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 看完这五点 你就清楚了!

“君子”一词,在先秦的诸多典籍中,都是“君王之子”的意思,代表的是地位的崇高,身份的高贵。而与之相对的“小人”,指的就是没有身份地位的平民百姓。而儒家所论述的“君子”和“小人”,已经不再局限于身份地位的含义,更多的是指道德修养上的高低。“君子”成为儒家思想中的理想化人格,而“小人”则成为令人鄙弃的对象。那君子和小人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列举其中的五大区别,与大家共享。

一、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总会认为是自己哪方面没有做好,都是责备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会去责备别人,推卸责任找借口。比如古代的圣人看到百姓有过错,他不会责怪百姓,他就会责备自己,“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百姓犯了罪,是因为我的错,为什么?我没有教化好他们,没有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是我自己的德行不够,不能感化他们,所以他们才会犯错,归根到底,还是我自己的错误。

可是小人呢,与君子相反。他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想着推卸责任,把过错推到别人头上,甚至栽赃嫁祸,找替罪羊,冤枉别人。

二、君子存义,小人唯利。

《论语.里仁第四》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就是知道的意思,君子心里知道的是公义,一切为公众利益着想,以公众利益为重,不为自己着想;而小人相反,小人只为自己着想,只想着个人的利益。这个利益不仅包括钱财,还包括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等等任何利益,只要是有利于自己的,他都会去做,完全不会顾及公义。只要对自己没有利的,他不会去想,也不会去做。

君子和小人有时候从外表上很难看出来,要看他的存心,存心到底是为公还是为私,只有他自己知道。

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第十四》中讲:“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这里的“上”,就是古人说的“形而上”,那些最根本的东西;“下”,就是形而下,那些枝末性的东西,好比一棵大树,它有根本,也有枝末。

一个君子,能够知道根本、抓住根本,所以才能成圣成贤;小人不知道根本,只知道寻求那些枝末性的东西。《大学》里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才是人的根本,财富只是枝末性的东西,但现在我们很多人把钱看成人生最重要的,以利为本,这就是舍本逐末了。

四、君子忠信,小人谄媚。

君子正直无私,心胸广大,所以他待人就能够忠信。如果心中还有偏私,心就不能正,心不正这不能忠。我们看这个“忠”字,心上面有个中字,心摆在中正的位置上,这叫忠心。为什么人会不忠?就是因为有私心,心思偏了,心思不忠诚,说话就不会讲诚信。

小人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凡事只想着个人利益,所以他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就会巴结讨好,阿谀奉承,虽然看起来很亲近,但内心没有忠信,完全是为了依附权贵,为了得到个人利益,得到名闻利养。

五、君子觉悟,小人迷惑。

君子和小人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迷悟不同。其实我们人往往都具备君子和小人的两个方面,有时候一念是君子,一念又是小人,有时候君子也会变成小人,小人也会变成君子,其实都在一念之间。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君子觉悟了天理、真理,胸怀坦荡,心中没有疑惑、没有忧虑、没有恐惧。小人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舍本逐末,最后什么也得不到,反而造了恶业,所以古人说“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sohu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410/1434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