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胡野原: 盯着摊贩们的不只是城管 还有骗子!

作者:

地摊经济有多火?

成都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就被高层点赞,称作是「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立即成为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成都、郑州、青岛等地也陆续出台了一些配套措施。眼看着,大众摆摊就要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连城管都从以前盯着摊贩不让出现,变成现在盯着摊贩让他们一定要出现。

但是,盯着摊贩们的不只是城管,还有骗子。

一、屡试不爽的低级骗局

地摊经济里的骗子不是指摊贩,相反,他们行骗的目标刚好就是摊贩们。

事实上,不少骗术早已存在,随着地摊经济的火热,这些骗局都进行了加强与升级。新手摊主们,成了极易被骗的群体。

首先,是入门级,却被骗子广泛使用的骗术。

在吴江,一名快餐商家接到一个订餐电话,点了宫保鸡丁之类的菜,花了168块钱。但对方并不要求货到付款,而是要马上就付款。

对商家来说,菜还没下锅就能收到钱,一点风险都没有,于是欣然答应。但他们不知道,陷阱就埋在这里。

订餐电话那头,对方提出用支付宝付款,让店主打开支付宝上的付款码,将二维码下的一串数字告诉他。

如果你是使用支付宝的老手,尤其是操作过多次用支付宝收钱,那你一定能看到这其中的蹊跷之处。收钱、付钱,一字之差,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没错,这种骗术老到掉牙了,骗子却屡试不爽。

原本,店主心有担忧,但对方说,我是买家,我要付款给你,没毛病啊。店主一想,对啊,是要付款啊,没毛病啊。

刚告诉对方这串数字,对方就说,这付款码错了,给不了钱,刷新一下再给报一次。

结果,告诉了两遍付款码之后,店主马上收到两条支付宝付款成功的信息:一共消费1432元。

骗子所钻的空子,就是当前付款码中的那串数字:其实那串数字也可以理解为付款码的「另一种形式」。

打开你的支付宝,你会看到,搜索框下面有四个图标,扫一扫、付钱、收钱、卡包。付钱和收钱就像一对亲密的邻居,挨得紧紧的。你或许还有过想打开付款码却点到了收款码的时候,也可能是反过来。

但用惯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年轻人都偶尔分不清,父辈们更可能分不清。

就像支付宝上的「付钱」,站在不同的角度看,结果完全不一样,可以是「你付钱给我」,也可以是「我付钱给你」。骗子在此类骗局中,利用的正是「我是顾客,我付钱给你」这个容易引发歧义的地方。

你看,没有点文化水平,你连摆摊都会被骗。

然而,目前中国有需要去摆摊的人群里,又能有多少精明到可以理解这骗局的人呢?

当这些新手摊主站在街边,面对着他们根本不太理解的收款码、付款码、条形码、付款数字、收款数字……,一头雾水的他们就是骗子眼里的ATM机。

即便这种骗局甚为普遍,但只要稍加留意,不足为患。但摆摊的世界,还有各种高明许多的骗局等着你。

二、这顿操作你意想不到

在杭州的四季青服饰市场,有一个骗子骗了一群摊主。

这些摊主都遇到有陌生昵称的人来加微信,说要订货,对方选好款式后马上就要求开单,还说立即打钱过来。第一个报案的胡女士说,在发货后没多久就在微信收到截图,显示付款成功,24小时到账,还专门核对了一下,卡号金额都对。可货都发完几天了,还没收到钱。

再去找买家,发现自己被拉黑了。

后来,警方抓到这个骗子,这才知道,骗子经常在市场里转悠,加了很多摊主的微信,通过对方在朋友圈里发的衣服的图片找自己喜欢的衣服,把选中的衣服图片发给对方,在微信上谈生意。

在打钱的时候,小惠故意将户名输错,在名字前面多加一个字,比如「张三」,她就输成「王张三」,然后付款,支付宝会显示付款成功,同时绑定的银行卡也会在手机上有短信提醒,说已经付款成功,银行卡已经扣款了。

小惠用拍照片的方式把付款成功的截图发给对方,拍的时候故意用手指挡住名字前面的「王」字,对方看到截图后,名字什么的都对,便以为她已经付款了,只是没有到账而已,因为信任就发货了。24小时后,因为收款人信息错误,这笔钱又会被原路退回。

做摊主不容易,卖货会被骗,进货更容易被骗。

进货时被骗,大多集中在支付环节。但私下转钱给货款,最后不发货这种骗术早已不起多大作用。毕竟买家大多都会警惕。现在,欺骗进货买家的手段,已经集中变成了「追加保证金」了。

一般的摊主做的都是小本生意,进货时会选择便宜的货源,有位买家做母婴类产品,找到了一个进货价比平时第一半的卖家,通过阿里巴巴订了1000多元的货。但在等待收货的过程里,等到花儿都谢了。

第二天,问卖家发货没,对方说等下午。到了下午再问,对方说,客户太多,公司要亲自开车给这位摊主送货。这还不止,对方甚至还顺便做起了推销,让买家再加点货。于是,买家追加了2000多元的货。

当然,这些还只是货物价值金额,直到这会,买家还没掏一分钱,看起来很安全。

等了两天,对方告诉他货到了,但是他们不支持现金交易,要拿货,先把钱打给公司账户。如果你愿意把货款打过去,他们自然乐开花。但如果没打过去,他们依旧会继续跟你「交易」的。

很快对方「热心」地打来电话。根据多位商家的叙述,对方都会自曝他们公司偷税漏税,所以价格低,因为怕被举报,要买家再交3000元保证金,等交易完了没出事,再退回来。3000元汇过去,电话马上又会打过来。

「老板说搞错了,保证金是5000。」

买家心里虽然觉得不对劲,但这时候已经给了3000块钱保证金了,大多不想半途而废,又转了2000。

你以为故事结束了?不,对方时常会继续提出了新要求,还是不放心,再加5000。甚至在买家说没钱的情况下,开始了讨价还价:「你看你还能加多少?」

遭遇这种骗局的进货买家,遍布长三角、珠三角、西南等地。

你以为进货的骗局里,货款是骗子的目标,事实上,人家看中的可能根本不是货款,而是其他的东西,比如保证金。

这还是开过店的买家,同样会上当,现在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新摊主,他们不是身经百战的商界精英,其中不少是没有任何经营经验的小白,他们或许根本没有办法分辨客户、供货商和骗子。

三、摆地摊也不容易

在地摊经济里,最近有一个典型的正面案例,还上了央视新闻。

江西省南昌市地摊大排档业主丁美生,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允许出店经营的情况下,至少每天都是在3万元以上,现在有77桌。估计晚上两万七八千是没问题的。

「大排档业主每天收入三万元」新闻,就像是这个地摊经济大浪潮下最为成功的典范。

在这里,一些标题用起了骗子们骗钱时一样的套路:文字游戏。

按照大排档业主的说法,提到的两万七八,应属于营业额,这和「每天收入三万元」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还有北京的媒体,在描写地摊经济的复兴,宣传着「北京有人摆摊3小时收入300元」,仿佛地摊经济已经开启了欣欣向荣的未来。

对地摊经济心怀期待的人群里,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有熟悉手机支付的人群,也有不熟悉手机支付的人群。这些摆摊经历甚至没有一点经商经验的人,在汹涌的浪潮面前,都想站立在潮头,但这些骗子就像鲨鱼一样,伺机而动。

「每天营业额三万元」这样的光鲜业绩,也不能掩藏从业者背后的辛苦付出,而且本身存在着旺季来临、消费反弹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单纯归功于地摊经济的松绑,对于不明所以的老百姓来说,很容易就产生错误的价值导向。

地摊经济的口号响起之后,互联网巨头们也没有缺席。

京东集团宣布「星星之火」地摊经济扶持计划,组织超过500亿的品质货源,为每个小店提供最高10万元无息赊购,全力支持地摊和小店经济。

阿里巴巴1688平台也宣布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为「摊主」们提供超过700亿元的免息赊购。

除了两大电商巨头外,腾讯发布「全国小店烟火计划」,微信支付给商家免费提供20万保额的「微信安心收款计划」,还可通过「收款小账本」小程序的「商家保障中心」升级为100万保额的「收款安全险」保障。

看起来,这些措施都在为地摊经济保驾护航,但是,支付流程里的一些小细节,也可能给满怀热情的人浇下一盆冷水。

官方提示,做得太官方也就没人看了。地摊经济已经这么接地气了,防骗提示也可以接地气点。

6亿月收入1000元左右的群体,不是支付宝、微信支付背后精英一样的产品经理,看不懂绕口的提示语。

直接告诉他们,「把这串数字给别人,就是要付钱给他,你确定吗?」

这也很明白。

责任编辑: 李广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607/1461224.html