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 父母却把他们教成普通人

再强大的计算机也无法与最弱小的人类婴儿相匹配——儿童发展研究科学家高普尼克。

面对宝宝的高光时刻,妈妈说“我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学会的!”

宝宝9个月的时候,我发现她会“开音乐给自己听”。怎么回事呢?

我给宝宝买了一个六面体,很普通的六面体,就是有手拍鼓,有小音乐键盘,有形状拼图之类的。其中有一面的音乐键盘,一共有2行键盘,上面2个白色的键,下面3个彩色的键。其中,白色的按一下可以随机播出不同的音乐,下面的按一下会发出一个音。

六面体其中一面

一个上午,我照常把宝宝放在垫子上玩,然后发现她用手指按了一下白色的键,一曲轻快的小曲飘然而出,她跟着摇晃起身体,感觉很愉悦。很快,歌放完了,她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指,对着白色的键,一按!欢快的小曲再次荡出来,她又开始摇摆着身体。

宝宝还知道哪个键可以播放音乐?但事情还不仅仅是这样。

她好像觉得这首歌不太好听,小手指按了一下下面一行的键,发出了一个简单的音,音乐暂停了,她又再次按了一下白键,另一首欢乐的小曲开始播放了。

宝宝不仅仅会播放音乐,还会暂停,还知道能选择音乐!

宝宝准备播放音乐

这时候,我好想喊出妈妈们经常说的那句话,“我都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学会的!”

类似的事情我听过很多。例如有的妈妈说,我的宝宝9多月自己会走了,我按都按不住,我们大人都没教,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学会的!

还有的说,1岁多的孩子,会自己开我手机玩游戏了,玩得那叫一个溜,我都不知道他这么学会的!

妈妈总会发现宝宝的各种高光时刻,好像他们会突然间掌握了某种技能。其实是因为,在你看不见的时候,宝宝自己用一种特别的学习方式学习,而且这种学习方式特别的高级——像科学家一样的做实验。

宝宝的学习方式——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

不断做实验似乎是宝宝学习的方式,科学家命名为“探索式学习”。什么是探索式学习?它有点像科学研究的方法,为了实现某个目的,自己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需要别人教你方法和结果。

这种探索式的学习,和科学家做实验的方式十分相似。例如大家熟知的“爱迪生发明电灯”,他思考并且实验了6000多种材料,实验了7000多次,才最终发明了电灯。

如果你有观察宝宝,你会发现宝宝就是通过不断做实验,来获得技能的。记得有一次,宝宝6个月多的时候,我递了一条菜心梗给她咬着吃。她用手抓着菜心梗,当一边吃得只剩下皮了,她疑惑了一下,再咬,吃不到,再伸进去一点,也不行,她盯着菜心梗左看右看,想吃另一边,但另一边抓在手里,她吃不到。

然后神奇的一刻来了,她换了一只手,把菜心梗调转过来,开始吃另一边没吃过的!经过这一次,下次她吃长条饼干,长条番薯干、苹果条,她都很顺利并且频繁地换手吃另一边了。

与“探索式学习”对立的是“运用式学习”,运用式学习一般是成人的学习方式,会更依赖通过已知的信息来分析问题。在这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就像在学校里,学校教你牛顿定律、能量守恒、乘法口诀表,让你解决物理、数学问题一样。这种学习方法,更着重于经验的传承。

有句话总结的很好,年轻的大脑天生就要探索,成熟的大脑则负责运用。

探索让孩子变得更有创造力,因此他们比大人更会“创新”。

宝宝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即使不能马上寻找答案,他们也会尝试很多的可能性,甚至包括不太可能凑效的方式。因此,他们更容易“创新”

很多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宝宝爬行的方式与众不同。如果你没有特别地教他“正规的爬行方式”,你会发现宝宝会自有一套解决方案。他们有的靠手臂拉动身体,就像匍匐前进一样;有的移动起来像一条蛇;有的不用膝盖爬,直接用脚掌撑着地面;有的甚至不爬,直接用屁股挪!

同样的,大人们也会发现小孩子十分擅长玩乐高。当大人只会按照乐高的组装“说明”,来拼乐高的时候,孩子会自己组装出巨型的恐龙,精致的小屋,而且功能描绘得十分细致,包括炮台弹,放着降落伞的草坪,有升降机,瞭望台,甚至是狗狗专用的门。

探索式学习,帮助孩子强化“价值感”。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说过:“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了这样的认知,便构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基础。

从小培养出强大的自信,成年后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和逃避,会更自信更积极面对问题,战胜困难。

而探索式学习,因为是一个完全自主的探索过程,成就感会更加大。就像科学家发现了某个定律获得了诺贝尔奖一样。

孩子从宝宝的时候,就正式开始了这一种学习方式,当他们尝试不同的姿势,将食物塞进嘴巴的时候;当他们尝试像大人一样按手机,终于打开了自己想看的动画片的时候;当他们想看看更高的风景,自己尝试各种姿势扶着沙发,借力站起来的时候;当他们尝试了不同的嘴型,终于嘴里吐出“妈妈”的时候,虽然从成人的角度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对于孩子来说,已经越过一座又一座的高峰。

家长要做“科学家”的投资人,而不是“教师”。

有人会发现,有些孩子他们特别聪明,给大人的惊喜连接不断,他们总能自己学会各种技能,不需要家长教,家长的常用语是“我都不知道他怎么学会的”;而有些孩子却总是说“我不会”,总要求助于父母,显得有点“蠢”,为什么呢?

因为宝宝是聪明的科学家,但父母把他们教成普通人。简单的说就是,宝宝都是天生聪明,但被父母越教越蠢。

因为有些父母总是直接教给孩子“正确的操作方式”,而打断孩子的探索,更扼杀了孩子创新的机会。

孩子都是探索式学习的天才,要孩子越来越聪明,作为家长就要做“科学家的投资人”,而不是“老师”。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可以示范,但不要打断孩子的模仿过程。宝宝是模仿的天才,但很多父母错误地理解宝宝模仿的能力。科学研究发现,宝宝的模仿是高级又高效的,他不是单纯的模仿动作,而是清楚知道模仿的“目的”。在“模仿”这一过程中,他们一方面通过探索,了解事物的功能和作用,一方面也学习人是如何使用这个工具的。

关于这一点,我有一个很有趣的经验——教8个月的二宝用点读笔。虽然我做过示范,但她还是自己做了很多种尝试!

二宝9个月自己会玩点读笔

那一天,我把大宝的点读笔给二宝玩。为了教二宝用点读笔,我拿起点读笔,在配套的卡片上点了一下,点读笔发出了对应的英文单词的声音,我做了两次,宝宝看着我笑起来,感觉很有兴趣。

我把点读笔给宝宝,他抓起了点读笔,用笔尖点了一下卡片,没对准,没成功。然后,他竟然试着把笔倒过来,用笔头来点!当然也不成功。后来,他又用笔头对着垫子点,没成功。再后来,他又把笔反过来,对着卡片,一点,成功啦!

我以为她的实验过程已经结束,怎么知道她玩了几次后,尝试用笔尖对着卡片的背面点!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探索过程。从此以后,二宝变得很会用点读笔,因为她通过各种形式的尝试,完全懂得点读笔的使用方法。

但很多父母,却不能容忍宝宝的一再尝试。当孩子把笔掉过来,用笔头对着卡片的时候,可能就开始大喊“不对,不是这样”,然后帮宝宝把笔重新掉过来。想想看,宝宝错过了多少次自己体验学习的机会,并且价值感也大打折扣。

2、忍受混乱。如果孩子的主旋律是探索,那伴随的必定是“无序与混乱”。

你会看见宝宝把玩具到处丢,也许他只是尝试不同的力度扔东西的感觉。他们会疯狂地把玩具拆了,再试着组装,最后把零件搞得到处都是;他们总会把各种玩具都扒拉出来,尝试各种玩法;洗澡的时候,他们的花招也很多,海陆空大战轮番上演,水花四溅,泡沫乱飞,惨不忍睹……

虽然整齐的家,从来不会出现超过半天,就不堪入目。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这是孩子特有的学习方式。

有孩子的地方,都很乱

而作为父母,能做的是,给他们玩具,然后等他们玩完后,帮忙收起来。我们都是这些“科学家”的投资商,给他们资源(玩具、资源)、安全的环境,然后让他们尽情地探索,仅此而已,也足够了。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栩栩与夕夕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416/1437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