过内因的结合才能起作用的。

内因的修炼是个系统工程,而且一定要符合辩证的“知行论”才行,绝对不是几个孤立的、静止的、形式的观点就能炼成的,比如说“要听港”,“要记笔记”,“要问问题”,这些只是形式,当学习的内动力驱动后,这些行为自然而然就有了,而且不拘泥,游刃有余。有效的“教,育,行”一定是,彼此两两相关,3者关联性地螺旋上升的那种钻研进取的感觉。这感觉有时还很微妙,只能当事人才能体会,对家长而言,首先自己要理解这种感觉,而且要帮助孩子找到这种感觉,而不是压形式,搞得费力不讨好。有了这种钻研感觉,几乎做任何事情,都会像玩游戏一样生动而有趣。

应注意

1)重系统,避片面

教育一定要注重系统性,这是本文的一个核心思想之一。一个国家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绝对是不是某方面很强大,比如军事很强大,经济很强大,或者足球很强大,这个国家就会整体很强大,国家整体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其有个比较强大的社会和政治体系。同样一个人想有比较成功完美的人生,其核心竞争力一定是有个比较优秀的个人管理体系。纵观社会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某人获得极富,或者极权,最后人生也不见得好的人,多的是了;相反有些人则显得各方面都如此美好,比如美国富兰克林等,多产也多收的人生,何其美好。这就说明个人的体系对人是多么的重要。这个个人的体系包括有好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好的思考;好的执行反馈系统,即在上文中的“教”和“育”中提到的内容。

2)合乎自然

“天行有常”,大自然有其内在和固有法则,这是改变不了的事情。家长不能够不希望有些事情出现,而故意可以违背或者歪曲这些事情的本身。在自然的事情上和大是大非的事情上一定要避免不健康,不正确的观念。比如说,我们不能让孩子认为孙悟空是真的;不能因为害怕死亡,而不告知孩子,人生是有生老病死等必然过程的;不能因为自身的狭隘或羞涩或伪道德,从而或封锁或歪曲或镇压生理知识、性知识、婚恋成家等知识和意识;

3)调动内因

教育一定要充分激发孩子的天性,调动孩子的内因才会有效果,才会发挥人人都固有的天赋。“人之初,性本存”,这个性指人性。任何人都是由3部分组成的:身体(包括生理),人性,思想,前2者是天成的,可以修饰,但是天理有常,可以改变现象,但是不可能改变其常;后者完全要靠好的塑造才行。

几乎每个小孩子都有喜欢吃,喜欢玩,喜欢被爱,喜欢赞扬,好奇,精力充沛,易害怕,纯感性,敏感,细腻,脆弱,自私,依赖,粗野,天真无知,透明,没定性的特点,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样的天性,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好的家长可以充分调用孩子的天性为教育服务。而蹩脚的家长只会抱怨为什么我家孩子怎么这么淘气,不听话,而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好,这是家长应该首先反省自己。会培养孩子的家长,孩子的学习过程绝对会像故事游戏一样生动,兴趣盎然。

4)心理健康

几乎每个家长都有照顾孩子身体健康的意识,但不是所有家长会照顾孩子心理健康的,其实心理健康更重要。可是心理对很多愚钝的家长而言是看不到,摸不着的,照料就无从谈起了。小孩子的皮薄肉嫩,容易受伤,同样,小孩子的心灵,也很脆弱,容易受伤。由于篇幅,本文不可能展开这个话题,家长可以参照专门这方面的文章书籍。

5)多鼓励,少埋怨,忌暴躁,常理智,寡冲动

这个话题容易理解,不必过多讲解。总之,作为家长,当遇到教育没效果时,或者遭到孩子反抗抵触时,应该多反省自己,少埋怨孩子,切忌用家长派头和暴力压制。孩子天生性格有差异,天赋智力也不尽相同,但这不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但孩子的人性上段中的“孩子性”是差不多的,孩子的个性、水平是父母水平的反映和延伸,孩子的行为会是父母行为的镜子,父母变态,孩子必变态;父母暴躁,孩子必暴躁;父母优越,孩子必优越。

容易发脾气,暴躁的人修行肯定是不高的。社会中是屁股决定脾气,而不是脾气带来地位。如果家长动不动对孩子发脾气,把孩子当成在外面受气的泄气桶,这样的家长是很低级悲哀的。暴躁和脾气不会增加家长权威,只会引起孩子的内向,孤僻,恐惧和抵触。

6)多反省,勤调整

上文图3给出的“教”“育”“行”是动态的,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教育理念的,任何真理是有范围的,任何书面看来的教育方法理念,必须吸收地、理解地借鉴才有效果的,这一点家长一定要懂得。没有什么具体操作层面上的道理可以一成不变的,一条路走到黑的,“教”“育”“行”一定要多在实践中反思,调整螺旋上升才是正确的,才会有效果的。

7)避免错误和不良的心理暗示

比方说,很多家长几乎都说过这样的话“老师说我这孩子聪明还是蛮好的,就是上课不听讲”,“只是爱粗心大意”,为了显示机灵故意违反不该违反的规则等等。这其实是家长下意识的人性弱点在其作用,家长在为失败找借口。更坏的影响是,给孩子造成了很不好的心理暗示,孩子马上会感染这种毛病,会认为“哦,原来我很聪明,只是上课没讲而已”。这是很害人的,第三篇本文会谈到智力的误区,地球上的事情,除了极其少数高端比拼的事情,绝大部分事情是不怎么需要多高的智力的

大多数错误暗示都只是为了满足安慰自己面子的需要,世界看待你只会是结果导向的,考试不会因为你“聪明是聪明,就是没听讲,而会对你额外开灯”。世界对人是结果导向的,然而,个人对自己应该是因果导向的。因为我家教接受的是素质教育,所以对付应试应该太轻松了;因为我平时学得好,所以考好是必然的;因为我有好的个人管理系统,并且得到比较好的运行,所以我应该有比较有机会获取成功美好的人生。

面子可以要,但要在保证里子的前提下,先里子后面子。正确客观的看待事情,正确的认识很重要,而错误的心理暗示到头来只是后悔莫及。

8)多修炼,少蛮干

人就这么怪,如果不去钻研、不思考,就不会有进步。一个人写一辈子字,书法不会有长进;说一辈子话,口才不会提升;做一辈子饭,厨艺不会变化。如果家长想提升家庭素质教育,但又不去思考和作为的话,那就没有必要做白日梦。家教像任何一门学科一样,是门知识+技术,家长首先得去学习的。同时像任何知识一样要活学活用,不能僵化,不能蛮干。比方说,在电话爸一说培养99学习习惯就是“守”住学习,当然这不是说不好,但不是最好的方法,这是没有调动内因的做法。“守”――家长自己能坚持住么,能守多长时间呢,能保证以后没环境守时,孩子不会反弹吗?

所以“上教,教于心,中教,教于形,下教者,毁人”。

10)家校结合

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启蒙教育肯定是家长,学校是社会机器中的教学机构,但与育人的意义还是相去甚远。但如果就此把家教和校教对立起来的,肯定也是不对的。很多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得以后学校。聪明的家长要学校教学当作自己对孩子素质教育的延伸。但一定要避学校教学的弊端,比如重形式轻实效,重考试轻素质等等。还有家长要放弃对学校的幻想,老师是拿工资吃饭的。

1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结合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世俗的看法中,2者是相互对立的,这是不对的。考试对社会机器来说,是必须需要存在的,纯理想的素质教育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只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理想才是有意义的理想。

素质教育是实用主义,开发潜能,学以致用,通过考试不是目的,而是利用考试机制为自己人生的目标服务。不过话说回来,有素质教育的基础,对付考试应该不是很困难。

应该明白,中国学校里的绝大部分做题,题的本身是对工作生活几乎是没有意义的。学物理,综合的解题,公式对以后几乎没有用,但理解“力声电热光”的科普知识对生活工作是有用的,至少不会出现,像妈烧水和关火那样的事。虽然具体考试解题本身没有什么用,甚至很多知识无用,这是中国特色,没有办法。所以对考试不是所有的都全力以扑,有用的知识要学好,但对于考试要抓核心的。虽然具体考试解题本身没有什么用,但其中还是可以锻炼如何学,如何解决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还是会比较有用。

12)注意方法

当孩子知识、经验、智力还不够时,不明白要学知识,对所学的知识也不能理解。但从家长的理性上,又不能不学的。这时该怎么办?很显现就是要保证教的有效性,这时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举个比较通俗的例子,学语言,那怕智商比较低的人,对自己的母语,几乎都是没记得有学习的过程,就都会说了;而对学外语那怕智力高的孩子学起来也非常困难。这说明什么?说明1、我们平时夸大了所谓的智力2、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学习是有方法论的,上述学语言的例子,只是人民无意识中利用方法论,但是在学其它知识时,人们又往往忽视或没有真正应用方法论。我的学习方法论是“学以致用,不用学,直接用,以查带学,以应用为目的,以问题为牵引,以思考为路探,以实践做检验,再以思考做分析和调整”。再比方说,如何要求孩子写篇日记,不用先背一大段,语法,修辞,优美词语,然后再开始写日记。完全可以直接叫孩子写,遇到不会写的字,就去查;遇到很好的感觉,但是不知道怎么用文字表达时,可以和家长交流和求助。再比如如何做一道综合的数学或物理题,不是先去背定理公式,然后再来套,而是直接做,分析考题的意思是什么,大概考哪些知识点,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什么方法最好,不懂的地方直接去查书就好了。这样的效果保准好,而且孩子做得有兴趣。觉得学不是件没意思的事,而是可以像游戏一样充满乐趣的。

再举个例子,孩子如何学好语文,先问个问题,为何要学好语文?

鱼骨图1问原因

再继续问问题,如何学好语文?

思维导图2如何学

以上2个图一个叫做鱼骨图,一个叫做思维导图。鱼骨图用来分析原因,比如分析“为什么要学好语文”的原因。思维导图是用来发散思维的,分析中心主题可以发散成哪些方面的内容。其它科目,或者整体探讨如何家庭教育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这种分析方法还可以有助于找到每个科目具体的学习方法。

第三篇误区和不足

这里谈的误区和不足,主要只谈一般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和不足,本文是建设性的,绝对不是抱怨。因为人们往往很容易说别人“这里,那里不对”,却不很情愿承认自身有什么不对。人应该突破自己的樊笼,客观的看待和分析自己才是对的,作为一个家庭也应该是这样的。能客观看待自己是进化、成熟、理智的表现。

1、几乎没有教育意识

这是一般家庭在家庭教育方面最大的缺失和不足。要说教育每个家庭或多或少、或好或坏都会有些的,但本文说的教育意识是指家长认真思考理解过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正确理论支持的,有切实实践的家庭教育意识。小孩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市面上多如牛毛,但一般家长是不会看这种“闲书”的,即使看了也就看过了,没有真正从意识上去理解,和行为上去探索的。

比方说,一谈到孩子教育,很多家长第一说的就是“写作业,成绩,写毛笔字,拉琴,打几套拳”,这些都是没有错的,但这只是几个具体教和学的内容,不是教育。教育意识是家长有关孩子成长方面的,深思熟虑过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层次,有正确理论支持的一套理念,而且这套教育理念是时时刻刻在陪伴孩子运行的,而且理念本身也在不断完善中的,这种理念才是家庭教育意识。

2、教育非系统性

教育的非系统性是我们家庭过去教育中第二大的问题和不足。为什么会非系统性,就是对“教”和“育”的内容认识不清,对这些概念是模糊的,概念的内涵和概念间的界限也是不明的。这样的家庭教育必然是片言只语,杂乱无章的。就像是杂志也是不是专业著作。

那如何建立起系统性呢。做到2点:第一,就认真琢磨上文中的“为教图”和“为育图”,由于篇幅,这2图还是只纲要,有些具体内容要到实践中具体展开去了,但是纲要是具有系统性的,那么具体的延伸展开必然也是系统性的。第二,计划和实施一定要具有层次性,这一点在本文的第四篇的“层次性”中具体谈。

另外由于部分中国文化的虚伪性和劣根性,以前绝大部分家长对恋爱,结婚,成家,性知识等相关的知识是采取封闭排斥甚至扭曲的态度。这些知识被当作极大的耻辱而难以启齿,这是反人性、反自然的、错误的、扭曲的文化习惯。这样每代孩子都要去碰壁一次,或者每代孩子都不能享受性情爱的美,没有能享受到这种美的民族和个人,从统计上讲,人的创造力,人的幸福指数总是受到影响的。

3、几乎没有家庭管理系统

家庭教育是个系统,但本身又是家庭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大小系统的协和运转,才会稳定、和谐、有效。家庭管理系统包括:家庭经济、理财,家庭医疗保健营养卫生健康,家庭教育,家庭建设,家务,家庭外交等等。

当然家庭管理系统中的事情,每个家庭都会要经历,都要做的。但有无家庭管理系统的概念,对做这些事情的效果是明显不一样的。没有家庭管理系统的家庭,会把这些事情当作累赘、负担,疲于应付,最后搞得心力憔悴,做的效果也总是应急性的,杂乱无章。有家庭管理系统的家庭,做这些事会当作一种责任、义务,会有组织、计划、目的性地去做这些事,那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很多家庭就是前者,几乎没有家庭管理系统的概念,反正日子就是懵懵懂懂、浑浑耗耗的过。为什么有些家庭多少代欣欣向荣呢,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家庭,比如曾国藩的家庭,人家可是研究思考实践过家庭教育的,著有《曾国藩家书》,以至于100多年后的现在,曾氏家族依然人才辈出。就现今也有做得比较好的,有些家庭和孩子做交流,书信往来都是写书的形式。可见好的家风绝对不是一种迷信或者偶尔产生的,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的”。

5、很多知识缺失和观念偏差

在教育方面知识缺失和观念偏差是家庭多的是,但是我只想谈谈我们家庭的缺失和偏差,目的也是了补充不足和纠正偏差。很多偏差和不足来自社会背景(社会意识),比如说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财富观,智力观,学习观,竞争观,伪道德等;也有很多偏差和不足来自人性的弱点,比如虚荣,狭隘,自私,愚善,嫉妒,攀比,恼羞成怒等。这些错误的东西会影响和阻碍人对教育的正确思考和实施。越不进化的人和家庭越容易受错误的社会背景(意识)和人性弱点控制和作用。

第四篇实际出发

从实际出发,就是说,每个家庭会有每个家庭的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能看了几本商业化为目的书,又没真正理解的前提下,就生硬死搬硬套。而是应该“心中有剑,手中无剑”的境界――教育理念通透理解于心,运用游刃有余,不拘泥形式。

1、建立真正的教育意识

教育意识始终是第一位的,有了意识,具体很多方法是会在实践中自然会产生的,否则,刻意学方法,就陷入形式的追逐了,肯定是学不到实质,自然就没有效果。

正确的教育意识来源于对真正教育的理解和思考,必须经过正确的思考,才会有真正正确的理解。爸爸可以仔细阅读理解本文第二篇中的内容。

教育是种精神,必须进入理解和意识深处,才会乐在其中,否者所谓意志坚持是没用的,因为意志是强迫,理解是认同

2、教育的系统性

教育的系统性,是我本文强调的第二个重要观点。教育的系统性意味着,区分教育的概念和某项具体教学内容,比如,教会孩子学会朗读,这是某个很具体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育,前者是某项具体技术层面,而教育是理念层面,比具体教学要抽象,要高一个甚至几个层面的概念。当然,某项具体的教学活动很重要,但系统性教育理念更重要。具体某些教学是“鱼”,然而教育的系统是“渔”,当然之间相互关系很重要,必须通过捕“鱼”来达到具备“渔”的本事

什么是教育的系统性,可以仔细阅读,理解和探讨本文第二篇的内容。

另外,在进行某项教和育时,一定要理性智慧地明白动机和目标,不能事事面子至上(这点特别注意),比如说,家长送孩子学乒乓,原因是以后到美国去读书,显示中国人能打乒乓,这样的动机显得荒诞幼稚了。正确的动机应该是,通过学乒乓锻炼孩子的身体技能,提升体质,增加一个交往面,促进和人接触,帮助正确认竞争,帮助正确对待输赢,还有就是学乒乓成本低等,这才是里子。很多家庭和绝大部分芸芸众生的普通家庭一样是非常虚荣和面子的,这是人性弱点的整体体现。

3、教育实施的层次性

善于写文章的人都知道,写一个大型文章或者报告时,都知道必须先建立纲要,然后逐步细分往下写,这样的文章写下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内容不会遗忘,也不会重复,本文也是按这个方法写成的,洋洋洒洒20几页,但是我没有感觉一点困难和负担,而是越写感觉可写的东西越多,只是碍于篇幅,有很多地方还只是留有接口,并没展开的,这就是层次的作用。

写一篇文章都如此,那么开展教育这么复杂的工程,就更应该注意层次性了。什么教育实施是层次性?――就好像文章的纲要。明白了教育的系统内容后,就应该有个计划性,比如国家的100计划,10计划,5年计划,这个层次性的计划,就是教育的层次性。

1)第一层次,一生的蓝图

图5生命蓝图

第一层次,也是最高,最抽象的层次,家长不要自认为孩子不能理解,先让孩子接触,到一定时候自然会理解,甚至可以加速孩子对生命的理解。一生蓝图,对小孩子来讲不能太过具体,比如说要成为一个科学家,老师等,这样的蓝图太天真幼稚。

如上图5,是我的生命蓝图,当然我的目标会具体些了。但是大层次是“生存,发展,实现”对任何人,不管大人小孩,这个意识是应该要树立的。具体里面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人,不同年龄段,不同理解程度填写和不断地调整。

2)第二层次,多年度规划

第二阶段是多年度规划,按孩子成长的阶段性,比如学前期,小学期,初中期,高中期,大学期,初入工作期…,每个阶段该注意教育和引导的内容。如下图6:

图6层次规划

上图我给出的层次还是个粗略的草稿,爸可以和99共同来完善上图的内容,做的过程有助于爸和99共同理解中间的内容的。

3)第三层次,年度计划和日程

这里的日程绝对不是,今天吃了什么,天气如何这样流水帐式的日记。还是给个我的部分例子吧,我年月周日中日程文件中的一角,见下图7。管理自己和管理项目是一样的,只不过内容更丰富,更系统全面,更生动有趣。

有一个方法比较好,当孩子在生日时,除了让孩子吃点好吃的之外,还可以带领孩子思考回顾一下过去的一年,再考虑规划下后面一年。这比吃点好的有意义多了,潜移默化之间会给孩子培养一种很好的习惯和意识。

图7月周日志

4)一定要形成书面化文件

书面化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人脑子想事时,具有很大模糊性和跳跃性,很多细节就注意不到,这是人的懒惰性带来的欺骗性。还是用这篇文章作为例子,我写完这篇文章后,发现清晰了很多思想,理解了很多概念,也学习了不少东西,而且还很愉悦,这就是书面化思想的好处。

那些内容可以书面化呢,上一节中提到的层次性的内容――规划,计划,年度,月,日志等一定要书面化才有效果。一些具体项目的思考也可以书面化,比如本文中的图3,图4中的思考方法。这些书面化过程,让孩子自己参与,有助于他理解和增加乐趣

5)家长态度一定要稳定

家长态度要稳定就是,要有整体目光,不要因为考了一次90分,呀就来劲了,就乱来干涉,瞎指挥;然而考得不好了,就恼羞成怒,暴跳骂娘。家长要切忌这样的。时刻要有整体概念,某个时期某个单项考试(尤其是平时的)没有什么多大意义,只不过是当作某个时期的风向标而已。不管好坏,都要理智平静冷静对待。

6)结合学校教学

家长要把学校教学(注意我写不是教育)当成家庭教育的延伸。虽相对孩子,家长的知识面还比较丰富,但毕竟家长大多数的知识是杂志,而不是系统性的学科。学校应试教学是不对的,但是中小学开的课程科目还是很系统、合理、到位的,我本文前面的“为教图”结构比较吻合。要让孩子理解学习了解这些科目的内涵和意义,考试不学这些知识的目的,考试是社会竞争机制的内容,不能被考试牵着鼻子走,但反过来,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和意义,对付考试是比较轻松的。

到中学阶段,要注意处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学的结合,而不是对立;要正确心态看待竞争;要理解学知识和考试的辩证关系;要注意学校学习和自我学习的结合,而不是对立;不能把课程和考试成绩看得至上,大的教育系统,美好人生的追求才是之上的这段的内容家长要特别注意,因为很多家长处理这块是很矛盾的心理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家长注意力应该要放到如何利用学校教学为自己的教育服务,而不是下意识地去找老师的缺点错误。证明自己在某个点上比老师强,没什么意义,还是要关心里子和实质――让学校教学为孩子教育服务,避免其负作用

总结

作为家庭教育讨论形式的本文,写到这里篇幅已经算比较大了,虽然我还有很多话题和分支可以展开下去,但还只是预留成接口,家长和孩子在实施中需要不断展开、延伸和探索的。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那条河谈认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319/142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